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浩,字孟仙,1894年3月8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淄县东门内一官宦家庭。其伯父李式丹受钦赐四品顶戴,治家严于封建礼法。李光浩自幼不安于封建禁锢生活,而趋向维新。19岁入山东省第十中学读书,剪发辫,反封建撰文校办刊物《松林文萃》,拥护民主革命。
1918年,李光浩激于列强欺凌中华,愤而走军事救国道路,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与陈诚同班,两人学业均优,遂结为挚友。
1922年9月,李光浩军校毕业,分配到山东第五师炮兵团任见习排长。由于他遇事表现机智勇敢,得提前晋升为上尉连长。
1926年,经推荐到山东省督办公署军务科任少校科员。
1929年5月由张治中推举,转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中校兵器教官。此间带学员参战实习,因他平日与学员关系较好,所以临战均肯用命,李得以建功。由是陈诚代他请总队长之职。校长蒋介石未即批准,说:“用必慎,求深知,容后决。”李光浩得知此事后,感到不被信任,赤心受辱,考虑再三,决定弃蒋他适。遂与在南宁李宗仁部任职的同学取得联系,给陈诚留字:“人无信不立。”
1932年5月潜入南宁。李光浩到南宁后,先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兵器教官。
1933年7月,李宗仁购进一批德制大炮,鉴于李光浩是炮兵科出身,遂委他为上校独立炮兵营营长,直属第四集团军司令部指挥。
“七七”事变爆发,他写信别家,勇赴国难,信称:“……吾以身许国,与家中断却一切关系,恐累及汝等也。”从此再求奇只字回来。
1937年8月13日,日军挑起上海大战,李光浩奉命扼守南翔,血战20余日,人员伤亡及半,与阵地并存,接撤退命令才肯转移。李宗仁赏识他的指挥才干,晋升他为第五战区总部高参。随着全国抗日战局的变化,李光浩随部队转入安徽境内。
1938年3月,任陆安团管区上校司令。
1942年5月,团管区改编为合陆师管区,李继任司令。
1944年3月晋少将衔,任第五战区第二挺进纵队司令。
1945年2月调安徽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任少将处长。
1946年冬,皖北数县群众发生械斗。当地军、政官员,具报到省,要求出兵弹压。李光浩称:“非故非寇,岂能用兵”,愿亲往安抚平息。省长李品仙表示同意并委以全权处理此事,他备汽车两部,卫兵一排欲行,友好同仁建议他谨慎从事,不可贸然走险。他回答说:“为民安何计己艰危。”遂驰赴现场。经与双方领袖人物协调,明以团结建国大义,奔走20余天,终化干戈为玉帛。
1947年,安徽省主席易人,改任李光浩为保安司令部督导官,兼芜湖修械厂厂长。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修械厂被迫南迁,与柳州翻弹厂合并为桂林绥靖公署“修械翻弹厂”。李光浩继续担任厂长。李光浩就任后,对原属两厂的职工,一视同仁,一样关心疾苦,抚危济贫,因而受到工人们的称赞。
1949年春,解放军以破竹之势南下,国民党当局见大势已去,命令李光浩迁厂去安南境内。时李光浩对国民党当局已失去信心,故以水陆交通均已被解放军切断为由,按兵未动。继而职工逃跑过半,生产难以维持。李团结了技术员、工人计62人,坚守厂内,坐待局势发展。这时忽接水上警察局转来解放军前沿指挥部通知,要李光浩保护工厂,等待解放。李光浩欣然接受,召集尚在厂内的职工动员说:“看来大局已定,解放军顺应民心,我等要以不变应万变,一机一床都要保护好。保住机器,就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旬日解放,李光浩把一个完好无损的兵工厂,交回到人民的手中。
解放军派代表孙存林到厂后,鉴于李光浩护厂有功,请他留任厂长。他婉言道谢道:“吾与众不同,宽容余生足矣,其他不敢受。”交接历半年时间,新任厂长熟悉工作后,李光浩才离开厂长岗位。人民政府依他个人所请,安排他到安庆市与妻小团聚,从此定居安庆市。李光浩在安庆市,先由政府安排在一家洗染厂工作。
1954年参加“民革”,并应聘为文史馆特邀馆员。
1969年“文革”中,李光浩劫动难逃,被迁返回原籍——淄博市临淄区城关公社东门大队。因他年事已高,乡里邻居无人歧视他,故生活尚称安然。
1972年2月病逝。
1979年安庆市人民法院,发文为他恢复名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