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师生 > 抗战前教职员工 > 黄埔本校教职员工 > 内容正文

黄埔本校建校初期教职员工 校长 蒋中正
来源:中国黄埔军校网   2018-11-17 16:20:18

  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中正

  坚决反对台独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生平

  蒋中正,中国近代史中一号曾叱风云的人物,生于淅江奉化溪口。祖父蒋玉表盐贩出身,日子有天,生意愈做愈大,到了晚年就在镇上开设玉泰盐铺,售卖油,盐等各样集货。其子蒋明火(即蒋介石生父)将盐铺业务推至顶峰,在当地算是薄有势力了。

  蒋明火原配徐氏,1877年生蒋介卿,于父亲在1895年死后掌理玉泰盐铺的业务,这是后话,容后再谈。

  徐氏不久便仙游,蒋明火遂取其副手王贤东之堂妹王采玉为填房,她-就是蒋介石的生母。

  蒋介石尚有一弟二妹,大妹瑞莲,二妹瑞菊,但不数日便夭折,三弟瑞青,养到三岁又死了。方才谈到蒋介卿于其父死后掌理玉泰盐铺,话说蒋介卿为人,生性暴躁,仗势凌人,他平生有三好,一好嫖妓, 二好骂人,三好赌博,于当地风评不佳,又曾多次与王氏吵架,母子关系日渐疏远,但饶是如此,蒋介石于日后对其兄长仍是照顾有加,他先后保荐其兄长出任广东省英德县县长,淅海监督等等,但每次他甫上任,总是招来一连串恶名,贪赃枉法,治事无能。

  有感: 蒋介石最后于决定不再让兄长为官, 就让他在故乡当土皇帝, 有所感: 明知官员无能, 依然委任其行事?大惑,蒋介石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人,伦理观念对他来说是十分主要的, 但他身为一党的高层, 是否该以身作则呢?以往中国有 "荫任" 制度, 一人当朝,全家皆有机会当官。政治?对我们来说真的遥不可及!

  说毕他的家人,再谈谈他的学业,一如很多当时的小孩,蒋介石都是石蒙馆里念书,到年长一点,到宁波法政学堂读书,毕业后期当执业律师,蒋介石于一九零六年考取淅江武备学(长)堂,在那里念了一年,再投考在日本设立的振武军校,读了两年后毕业,当了半年多工兵。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他离日回国,参加起义军,成为涉足政治舞台的第一步。

  叙蒋介石生平,当然不能不提他的女人,蒋介石前前后后合共有四个太太:第一位毛福美、第二次姚怡诚、第三位陈洁如、第四位就是广为人所熟悉的宋美玲。

  蒋介石于一九零一年娶奉化岩头村人毛福美为妻,一九一零年生蒋经国,他们这时感情尚算稳定,但当蒋介石出外念军学以后, 长年都不在家,与妻子聚少离多,感情渐渐便转淡,加上自己在外花天酒地,对妻子日益疏远,当他在一九一三年娶娘姨出身的姚怡诚为侧室后,便对妻子更加冷淡了。

  姚怡诚并无所出,但她代养蒋介石密友戴季陶之子,(戴季陶为日裔人士,抗战后被逐出中国)是为蒋纬国,姚抬本没有文化可言,蒋介石看她不起,不久又搭上苏州女子陈洁如,对姚怡诚也就疏远了。

  陈洁如文化层次比毛,姚二人都高,加上会说俄语,自然深得蒋介石喜爱,带她穿插于社交圈中,其实陈蒋二人根本不可算是夫妻,充其量只可说是恋人,当他开始和宋美龄亲近后,曾给陈十万大洋,促她到美国 "深造",这段感情也就不了了之。

  最后要说的是宋美龄, 宋美龄是一个既好面子,而又富于权力欲的人,从以下事件可以略知一二:初宋美龄下嫁蒋介石,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要他与元配毛福美,侧室姚怡诚,陈洁如脱离夫妻关系,而她也与原男友刘纪文割绝友谊之爱,几经一番 "波折",二人终于正式结婚。 又,宋美龄强烈要求蒋介石给她一个正式名份好使她成为真正的 "蒋夫人" 。

  蒋中正生平大事纪

  蒋中正,国民党革命军统帅,军事家。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次年春被保送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0年(宣统二年)入日本陆军第13师野炮兵第19团为士官候补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参加沪、杭起义,任沪军第5团团长。次年1月因参与革命党人内部派系权力之争,在陈其美指使下,派人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案发后逃亡日本。

  1913年讨袁战争时,被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其美派往沪军第93团策动起义,失败后去日本。

  1914年夏奉孙中山之命回国,主持沪宁讨袁,事泄遭袁世凯通缉,再次赴日。7月奉派回哈尔滨观察东北形势,上书孙中山陈述欧战趋势并提出倒袁计划。

  1915年参与筹划上海反袁武装起义,未成。

  1917年得悉孙中山将要南下广州开展护法斗争、积极准备北伐后,立即拟订并呈上《对北军作战计划》和《滇粤两军对于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次年奉孙中山委派,先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第2支队司令,转战粤、闽边境。12月所部在永泰(今属福州)被福建督军李厚基部击溃,逃回漳州。后辞职离队。

  1920年9月被孙中山任命为粤军第2军参谋长,继任该军前敌总指挥,与其他两路粤军击败在广东境内的桂系军阀陆荣廷、莫荣新部。

  1922年6月陈炯明率部叛变后,在浙江宁波奉孙中山电召,赶赴广州登永丰舰随侍并陪同其至上海。10月任东路讨贼军参谋长。次年6月任陆海军大元帅行营参谋长。8月,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和党务,12月回国。

  1924年国共合作后,被任命为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0月奉孙中山之命,指挥留守广州的警备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及黄埔军校学生军等镇压商团叛乱。

  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指挥东征联军右翼军连克淡水、海丰和潮汕地区,歼陈军一部。4月被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为党军司令官。6月率部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7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廖仲恺被刺后,以“廖案”嫌疑为由,逼走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胡汉民和军事部长许崇智,成为广东最大的实力派。10月以东征军总指挥名义,率部进行第二次东征,在广大工农群众支援下,彻底歼灭陈炯明军,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3月制造“中山舰事件”,4月被推举为军事委员会主席,5月提出“整理党务案”,打击和排斥共产党人。后相继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从此掌握党政军大权。

  1926年7月,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苏联顾问帮助下,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不到一年时间相继占领湘、鄂、赣、闽、浙、皖、苏等省,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在北伐战争中培植嫡系,扩大势力,并与帝国主义和买办财团相勾结,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随即在全国各地“清党”,镇压工农运动,公开背叛孙中山所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17日被武汉国民党中央开除党籍,国民政府免去本兼各职,通缉惩办。蒋旋即在南京另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相对抗。7月后宁汉合流,使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中途夭折。

  1927年8月,在国民党各派系的争权斗争中,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通电下野。

  1928年春在冯玉祥、阎锡山、何应钦等实力派支持下,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4~9月统率4个集团军进行第二期北伐,打败奉系军阀张作霖。10月任国民党政府主席。12月东北“易帜”后,在名义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1929年初召开编遣会议,企图削减其他各派军队,扩充自己实力,激起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强烈不满,矛盾日益激化,先后爆发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冯阎战争。蒋以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和经济收买等手段击败反对势力,遂建立起独裁统治。此后,集中主要力量反共反人民。

  1930年10月~1931年5月先后调集重兵对鄂豫皖、湖北洪湖、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第二次“围剿”,均被粉碎。

  1931年7月调集30万军队,亲任“围剿”军总司令,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也以失败告终。“九一八”事变后,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不抵抗,致使日军在几个月内即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此同时,加紧“围剿”主张抗日的红军,镇压抗日爱国运动,遭到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在全国抗日反蒋浪潮冲击和国民党内粤系等反蒋派逼迫下,于12月15日第二次下野。

  1932年3月出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本部参谋总长,不顾大片国土被日军侵占,从是年7月起调集重兵,对鄂豫皖、湘鄂西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又遭失败。为了总结经验教训,1933年7月开始,连续举办多期庐山军官训练团,培训大批“剿共”骨干。9月,在德、意、美等国军事顾问参与策划下,先后调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在南昌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直接指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迫使红军长征后,又以几十万兵力围追堵截(见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是年8~10月,以政治上施加压力和军事上进行“围剿”等手段,瓦解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继又于12月至1934年初派兵镇压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而对加紧向华东、华北进行武装侵略的日本帝国主义却继续妥协退让,先后于1932年5月、1933年5月、1935年7月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达成“何梅协定”。

  1935年4月被授为特级上将。同年10月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共”总司令部,自兼总司令,令张学良代行总司令职指挥进攻西北红军。

  1936年6~9月,以军事威胁和政治拉拢等手段,平息了陈济棠、李宗仁等要求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12月初亲赴西安督促“剿共”。12月12日在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中被扣留。经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参加谈判和调解,被迫接受联共抗日条件后返回南京。次年2月中旬召开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和平统一、扩大民主等项原则,实际上接受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政策。

  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确定准备对日抗战的方针。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直接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指示国民政府外交部于8月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22日以军事委员会名义发表中国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2日改称第18集团军)的命令。9月22日,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宣告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初期,主持制定了对日军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在军事委员会下划分若干战区,自任陆海空军大元帅,并一度兼任第一、第三、第五、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进攻,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太原、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由于敌强我弱,加上又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致使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政策,除在南昌、长沙、常德等地与日军继续进行一些会战外,接连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尤其是1941年1月派国民党军突然包围袭击按照国共两党协议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酿成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严重削弱了抗日力量。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日正式宣战。次年1月被同盟军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随即派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支援英国盟军对日军作战。

  1943年8月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按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为陆海空军大元帅)兼任行政院院长。由于蒋消极避战、指挥不力,导致1944年豫湘桂作战失败。侵华日军在中国军民全面反攻及苏联军队和英、美军打击下即将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蒋于1945年8月11日命令解放区人民军队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军擅自行动;其嫡系部队要加紧作战,勿稍松懈;日、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抗拒人民军队受降,妄图独占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抗战胜利后,坚持内战、独裁政策。在依靠美国支持、援助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为欺骗人民,掩护备战活动,并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蒋旋即发布进攻解放区的密令,督饬国民党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加紧全面内战准备。

  1946年1月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定。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集中160万正规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挑起新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在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反击下,8个月内被歼71万人。遂于1947年3月改为向陕北、山东两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均被粉碎。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蒋被迫于1948年1月和8月相继实行分区防御和重点防御。同年4月,在其操纵的“国民大会”上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从1948年9月起,在东北、徐(州)淮(河)、平津等战场,国民党军主力被歼,反共内战遭到决定性失败,蒋被迫于1949年1月宣告“引退”,以副总统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但仍进行幕后指挥。4月拒绝接受国共双方代表谈判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人民解放军乘胜进军,突破长江天堑,占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挺进华南、西南,蒋于12月败走台湾。1950年3月在台湾正式宣布复行“总统”职权后,四次连任“总统”,同时兼任“国家安全会议”主席,继续担任国民党总裁等职。1954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企图利用美国军事援助维护台湾“安全”。鼓吹“反攻大陆”、“反共复国”,多次派遣武装特务窜扰大陆,均被歼灭。然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蒋介石一生重视控制军队,认为有军则有权,有军就有党,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在军队建设上,强调精神建军,重视军官培养,注意吸收外国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发展空、海军和机械化部队。在作战指导上,强调以“变”制敌,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军事与政治等手段并用;对弱敌采取速战速决方针,对强敌实行持久消耗战略。其军事论述散见于各个时期的讲话、文电,集中反映在台湾出版的蒋介石全集、《嘉言总辑》和《领袖军事思想》等主要著作里(见蒋介石的军事思想)。蒋介石的军事思想,杂糅了外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烙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