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追忆黄埔 > 内容正文

黄埔军校一期冷欣将军其人其事
来源:中国黄埔军校网   2018-10-28 21:16:14

  冷欣,字容庵,世人尊称容公。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农历9月16日)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城大南门外南大街35号一个小商人家庭里。冷家世代经商,远在以上几代宗祖中,偶有从政者,也不过于宦衙中的幕僚而已。到了冷欣的父亲冷燮堂手上,计有祖传的基业:南门外大街舒家巷口(现兴化南大街35号)市房一处,冷家舍荒草田二、三百亩,南门外上河边兴化闻名百余年的“冷大顺”酒作坊及店铺门面一处。

  冷欣的父亲冷燮堂,弟兄排行老三,娶兴化南门外上河边林氏女为妻。共生四子,长子因体弱多病青年时就死了;次子,三子均从商;四子为冷欣。冷燮堂为人忠厚,不善经营,1900年,因在外做生意本钱蚀尽而流落异乡,不知踪迹,大家都认定冷燮堂已经在外面亡故了,这时候冷欣还在母亲的腹中。

  冷欣出生后,因为丧夫,已经40岁的母亲林太夫人精神苦闷、心绪不平,无法抚养小冷欣,一度曾将他交给冷欣的大嫂代为照料。冷父去世后,家中生活日渐贫困,在冷欣的二位哥哥帮助下,林太夫人含辛茹苦,培养幼小的冷欣。正是因为幼年吃苦,懂得母亲的不易,出人头地后的冷欣事母极孝。

  1907年(大清宣统元年),冷欣入私塾启蒙,先后从钮克卿、赵北辉等师长就读。幼年的冷欣聪颖机灵,深得两位老师喜爱。年纪稍长后,冷欣转入兴化文正高等小学读书。

  他在母亲的教育和督促下,也逐步知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永远摆脱这种贫困的生活,只有好好地学习,才能谋得出路。所以,他在学校里学习非常认真、刻苦。他的启蒙老师钮克卿、赵北辉知道他家生活很苦,因而对他的各个方面也极其关心,常常和他谈话,鼓励他上进。冷欣幼时就爱读书,他哥买过很多书给他,那时没有电灯,冷欣就在油灯下一本一本地看。爱读书,以后爱买书,这个习惯一直到他老去。冷欣最后终于顺利地毕业于这个学校。毕业后经人保荐冷欣曾在兴化戎协顺(一说是协项太)银行学生意。

  由于钮克卿、赵北辉对他的特别爱厚,所以在冷欣毕业后,他们还特请别人为他在上海谋求就业机会,帮助他走向社会,作过不少的努力。1917年,冷欣从苏中来到上海,经人介绍入某商栈学徒。从从兴化水乡、步入十里洋场,年轻的冷欣眼界为之一开。为了使自己能适应这一新的生活,他广泛接触上海的知识青年、阅读各种报纸新闻,后来又因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进步思想的熏陶,渐渐认识了苦难深重的祖国,亟待扫除军阀割据的局面,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同时对于自己从事商业买卖不感兴趣。学徒期间,他坚持自学,不久又离开商栈,1918年考进杭州浙江省立工业专门学校读书,此后曾一度担任过上海某女校教员和周刊编辑。

  冷欣肄业时,江苏军阀齐燮元和浙江军阀卢永祥正在混战,兵连祸结,时局动荡。正这时,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在上海秘密招生。江苏国民革命党地下组织钮永建(惕生)先生在上海主持黄埔军校招生,在他的介绍和推荐下,冷欣决定投笔从戎,献身革命。接着通过许多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并争取到家乡刘序堂先生给予的经济资助,毅然应招,赶赴千里之外的广州黄埔,应考并被录取,自此步入其一生命运之转折点。

  1924年5月5日,第一期新生入伍;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已经开学,补办开学典礼),孙中山总理亲自莅临。下午举行阅兵式,冷欣是被选出的4名标兵之一,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加上冷欣的记忆力惊人,45年后的1969年,冷欣写出回忆文章《总理三临黄埔军校记》。冷欣被编在第四队,经过7个月的学习,于同年11月8日毕业。冷欣成了黄埔学校第一期毕业生,从此走上了从戎救国的道路。

  毕业后,冷欣被分发到教导第1团(何应钦)第3营(顾祝同)第12连党代表(当时仿照苏联红军建制,连以上设党代表)。以后部队改番号,第12连改为教导第1团特务连,冷欣仍任连党代表。1925年1月初,冷欣改任教导第1团第2营(刘峙)第4连党代表(连长为共产党员蒋先云),参加第一次东征。1月31日,军校举行誓师大会;2月3日,“校军”从虎门出发,编入东征右翼粤军。2月14日拂晓,部队到达淡水,挑出105(另一说110人)名奋勇队员,携带攻城梯7架,准备攻城。100多人有10名军官,分别是2名国民党的党代表和8名共产党的党代表(有郑洞国中将,可是看民国高级将领列传,没有承认他是共产党员),2名国民党员中就有毛遂自荐的连党代表冷欣(另一人为蔡光举,阵亡)。教导第1团负责攻击淡水东南,15日拂晓,奋勇队冒死攻城,7时,第1团先得手。在战斗中,冷欣和另两位战友俘虏叛军陈炯明部几十名守军。

  接下来20日,在何应钦指挥下,第1团等部击退了陈逆洪兆麟部万余人的反扑。东征军继续前进,最著名的3月13日棉湖战斗,从上午开始,第1团以千人抵抗陈逆林虎部万余人的进攻,全团伤亡惨重,9个连长,亡3伤6。冷欣连开始是预备队,下午也参加了这一次决定校军生死存亡的战斗。第2营的参战顺序是6、5、4连,当冷欣加入战斗时,见江苏同乡第5连排长王家修(黄埔一期,沛县人)腿部负伤,裹伤再战,10分钟后,胸又中弹,已不能讲话。因无担架兵(都用光了),无法后送,时任5连长的惠东升又不肯派战斗兵后送王家修。当时战场上双方拉锯,冷欣不忍丢弃战友,与惠东升一番争吵,折衷由4、5连各派1名战斗兵送王家修回后方,结果没走几十步,王排长已经阵亡,年仅21岁,冷欣伤心不已。1965年3日13日,在纪念“棉湖大捷”40年之时,冷欣写文章《棉湖大战中的伙伴》以纪念王排长。

  4月13日,黄埔校军奉命改称党军、扩大为一个旅的建制,旅长何应钦,冷欣升任教导第1团第2营党代表。随后6月,部队回师广州,平定滇系军阀杨希闵,桂系军阀刘震寰的叛乱。6且13日,平定了刘、杨叛乱后,蒋介石成立第4、5、6等团(后合并为第2师),冷欣不久改任第4团(团长刘尧宸)第3营党代表。

  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8月26日所有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冷欣所在部队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第2师(王懋功)第4团(刘尧宸)第3营(惠东升)。不久,他又调任第2师第5团(蒋鼎文)第1连连长。1925年10月1日,国民革命军开始对陈逆进行第2次东征,第4团归何应钦的第1纵队指挥。冷欣这时升任第2师第4团第2营营长。10月11日,部队进抵陈炯明老巢惠州,第4团是主攻。这一次,部队又组成了攻城的敢死队,冷欣营长担任第二队队长,带领100名队员攻西门,第一队(1营长杜从戎)攻北门。10月13日,战斗打响,一营攻北门,二营攻西门,三营为预备队。面对敌人猛烈的火力,部队阵亡一半以上,下午4时左右,在指挥队员爬墟时冷欣不幸左腿中弹,被抬下火线。他的团长刘尧宸不幸牺牲,第3营营长惠东升升任团长。此战胜利后,第4团营长以下干部几乎伤亡殆尽,除了勤杂炊事以外,没剩几个战斗兵,后续部队进城,要用爬城的梯子架在死尸堆上才能爬进城,可见伤亡之多,战斗之惨烈。

  第二天冷欣乘船沿东江到石龙,再乘火车到广州,先在东山公立医院治疗三四天不见功效,又转到惠爱医院治疗—个多月才出院,从此,他走路虽不跛但左腿留下了走吃力的后退症。11月初,东征军消灭了陈炯明的全部势力。12月,冷欣伤愈后升任第1师(何应钦)第2团(金佛庄)党代表。

  黄埔军校成立之初,以军校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了“青年军人联合会”,以后成为蒋介石,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组织的眼中钉。于是在第一次东征时,贺衷寒、缪斌等人就组成了反共的“孙文主义学会”,以和“青年军人联合会”划上一道鸿沟,尔为尔,我为我。“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有:王柏龄、贺衷寒、缪斌、何应钦、陈诚、顾祝同、 胡宗南、吴铁城、冷欣、曾扩情、酆悌、桂永清、程余万……

  1926年,冷欣出任“孙文主义学会”执行委员,当年“320中山舰事件”后出任海军中山舰党代表。1926年4月21日,“孙文主义学会”解散并入黄埔同学会。

  1926年7月,国民政府誓师北伐。何应钦指挥第1军镇守潮梅,巩固东陲。10月,对福建的军阀孙传芳部发动进攻。12月,何担任东路军总指挥,冷欣被任命为任东路军第三路指挥部(谭曙卿,原1军第3师师长)政治训练部主任。北伐军势如破竹,1927年1月,他兼任新编第一军(军长谭曙卿)政治部主任。3月,北伐军到上海,由于周恩来同志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北伐军兵不血刃进入上海。同月,冷欣出任凇沪警察厅(厅长吴忠信)政治部主任。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15日,蒋发布《清党布告》和《清党通电》,下令通缉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5月,冷欣兼任国民党中央“清党”委员会(主席委员邓泽如)委员,“清党委员会”情报处长;以后又兼任上海特别市党部指导员、常务委员、组织部长、训练部长;上海市党部“清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审查处长等职。8月13日,蒋介石突然宣布通电下野赴日,暂避各方反对势力锋芒。凇沪警察厅随之改制,冷欣也被免去警察厅政治部主任职,专任国民党党务工作。在上海工作期间,他曾回兴化探亲一次。母子相见,恍如隔世。因为母亲多少年打听不到冷欣的消息,失去了对冷欣还能够生还的希望,不得不把退掉了冷欣在家时订的一门亲事。

  1928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宣布二次北伐。3月,冷欣兼任第1集团军第4军(缪培南)政治部主任。到年底,张学良易帜,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北伐完成后,冷欣解除军职,回任上海及江苏国民党党务工作。1929年冷欣任教导第一师(冯轶裴)政治训练处主任。同年12月2日,石友三在浦口反蒋炮轰南京,蒋任冯轶裴为第22路军总指挥,镇压石友三。冷欣被任命为该路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不久该部撤销。这一年,他再次回兴化探亲,租赁系马椿巷张姓住房,安排母亲生活。不久,买下了兴化城内武安街口李小波的房屋及配套的家俱,作了适当修理后,把已经分开居住的兄长,全部搬进新居重新团聚,照应老母,颐养天年。

  1930年3月,何应钦任军政部部长兼任武汉行营主任,严防冯,阎的异动。4月,冷欣任军政部参事兼任武汉行营参议,豫南行政委员。中原大战后,10月,何应钦调任郑州行营主任,冷欣也跟随兼任郑州行营参议。1930年10月,中原大战后,吉鸿昌所部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二十二路军,吉鸿昌任总指挥,下辖30(吉自兼),31(30军军长张印湘兼),33(葛运隆)三个师。同月,蒋介石派国民党特别党部特派员冷欣进驻吉部,名为特派员,实为监军。冷欣一到部队就在部队中进行分化工作,企图成立蒋系的政训机构,抓31师整个部队,并和张印湘积极靠拢。1931年春,由于冷欣的一再坚持,吉鸿昌才在部队成立政训机构。从1930年12月开始,蒋介石严令吉鸿昌率部进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吉鸿昌总是推脱,因此和冷欣时常争吵,冷也感到无法再待下去了,只好暂时离开,借此机会去日本短暂留学。但在临行前,反复交代张印湘一番后才离开潢川。1931年冬,冷欣当选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据康泽回忆:1932年3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励志社”召集所有经他批准参加“复兴社”的人开成立大会。有康泽、桂永清、贺衷寒、周复、彭孟缉、戴笠等等,共约40人。当会议正要开始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冷欣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突然跑进来参加。刚一进门,被蒋介石看见了,他马上跑下主席台,一把抓住冷欣,便向门外推去,一边推一边说:“这个地方没有你,这个地方没有你。”然后紧闭了大门,再回到主席台上,宣布“复兴社”正式成立,并进行选举。

  1932年夏天,吉鸿昌被蒋介石撤职后,决定把部队拉出去(不是投红军)。由于冷欣对张印湘的拉拢,此次行动失败,吉鸿昌被迫出国游历。以后,蒋又借故取消第二十二路军番号,只留下30军(张印湘)的番号,同时任命冷欣为该军参谋长。以后为了消灭杂牌队伍,蒋调张印湘为42军军长,张称病。最后以蒋召见为名,冷欣陪同张印湘到南昌,将张关押,处决。

  1933年,冷欣调任第89师副师长,协助师长汤恩伯指挥在湖北黄陂一带围剿红军。汤不久升为第10纵队长,辖第4、89两师。冷欣又转任第4师副师长,旋升师长。但只是过渡,很快,汤恩伯就又兼任第4师师长职务。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蔡廷锴等以19路军为基干,在福建组织“人民政府”,发表反蒋宣言。蒋调集嫡系部队入闽讨伐,以卫立煌为第五路军总指挥,率冷欣的第4师、李默庵第10师、宋希濂36师、刘勘第83师、汤恩伯第89师,经金谿,资溪进入闽西的邵武,顺昌集结。冷欣的第4师是该部先锋,第一个到达邵武,随后,汤恩伯指挥第89师(王仲廉升师长)和第4师组成第十纵队,经将乐,永安,华安向闽南前进。1934年2月,第4师先头部队到达泉州附近,截断了19路军的退路,2月底,十九路军退集到泉州的部队完全被包围,卫立煌派人到泉州和谈,达成了十九路军接受改编的协议,福建政府旋即宣告失败。

  1934年2月,汤部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冷欣担任第十纵队指挥部(汤恩伯)参谋长,3月,升任该指挥部副指挥官,参与镇压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围剿行动。红军长征后,1935年,冷欣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3期深造,在校期间,一度兼任胡宗南部驻京办事处主任。9月,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36年2月7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军衔。

  1937年7月7日爆发“芦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9月,陆军大学从南京疏散迁往长沙。10月16日,冷欣被任命第3预备师师长,即日赴南京报到。因为预3师是新成立的,并非现成建制。要从头组织起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经呈送陆大校领导批准,他约好的13期的同学唐云山、徐笙、蔡文治、曹天戈等一起离开长沙,向南京进发。到南京后,向军政部报到,请示委派各级军官,指定拨兵营区,以及领取武器装备等事方。师部临时驻安徽芜湖。兵员来源由安徽的颖、亳、寿与江苏的淮、扬两师管区各拨交壮丁7000人,委派的各级官员也陆续报到。主要组成人员为副师长唐云山、参谋长张良莘,各团团长为顾锡九、孙启人、段霖茂和曹天戈,师部参谋为徐笙、蔡文治等,这些都是陆大13期的同学。10月下旬,师部迁安徽台肥,各团亦分别自皖北、苏北向合肥集结。他于1937年12月2日因公由合肥赴扬州,半途中见无数的难民、扶老携幼,仓惶奔走,男呼女唤,子哭儿啼,惨不忍睹。冷欣见状,立即帮助维持秩序。当时他悲愤的说“当军人的一定要报此仇”。12月上旬,部队集结完毕,向湖北黄陂进发。经过半个多月,步行一千多里,到达目的地后,分驻四乡,开始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当年12月,他正式从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

  1938年元旦,冷欣为激励士气加深官兵对日寇的仇恨心,集合全师官兵,在黄陂城外大沙滩上,举行了元旦同乐会。他向官兵讲话:“……我们的大片国土被日本鬼子侵占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被日本鬼子给毁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惨遭日本鬼子的杀害和污辱,我们能容忍吗?不能!不能!我们要报仇,要雪耻,要加强训练,练好本领,早日上前线杀鬼子去!”他那慷慨激昂的话语,激发了官兵们的爱国热情,官兵们一致高呼“我们要报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部队在黄陂训练一个多月,又奉命开赴湖南湘乡。湘乡是个山明水秀、风俗纯朴的地方,那里的群众抗战的热情很高,军民关系融洽。在半年的训练中,冷欣和全师将士一起摸爬滚打,全师官兵每天4时半起床后,除值勤人员外,立即集中行军,起初每天行10里,以后逐步增加到20里。到达野外后,先在树林中平坦地上上课,讲解当天训练内容和要求,然后进行班、排、连对抗演习。中午洗澡歇息做柔体操。下午4时后,整队回营。师、团机关工作军官每天早晨10分钟跑步后,由冷欣亲自讲课,加强政治教育。军官3次无故缺席者,禁闭10天后开革。

  1938年的4月,第3预备师奉命改为陆军52师,列入建制。由于训练成绩显著,士气昂扬,全体官兵都盼望着能早日开赴前线杀敌。冷欣仍任师长,并入武昌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将官班接受短期训练。

  1938年夏,武汉会战开始,52师奉命改隶第25军(王敬久)参加武汉保卫战,扼守江西省九江鄱阳湖西边的星子县。8月,日军101师团进攻星子,第52师血战10日,各级指挥员伤亡了三分之二,士兵伤亡半数。21日,上级命令52师收复一个名叫“牛屎圩“的据点,这是日军在岸边占据的一个桥头堡。38岁的少将师长冷欣组织敢死队,并自任队长。夜袭日寇据点,击毙敌大队长岗崎太郎以下几十人,收复桥头堡。这一役后来被称为“星子血战”。由于部队伤亡太大,上级命令部队后撤休整。

  1938年10月,冷欣调任军政部第22补充兵训练处处长,辖4个团,驻浙江省江山县。1939年1月1日,因为冷与顾是同乡,冷欣调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南行署主任,行署驻安徽屯溪附近的梅林,在江南地区,代行省政府职权。在军事方面,兼任江南挺进第二纵队司令、江南攻击军左路军指挥官,江南野战军指挥官。4月,行署随部队推进到高淳,溧阳县,在溧阳山丫桥、双溪里等地办公。冷欣先后组织创设江南医院,江南日报、江南修械所,恢复辖区内各县各级学校,以教育和培养有志抗日的青年,同时帮助从沦陷区逃出的青年。先后创办的学校有:在宜兴县胥井江苏省立第五临中,宜兴、溧阳高淳县立临中,省立江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临时小学校,以及各县立中、小学。冷欣对教育很重视亲自兼任过省立第五临中校长,还在宜兴办过念劬中学。

  1939年6月,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到达江南,与粟裕的先遣部队汇合。1939年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总部设于溧阳水西村,陈毅同志任司令,粟裕同志为副司令。

  这时,国民党第三战区成立第2游击区,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兼任司令,冷欣任第副总指挥,负责实际指挥。他先后指挥过52师、63师、40师、新7师,新10师、新21师、独33旅、忠义救国军、江苏保安第1纵队、保安第9旅、新四军第一、二两支队,挺进第二纵队等部队。

  国军的独33旅驻扎在善卷,以狮象大场为司令部,指挥英勇的抗日战士,于1939年3月包围日寇占领的宜兴县城。勇士们备云梯,征棉被,登城斩关,前赴后继,短兵相接,英勇杀敌。惜敌城防坚固,枪械精良,攻城两月,虽未得手,然亦使日寇胆寒。

  看邱行湘的回忆文章,他的部队也在冷欣的江南野战军指挥下与日伪军进行过战斗。刚开始,冷欣能和新四军部队保持良好的关系。陈毅、粟裕曾数次去溧阳山丫桥冷欣指挥部参加会议,还曾和冷欣一起阅兵,进行接触。1939年9月,冷欣邀陈毅、粟裕去山丫桥总部,陈、粟应邀前往,第二天,陈、粟返回水西村。1939年12月底,冷欣再次邀清陈粟去山丫桥开军事会议,陈、粟第二次赴会。冷欣于1940年元旦在吴村举行国民党军(两个团)的阅兵式,并举行宴会,一周后陈,粟返回。

  1940年,冷欣任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总指挥,8月,兼任陆军第六十三师师长。游击区的范围:东依太湖,西、北以长江为界,包括苏南,皖南大部分地区,和浙江西部长兴一带。1940年9月,第63师进攻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时,在金坛高庄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被击溃。同年,侵华日军大“扫荡”,因掩护军委会金汉鼎将军率领的军风纪巡回视察团脱险有功,冷欣获陆海空甲种一等奖章。这一年苏皖联立临时政治学院成立,冷欣兼任院理事会常务理事。

  1940年3月,国共之间的磨擦加剧,顾祝同把5个师加1个旅连同地方保安团约18个团的兵力部署在皖南,企图切断新四军皖南、苏南之联系,造成围歼皖南、威逼苏南新四军之势。冷欣也指挥部队也开始步步进逼。他们诬蔑新四军“游而不击”,进行反共宣传。不许新四军在金坛、溧阳、溧水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发动与组织群众抗战。实际上,要将新四军孤悬于狭小的危险地带,让敌人包围消灭。此外,还扣发新四军的经费、弹药、被服等。派送特务武装到新四军活动地区破坏,制造磨擦事件。

  新四军江南部队仍从多方努力,主动谋求缓和,邀请冷欣派员到溧阳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商议,防止事态扩大。1940年4月,南京日军增兵。陈毅请冷欣派员去水西,冷欣派国民党江南行署秘书长巫兰溪(后来投到南京去,任汪伪行政院副秘长)前往。5月,冷欣应陈毅之请,经溧阳县由县长朱汉姬陪同,前往水西“点编”。同时新四军派演出队到冷欣那里演出等等。

  6月18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退出溧阳水西村,退到茅山敌后。冷欣派中央军第40师跟踪追击,63师开进高淳与40师形成对新四军大包围。6月中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领第二团、新六团等部准备经溧(阳)武(进)路向长江边北移。冷欣即以两师兵力尾随北进,以其第四十师主力一个团及“挺进军”第五团等部插入茅山地区,阴谋南北合击新四军,对新四军突袭。新四军粟裕部奋起自卫还击,6月18日在句容东南的西塔山发起战斗,歼其两个团于西塔地区,余部溃逃。新四军随即越过公路、运河、铁路、长江等日寇的几道封锁线,于7月8日前胜利到达苏北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

  1942年1月,第三战区发动的“皖南事变”,消灭了新四军军部,冷欣的部队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第二游击区归上官云相指挥,负责监视茅山地区新四军部队。毛主席在著作中曾经把他和顾祝同、韩德勤的名字列在一起,批判他们的顽固反共行为。

  1943年1月,他被免去江苏省政府委员和江南行署主任职。

  冷欣主持江南行4年多,亲自感受战时施政困难很多。他写过抗战从政困难有六:为政于战时则难,为政于战时之前方则更难;敌伪不时窜扰,环境随时有变迁,预定之策划,不能从容措施,其难一;据点密布,交通梗阻,政情之上传下达,悉多所扦格,其难二,兵燮以后,典章册籍,丧失殆尽,兴废继绝,无轨范可循,其难三,民性渐失其淳笃,民风日渐颓败,宽则入玩法犹豫之途,严则有驱如鱼爵之虑,其难四,地方贤达,作避秦计,多流亡异地,各级机讯构,致叹才准,其难五;农村及市镇,遭轰炸焚杀劫掠,经济破产,财源枯竭政费支绌,其难六。”

  1944年,冷欣出任中国陆军总部军务处处长。冬,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在昆明成立,何应钦任总司令,冷欣因为是何最亲信的黄埔学生之一,资历也很老,因此调来任中将副参谋长。同时,中国战场美军司令部也在昆明成立,中美双方联合办公,因为冷欣不懂英文,不被美方喜欢,所以不能参加每天上午的例行汇报会,后来美方要求升第三处处长蔡文治为中将副参谋长。1945年4月,日寇垂死挣扎,由发动湘西会战,妄图占领湖南芷江国民党空军基地,以巩固湘桂、粤汉两条铁路的交通。中国军队由何应钦指挥向日军反攻。冷欣奉何应钦之命与美国副司令巴尔博将军各率军官3人联合组成指挥所,传达命令,转报战况,并及时提供意见。战后,冷欣获三等宝鼎勋章。7月,获忠勤奖章及美国自由勋章。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8月21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派遣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一行飞到芷江,和国民政府要员举行无条件投降之前的受降会谈。这就是永载史册的“芷江受降”。

  芷江洽降时的日军降使今井武夫和中国将军冷欣

  下午三时二十分,日军代表进入会场。会场正中桌旁就座的是中国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中将,右方为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左方为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长巴特勒准将和翻译官王武上校,中国各战区长官及中外记者数十人环坐左右。

  在场的一名记者回忆:冷副参谋长在座位上来回扭动身体,一点也不严肃,加上身材矮小,仿佛一只猴子。记者语中多贬义。晚上7时,今井武夫用电报向南京冈村宁茨汇报在芷江治降的经过,并报告中国陆军总部副总参谋长冷欣即将飞赴南京,设立前进指挥所。22日上午11时,冷欣中将和美国巴特勒准将及王武上校前往今井武夫住处,关于在南京开设前进指挥所、接收军需物资、装备以及美国战俘现状、待遇等问题进行了四十分钟的会谈。

  27日上午9时20分,前进指挥所的全体官兵,带无线电台1部、指挥车2辆,分乘7架飞机,由芷江机场起飞。下午2时40分,飞机在南京大校场机场陆续降落。冷欣等人下飞机后,驱车前往华侨招待所。当晚,冷欣在华侨招待所设立前进指挥所,据冷欣回忆:冈村宁次曾表示“上将例不拜中将”,拒不主动会晤冷欣。经冷欣指示副官多次据理交涉,一直到深夜才终于同意冈村宁次来拜。只此一点,足见日寇的骄狂。时至今日,日本亡我之心尚不死。血的教训应该世代铭记。

  1945年8月28日上午8时,日本驻华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率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等一行,到南京萨家湾一号,和冷欣见面。

  在会谈中,冷欣强调:“如果没有委座与何总司令命令,和本人传达何总司令的命令,与十五位奉指定的受降官,任何人要求,都不能接受。”这是为了防止共产党的部队抢先接受。

  到南京后,在日军的保护下,冷欣去中山陵拜谒了先总理的陵园。当时南京的大部分物品市价比内地低15--20倍,前进指挥所的人员都随身携带大量关金券,不携带任何行李,到南京解决。并提取的封存的大量伪币,先购买黄金,汽车,到后来竟发展到抢购照相器材囤积居奇。抢占豪华宅邸更是一人多套,结果,他们都大发横财。文史资料第50期有文章专门回忆,可以详细看看。

  前进指挥所从8月27日成立,到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签字投降仪式结束,前后存在虽然只有10多天时间,但却在与冈村宁次会谈、传达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命令,以及筹备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华侨招待所作为前进指挥所驻地,也就成为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场所。

  1945年9月9日9时受降典礼完成后,当天中午冷欣便奉何应钦命,携带冈村宁次签字的降书,于当日中午,乘专机飞往重庆,代表何总司令,向蒋委员长呈递(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于下午4时抵渝,先见侍从室主任周至柔,再访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先生,经他们商量决定,第二日(9月10日)上午9时,在国民政府大礼堂,举行呈递仪式,与中枢纪念周及国父广州起义纪念同时举行,如此安排,颇具深远意义。呈递后,冷与蒋留影纪念。礼成后,蒋召见冷欣,社会部长谷正纲先生也在座。1978年,受降33周年,冷欣写有《亲与受降典礼纪盛》一文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同年10月,获四等宝鼎勋章。

  1946年5月,获干城甲种一等勋章和胜利勋章。在原籍以高票当选,任制宪国民大会军队代表。军事机构改制后任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11月,参谋本部空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南京支团监察。

  在受降后,冷欣一度很平寂。有的人说是因为接收时他的部下借机腐败,有的说是因为他代表蒋介石和日军密谈的事情做的不周,在社会上有风言风语,蒋很不满意,对他加以申斥。

  1946年7月初,李公朴被害后,西南联大师生罢课游行示威。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参加完追悼李公朴的大会出来时,被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第二处处长特务王子民等十余人,杀害在街上。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等人。闻一多被害后,罢课游行示威活动波及至云南全省,广大师生要求反动政府惩办杀人凶手。蒋介石派内政部警察总署署长唐纵赴昆调查,继而又令陆军总司令顾祝同、陆军总部副总参谋长冷欣、宪兵司令张镇三人到昆明全权处理。

  1947年8月,冷欣任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委员。9月,获光华甲种一等奖章。同年并兼任南京市党部监察委员会常务监察委员。

  多年来,冷欣远在他乡,对家庭老母无时不念。1939年,冷欣79岁的老母于沦陷区兴化武安街口家中病逝,因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他不能回乡举丧,就在驻地设灵以尽祭奠形式,陈毅还曾派人前去祭奠。为了表示永远不忘母亲养育之思,首先在宜兴创办念劬小学—所。1947年春,他回故乡安葬亡母,在拜访老师的时候得知兴化教育落后,因此筹办兴化“私立念劬中学”,造福桑梓。

  1948年3月,又一次以高票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8月任第—任宪政督导委员会委员。同年冬,任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汤恩伯)副总司令。

  1949年1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5月,前往台湾。

  去台后,冷欣一度生活拮据,与友人共居一屋,生活艰苦,可想而知。1951年6月,任台湾“国防部”参议。1952年7月,任私立强恕中学董事。1954年2月,任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主席。5月,任“行政院”设计委员会委员。10月,任“国防部”高级参谋,兼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1959年9月,冷欣以陆军中将衔退役。退役后的冷欣依然活跃在历史研究领域。1964年后,应聘任中央警官学校,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教授,讲授近代史,一生虽为军人,但喜与文人交往。台湾当代史学名家,多与他有深厚友谊。他研究近代史,因为很多史实,都有亲身经历,颇多第一手史料与创见,极具权威性。因此又被聘兼任国防研究院讲座,并被聘为文化大学华冈教授(终身教授),除应得钟点费外,月领研究费一万元,以示礼遇,冷欣引以为荣。冷欣曾著有《汉高祖之成功战略》、《明太祖成功的战略》等文,其中《明太祖成功的战略》一文,于1968年8月,在国际华学会议上宣读。在他的这些著述中,立论严谨,有些识见甚为精辟。

  冷欣记忆能力特强,凡读过之书籍,均能了然放心中,而不会忘记,深为师友所佩慕赞赏。如何应钦、顾祝同、蒋鼎文、钱大钧、孙连仲、袁守谦等经常过从。谈及往事暨经历战役,人名、地方,以及敌我损伤亡一一如数家珍。据冷欣身边的一个晚辈回忆:他公私分明,在家不谈公事。答应某人某晚公馆中饭局,总是先叫司机开空车按地址试走一趟,明确去程耗时若干,改道回来需时多少,然后算好时间,准时抵达,因为早到失体,迟到失礼。晚上开车找不到地方白跑费时,主人和其他客人,还在家里守候。又或应邀担任某机关、学校、团体,主持专题演论他不但预先写好讲稿,而且在家对着录音机试讲,做到准时结束。

  冷欣退役后生活也很有规律,每天早晨5点从家里走到中山纪念馆做运动,6点多回家。回家后写大字,看看书,有时下午还到外面走走,晚间记日记,九时洗澡睡觉。晚年的冷欣思念家乡,经常反复吟哦:“月是故乡明。”。冷欣的业余爱好是藏书。他说:“买到好书,是人生一大乐事”。他收藏的古今图书共计一万多册,其中也有许多善本、珍本。冷欣曾有临终遗言,将大部分图书捐赠给私立强恕中学(他是该校董事),剩下精选的部分图书,要等祖国统一时赠送给故乡图书馆收藏。晚年的冷欣常到美国的儿女家中和加拿大的朋友家中住住。

  1987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一)冷欣病发,因心肌梗塞肺衰力竭于下午3时45分病逝于台北,遗体葬于台北县汐止五指山示范公墓,享年87岁。

  冷欣一生信奉基督教,在未考黄埔军校前,曾有意为传道牧师,只因当时的宣教师,均为外国人,开口你们中国人怎样,闭口你们中国人怎样,多少含有轻视的口吻而绝了这个念头,但终身信奉基督,始终不渝。最后丧礼也用基督教仪式。

  冷欣的夫人叫马邦贞,夫妇有一子一女,儿子叫春陵,生活在美国,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女儿叫春芷。

  冷欣一生都热心支持教育事业。我个人非常钦佩。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