在湖北省的北部,汉水的南岸,有一个小县叫均县,县以西20公里是通往武当山的草店镇。据说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为了兴修武当山顶的金顶祖师父庙,曾大兴土木,于是从金顶到武当山脚下以至均县县城内,宫殿式的大小庙宇无数。草店镇是香客们上山前的歇脚点,地处低山丘陵,四面都是起伏不平的山地,街道就背靠北山,面临小溪,从襄樊市通往鄂西北白河市的简易公路通过镇外。这样天然的隐蔽山镇,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一处很好的防空地带。因此,1938年,当时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在鄂北老河口市时,就在草店镇利用各个庙宇房屋办起了“五战区干部训练班”,以轮训战区内各部队中下级军官。接着,在1939年正式成立了中央军校第八分校,招收十六期一个学生总队和一个军官总队,主任、副主任以及教官、各级军官都由军事委员会委派。以后一期接着一期,先后办了十六、十七、十八共三期,大量招收有志青年学生入学,为战区以及战区外各部队输送了许多新生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每当晨曦微露,起床号音就划破天空,响彻云霄。同学们迅速而有秩序地起床,把床铺被褥按要求整理折叠好,奔向操场。响亮的歌声,声震山谷。然后绕操场跑步30分钟,做各种体育运动。随即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学习生活。上午一般都是在讲堂上听课,钻研韬略;下午就在操场上或野外实地演习。周围百十里的丘陵,地形比较复杂,山峦起伏,给同学们提供了实践演习的绝佳场所。落霞满天,接近黄昏,晚饭后是同学们舒展身心的时光,时见三三两两的学生在操场的一角,或是俱乐部的一隅,谈心说笑,讨论争辩。一直到夜幕降临,又都聚坐在讲堂上自习一天的功课。
抗战时期的鄂北小镇草店,晚上根本没有电灯,也没有蜡烛,照明用的是当地产的棉籽油灯。五六个人围着一只灯光如豆的小灯,时间一长,每个人两个鼻孔里都是黑黑的。但同学们为了学到更多的军事知识,尽快练好杀敌本领,仍孜孜不倦地利用晚上时间复习,丝毫没有怨言。生活更是异常艰苦,鄂北地处丘陵山地,土地贫瘠,均县一带纯属旱地,当地生产的粮食以苞谷、红薯为主,只有极少数稻田,而且产量极低,无法供应大米。同学们每天吃的主食是北方的窝窝头和苞谷面糊糊。只有在新年或节日里才有顿大米饭和荤菜吃,叫做“打牙祭”。生活的艰苦没有给同学们带来丝毫的影响,反倒激励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振兴中华民族更加奋斗不已。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八分校才完成了使命而宣布撤销。
(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供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