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赣中福地”之称的江西省吉安市,矿藏丰富,交通便利。在青山绿水间的安福县赤谷乡境内,有一家吉安市的明星企业——安福县洋陂铁矿。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中大地,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走进矿区,在100多米高的山峰露天采矿场,钻机、空压机发出“隆隆隆”震耳的轰鸣;6台控掘机正伸展巨大的手臂,挖掘着经爆破疏松的铁矿石;7台6吨的装载机,依次装满数十辆载重卡车,源源不断地送到3个选矿厂,打造成优质的铁精粉待运。
身临此境,您一定以为这是某国营大型厂矿或中外合资企业,殊不知它的老板竟是一位最普通的、而且也是经历坎坷的黄埔同学。他就是湖南省黄埔同学会理事、湘潭市黄埔同学会会长、黄埔军校23期生张光赞。
白手起家 积累资金
张光赞是湘潭县响水乡良山村人,世代务农。1949年张光赞在黄埔军校23期步科毕业后,和他的夫人谭建秋曾长期在中小学担任教学和行政领导工作,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在那“左”的年代,张光赞曾被错划为“右派”,受到过不公正对待。1985年夫妻双双从教育战线退休,当时正逢改革开放,党的政策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张光赞虽退休,但
还算身强体健,于是闻风而动,决心发挥余热,再拼搏开创一番新事业。然而,却苦于没有资金。他一家8口,夫妇俩每月工资收入合计仅81.5元,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他一家省吃俭用,至退休时,还是积攒了4500元。张就从这笔钱起家,考虑再三,做起了墨鱼干生意。
墨鱼干价钱不菲,干货易保管,不易变质。与众不同的是,张光赞不是简单地从二道贩子手里进货,由甲地销到乙地赚取价差,而是远到江、浙、闽和海南沿海,从这个海岛到那个海岛,直接从渔民家中收购。这样收来的墨鱼,货干、色好、品质佳,价格便宜,销售起来很是紧俏。湘潭市有几个大单位,连连称赞张的墨鱼价廉物美,他连续8年送货不间断,墨鱼干供不应求。
张光赞用辛勤的汗水,在作原始的资本积累。几年下来,他在取得了好几十万元的丰厚利润后仍不忘节约,成年累月奔波在外,他多是吃的方便面,晚间投宿总要找2元钱一张床的旅社。货物的短途中转,从不雇请搬运工,有时1000多斤的货物,几百米的距离,他就设几个中转点,一袋袋地逐次扛到目力所及的下一站点,防止途中丢失,张自嘲这是“老鼠搬家”,因而节省了大量运费。
遍查矿源 土法上马
有了一定积蓄,张光赞夫妇俩商议如何进一步把生意做强做大。他们常到离居住地不远的湘潭钢铁厂观察,联想开采铁矿应是一项前景不可限量的门路。于是决计派出二女儿张小娅和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的大儿子张恩理打前哨“探矿”。
姐弟俩学习黄埔军校出身的父亲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北上湖北、安徽,南下湘南、广西、广东,东出江西,爬山涉水,餐宿难顾,足迹踏遍了6省的城乡。有时姐弟俩分头找矿源,进入深山偏远地区,一二十里地不见人烟,经过历时一年多的探查,最后把目光盯在了江西安福县赤谷乡的山峦。
张光赞一家抓住时机,马不停蹄,分头走访地矿部地质勘探队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开采可行方案,并通过江西省地
矿厅的批准,签发了开采证,一切准备就绪。
“万事开头难”。开采铁矿需要很多大型机器以及辅助设备,机械化程度高。加上一部分向亲友的借款,张光赞手头的经费还不足200万元,建矿资金缺口太大,而银行贷款又不够条件。他决定采取“滚动生产”的办法,到湘潭钢铁厂、湖北黄石大冶钢铁厂等地购进一些闲置的旧机械设备,只要能派上用场,待开工了再说。机械安装也是“蚂蚁啃骨头”,省钱不用吊车,他买来几个大葫芦,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吊装。这样历时两年多,克服了种种困难,1998年洋陂铁矿一期工程终于建成投产。
2000年春第一批精矿粉装上车皮运往湘潭钢铁厂,经检验,属于低硫低磷的优质矿,厂方全部收购。
设备先进 产值过亿
有了收益就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铁矿陆续更新改造添置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空气压缩机、钻孔机、挖掘机、破碎机、装载机等多种机械设备。经过10余年的建设,目前已发展成拥有3个露天采矿场,3个选矿厂,固定资产1.5亿元,员工300余人,年产铁精粉50万吨的中型矿山企业;产品畅销我国南方各大钢铁公司。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上缴国家各类税费近5000万元,成为江西安福县、吉安市的纳税大户和重点企业;铁矿所在地安福县赤谷乡原是有名的贫困乡,现在成了全县最有名的富裕乡;为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铁矿达到了我国中型矿山的
规模,其采矿速度和产品质量,在国内外同类矿山也不多见。
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十分注重员工素质培养,着眼未来,建立了一整套人才激励机制和完善的管理机构。张光赞委派其小儿子张超担任矿董事会执行董事,领导着一个管理团队。矿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等组织健全。各级组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员工个个爱岗敬业,争做生产标兵。省、市、县各级领导曾多次到矿视察,对矿里的组织管理、技术创新和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张氏集团 遐迩闻名
张光赞夫妇注重子女的培养教育,特别是张老退休后仍然人老心红,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深深感染着黄埔后代。他的3子2女,个个勤奋好学,都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有的还是中科院研究生或大学教授。他们以父亲为榜样,敢作时代弄潮儿,也纷纷在民办厂矿事业上大显身手,为振兴中华作贡献。如今大儿子在西藏建起了冈底斯山矿产有限公司;二儿子在长沙建立了卓亚矿产公司,在岳阳办起了金属钒矿;三儿子在湘潭兴办了湖南九华碳素高科技有限公司,在耒阳办起了玻璃纤维厂;兴旺发达的张氏集团公司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湘潭市城乡遐迩闻名。
2007年9月15日,是张光赞夫妇80华诞暨钻石婚纪念日,儿孙们在湘潭市为二老举行了张光赞(右三)陪同湘潭市委统战部领导慰问黄埔老人,将慰问金送到老人手中。
庆典,设盛宴款待前来祝贺的省黄埔同学会、湘潭市统战部等有关部门领导、黄埔同学、亲朋好友、学生等共1000余人。在悦耳动听的“祝你生日快乐”的乐声中,面对饰有五彩奶油图案的生日蛋糕和燃点的80支红烛,面对台下千百宾朋的祝酒,张老抚今追昔,热泪盈眶;苦尽甘来,感慨万千。他说:“还是共产党好,不是党的富民政策,哪有我张光赞的今天!”
不忘党恩 回报社会
张光赞原籍湘潭县响水乡良山村,有座上世纪60年代建筑的大坝,年久失修,险情严重,因缺资金,无法修复;雨季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张老捐助全部启动资金,并专题报告上级部门,争取到了水利拨款,使该处成为2006年湘潭县最大的水利工程投资项目。2007年湖南遭遇历史上罕见的大旱,响水乡却人畜饮水无忧,旱涝保收。此外,资助建立合作医疗基金、买农业保险、修村村通水泥路和机耕道等,总计达数十万元。
湘潭县还有4个读大学生的贫困生受到张老的资助。湖南工程学院二年级学生刘炼思,父亲残疾,无任何经济来源,张老现已连续两年帮其缴清了学费。受助代表在张光赞夫妇80华诞庆典时激动地说:“我们是贫困农家子女,读大学一直是我们的一个梦,然而,贫困却把我们挡在了大学的门外,是张爷爷为我们慷慨解囊,不让我们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
2006年张老被选为湘潭市黄埔同学会会长,去年4月湖南省三届三次理事会被增补为理事,从此他多了一份团结教育广大黄埔会员及其亲属,为“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的责任。他不忘“亲爱精诚”的校训,关心照顾生活困难同学,捐送给会员200多床被褥和床毯,逢年过节深入困难会员家看望慰问,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
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始终铭记在张光赞的心中。除铁矿每年上交国家数以千万计的利税以外,他还尽其所能,回报着社会。
(作者:何应明 徐建洪 禹云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