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先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烈士。他曾与陈赓、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 在当时人才济济的黄埔军校中领尽风骚,一度被誉为“黄埔第一人”。25岁英年早逝的蒋先云,在黄埔军校这个革命摇篮中实现了投笔从戎的人生重大转折,以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在其短暂而光辉的生命历程中,践行了“亲爱精诚”的黄埔校训,兑现了“为国家、为人民,不爱钱、不怕死”的誓言,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爱国爱民、坚不可摧的革命精神
黄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革命。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当年,在黄埔军校大门贴着这样一幅对联,“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孙中山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对黄埔学员谆谆教诲到,“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就连后来站到革命对立面的校长蒋介石当时也对学员说:“你们来黄埔军校,是为了革命;如果我将来不革命,以至反革命了,你们就起来反对我、打倒我。”本着孙中山的创校宗旨和要求, 以“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为教学方针,黄埔军校在环境设施、训练内容等各方面都注重培养革命精神。蒋先云在黄埔军校期间,刻苦学习革命理论,钻研古今兵法,从入学到毕业所有科目成绩均位列榜首,被校长蒋介石赞为“最得意的门生”、“奇才”,成为第一个被蒋介石提名留校的毕业生。深怀政治野心的蒋介石企图拉拢蒋先云,使其成为他政治道路上的一颗棋子。然而,蒋先云在面对种种诱惑时,始终坚持革命立场,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体现了黄埔精神爱国、革命的本质。
发起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大力宣扬革命理念。为了壮大军校革命声势,蒋先云发起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成员包括校内的两党青年及驻守南粤各地的湘、粤、滇、桂军中的青年。蒋先云号召会员们起来“救国救民救自己”,发出“团结即是力量、联合即是幸福”的呼声,高喊“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广州地区的革命军人与进步青年纷纷参加,会员一度发展到二千余人。蒋先云在青年军人中具有很高的威望,被公推为“青年军人联合会”的常务委员。蒋先云还担任会刊《中国军人》和《青年军人》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以湘耘、巫山等笔名发表了一批鼓舞士气的革命檄文。心向革命的青年军人以蒋先云为核心,在黄埔军校内同一些守旧反动分子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蒋先云振臂一呼,这些青年军人便群起响应,揭露反革命行径。在蒋先云等人的辛勤努力下,“青年军人联合会”为军校发展和两次东征发挥了积极作用。
拒绝国民党高官厚禄,坚守共产党人革命立场。国民党二大结束后才两个月,蒋介石突然采取了严重的反共行动。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并于当天在广州召开军事干部会议,要求共产党员必须从第一军中退出,军中不能有跨党分子。国民党员不许加入共产党。蒋介石本想以此逼迫蒋先云等退出共产党。但蒋先云却率先果断表态,立即退出国民党,永作共产党员。在他的带动下,第一军中250多人跟随蒋先云宣布退出国民党,而宣布退出共产党的仅39人,使得蒋介石一场闹剧狼狈收场。为了笼络到蒋先云这个难得的政治军事全能型人才, 手握政权、军权的蒋介石常常以“中将教育长”等官位相诱,百般劝告蒋先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然而蒋先云嗤之以鼻、不为所动,誓言“投笔从戎绝非为当官封侯。我官可以不做,命不可不革。脱离共产党,绝对做不到”。随着“青年军人联合会”革命士气的高涨,贺衷寒等国民党右派在黄埔军校中组织了“孙文主义学会”,意图与之对抗。蒋先云领导“青年军人联合会”展开了与“孙文主义学会”的激烈斗争,担当了打击反革命分子的急先锋。
投身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坚决揭露国民党反动行径。北伐军总司令部进驻南昌后,蒋介石先后制造了杀害共产党员陈赞贤、扣留经南昌赴武汉的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等一系列事件,蒋先云逐渐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后来,蒋先云接到周恩来密信,得知蒋介石可能要公开反共,便依组织安排秘密来到武汉, 担任了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队队长。他率领下的武汉工人纠察队有5000余人,在随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尽管蒋介石多次来信劝说蒋先云回去,并许以高官相诱,但蒋先云一概置之不理,再也没有回到蒋介石身边。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蒋先云义愤填膺,立即组织在武汉的黄埔各期学生成立了讨蒋委员会,亲任主席,树起了反蒋大旗。蒋先云在会上慷慨激昂地历数了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的罪行,揭露蒋介石是“封建势力的领袖,他的革命是假革命,是反革命”,其手段“比军阀张作霖、吴佩孚还厉害”,指出:“蒋贼不除,世无宁日”,号召各界民众起来“打倒反革命的蒋介石及其工具”。会后,蒋先云还带领武汉30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精诚合作、大局为重的团结精神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建的军事政治学校。在列强操纵封建势力、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黄埔军校的诞生正是由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优秀品质所铸就。“亲爱精诚”的军校校训,表达出黄埔精英们相亲相爱、精益求精、诚心诚意、以谋团结的诉求。黄埔军校云集了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大批革命青年,但也有一小撮国民党右派和反共学生。蒋先云革命立场坚定,具有非凡的组织协调才能,不仅与反动势力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还在国共两党之间担当了许多调解、协商、促进团结的工作,成为国共两党配合的使者和桥梁,体现了精诚合作、大局为重的团结精神。
担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肩负革命和政治双重任务。蒋先云因其在黄埔军校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两党领导的器重,长期担任各种重要职务。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成立,蒋先云以其突出的才学和卓越的活动能力, 加上很高的威信被中共粤区委委任为第一任书记 ,直接受中共两广区军委书记周恩来领导。他还被蒋介石委任为校长秘书,第一次东征军任参谋秘书;先后是周恩来属下校政治部、东征前方政治部的秘书,连、营党代表,二次东征军的第七团党代表等。国民党内,在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他仍与张治中等九人一起受选为执行委员,参与工作。由于校内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两派斗争与纠纷已愈演愈烈,蒋介石下令取消两组织,转而筹备成立“黄埔同学会”,力求促成一个能团结两党师生的同学会。蒋先云、贾伯涛、曾扩情等九人被任命为筹备委员,其中蒋先云列居首位。在同学会选举代表之日,据关巩《黄埔同学会成立经过》一文所说,“蒋(先云)同志本以欲赴前方为理由,自己声明不受选,而免了担任会中领导职务。但仍推选他为监察委员之一”。这反映出蒋先云是公认的将才,已成为当年黄埔俊秀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具有与两党沟通、促进协作的突出优势。
努力化解校内两派师生矛盾,挽救革命成果。北伐军节节胜利后,革命阵营内部分歧已日益加剧进而公开化,黄埔两派师生的斗争陷入空前危机。蒋先云深知国共两党是坚持团结合作还是半途夭折,势将关系整个北伐战争和黄埔军校的成败。面对师生的互相倾轧和纷争,蒋介石和周恩来总是指派蒋先云先行联系及权宜处理。据一期学生郭一予回忆:时值周恩来在潮汕前线,他获悉后方两派师生吵闹不息,又派出蒋先云回校调解。蒋先云遵行“顾全大局、团结对敌”原则,劝勉同学们各守本分,才暂时平息了矛盾纷争。在出师北伐前夕,适逢共产党人邓中夏、李立三和苏兆征三人分率全国劳动大会、省农民大会及教育界大会出席代表数百人前来黄埔参观和演说。校长亲临致欢迎词,并派校秘书蒋先云致答谢词。蒋先云在致辞中讲述了依靠工农商学兵团结战斗才取得统一广东胜利的经过,还代表全校学生誓言“遵照总理遗嘱,服从校长领导,继承先烈未竟之志”。这都有力地增强了黄埔军校与共产党人及各界人士团结战斗的决心,为促进工农商学支援出师北伐,发挥了积极作用。无奈驻军南昌之后,留守后方的师生内讧还在发展,蒋先云只得奉命从总司令部回校会见方鼎英、曾扩情等人,在军校发表著名的《在纪念周中的演说》,反复劝勉师生们“不要各自拿出主意与主张而引起纠纷,要一致地听从校长主持”,“要无条件地团结起来,努力于国民革命”。蒋先云为了革命的前途,协调派别纷争可谓苦口婆心,不遗余力。
积极调和两党上层矛盾,力促国共合作。蒋先云深受两党高层信赖,毅然肩负起力促国共合作的使命,频频奔走于广州、汕头、南昌和武汉之间,为消减误会、解决纷争、促进团结充当使者。1927年2月,在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两大集团已貌合神离,其矛盾与分裂正日益白热化时,武汉分校在武昌举行开学典礼,不少两党要员赴会。蒋先云作为北伐军总司令代表,与孙夫人等一道出席典礼。他利用这个机会,面对左、右两派的上层人士,力陈舍弃两派纷争、团结对敌的主张,以不偏不倚的中和姿态,强调国民革命军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都是革命的精华。若能彼此消除误会、坚持合作,中国的前途是灿烂的;否则,将不堪设想。据当年身在党中央的张国焘回忆:蒋先云既向中央和张国焘说明与蒋介石合作的重要性;也向蒋介石进言继续实行联俄联共的政策、切实与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再三强调国共合作是有识之士的最高策略,是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完全胜利的正确道路。蒋先云以其高瞻远瞩的谋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博大宽广的胸襟,在两党高层之间力谋合作、促进团结,堪称不辱使命。
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
黄埔健儿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使黄埔健儿心系国家危亡,胸怀无穷勇气,奋勇杀敌、前仆后继、所向披靡。第一次东征后,蒋先云曾总结说“我校教导团的士兵, 受训练最久的, 也不过六七个月,可是‘革命军’三个字,早已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身上没有半文钱, 沿途不敢侵犯乡民一草一木。他们在战斗中‘个个不怕死’,这种精神亦就是平日主义训练的结晶”。蒋先云以其出众才华和卓越能力备受重用,成为当时黄埔军校内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但身为热血青年,他不甘于只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还要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施展救国抱负。他每上战场无不抱着“为国家、为百姓”的崇高信念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展现出为了民族大义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
东征冲锋陷阵,大显身手。第一次东征,蒋先云兼任东征军教导团一营二连党代表,参加了击败陈炯明叛军主力、镇压滇桂叛军的战斗。蒋先云在广州一役中作战英勇,亲自端着冲锋枪,带领战士们撞倒敌人设置的铁丝网,攻入市区中心,占领了滇军的总指挥部,为打倒滇桂军阀、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立下了大功。第二次东征, 蒋先云任东征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攻打惠州城时,蒋先云组织了以“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员为骨干的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架云梯强行攻城。蒋先云身上多处被刺,血流不止,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第七团首先攻进惠州城。战斗结束后,蒋介石感慨地说:“昔日赵子龙, 一身都是胆,今日蒋先云,满身都是伤! ”蒋先云在此役中获得了“青年军人楷模”的称号。
沙基惨案冒死坚守,救护百姓。1925年6月23日,在广州人民为声援上海“五卅惨案”举行示威游行时,周恩来特别派出蒋先云为校军营长,率领党军第二、四、七连官兵参加东教场群众大会,然后出动参加群众游行。游行队伍行进至沙基街,突然遭遇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疯狂扫射。数十名黄埔官兵与入伍生当场中弹倒地,蒋先云也被枪弹炸伤。危急时刻的蒋先云,不顾个人安危,带伤坚守岗位,一面严令所属监视敌方行动,一面掩护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直至廖夫人(何香凝)、何师长(应钦)赶来作出指示后,才率队归营。蒋先云在沙基惨案报告中记录了这一过程,他是“二十三日沙基惨杀后最后离开帝国主义者虎口的一个,同时亦是被他们机关枪正面射击万幸而不死的一个”,这种在枪口下临危不惧,坚守阵地的表现,体现了他心系群众安危、不怕牺牲的革命情怀。
北伐身先士卒,壮烈牺牲。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先云本已退出了蒋介石的军队,但为了施展满腔救国抱负, 暂时搁置了对蒋介石的不满,出任北伐军司令部秘书、总司令副官。他撰写了多篇北伐军总部和蒋介石发布的宣言和文告,以“蒋先云的笔”威名远扬。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纠结反动势力于4月18日定都南京,在广州的国民政府则迁至武汉,与蒋介石对立,并决定继续挥师北上,讨伐直奉军阀。担任武汉工人总纠察队队长的蒋先云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5月7日出征这天,蒋先云发出《敬告本团官佐》的公开信,慷慨陈词,“善于带兵,决不专靠军纪来管束士兵,决不专靠几元饷洋来縻系士兵,更不能专以空头话来鼓舞士兵,必要以革命的精神去影响士兵。平时官长能努力,士兵没有不服从的,战时官长能身先士卒,士兵决没有怕死的”。蒋先云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身先士卒”的诺言。5月28日,他率部在河南临颍与奉系军伐激战时,先是左脚中弹,带伤跨马,率队冲锋,后又再次中弹,人马俱翻,仍不下火线,继续冲锋,最终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情形惨烈感人至深!战后《向导》报载文称赞蒋先云:“临阵负伤,三仆三起,仍追敌不稍退,这是何等的勇将!”
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结晶,培养了国共两党大批军事将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蒋先云,以他短暂而辉煌的人生,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黄埔精神的丰富内涵,他心系民族危亡,胸怀远大抱负,文韬武略,饮血沙场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代代传颂。
先烈英魂永生!黄埔精神不朽!
(作者:史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