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校史 > 黄埔军校演义 > 内容正文

校史档案 黄埔军校第四期电气通信大队始末
来源:黄埔四期通讯教官 梁光权 学生 王笃之 撰稿   2018-11-19 13:53:23

  一、通信大队的由来

  1923年春,孙中山先生就任陆海军大元帅,率粤桂湘黔豫各省大军向盘踞粤东的叛军陈炯明部进剿。为了军情灵通、指挥便利,决定由大本营交通处、广东省无线电总局、广州市公安局等单位协力组成“大本营骑兵无线电大队”(有骑兵随行护卫)。担任粤军总司令部与各市、县无线电台联络通讯(在当时条件下,下属部队仅能以密码在市县无线电台收发报)。

  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前,黄埔军校也成立了无线电台。原无线电大队技工梁光权被调来该台工作。东征时,组成了以韦兆雄为队长、梁光权任技士的“无线电大队”,随黄埔军校学生出发。

  1925年冬,东征胜利结束,鉴于无线电通讯在军事方面的需要,而一、二、三各期学生中都未有培养这类人才,因此,在1926年春于第四期专设大队以培训无线电通信技术人才。

  二、组织概况

  军用无线电通信,在当时尚属新兴的军事通信手段,不附属于任何兵科,第四期单独设立的队定名为“电气通信大队”,“电气”二字,代表无线电之意,是参照日本名词,实则系无线电训练大队。委派唐渐逵为少校大队长(保定炮科毕业,安徽人)、曾旭章为上尉中队长(江西人)、俞鉴为中尉分队长,四川人),教官由广东无线电总局及原东征军无线电队调用,计有梁光权、梁少初、李万基、苏振中、王裕之等。学生40余人,分别招收和部队机关保送。按照入伍生规定,学生称为“学兵”。机械则为德国西门子厂生产的50瓦特真空管自振式长波机。由五匹马力的石油发动机直联拖动1千伏高压、12伏低压直流发电机为电源,供给收发报机使用。天线则为多节套筒式竖立铁杆。随用随架,可以伸缩,便利行军。大队设在广州市内惠爱中路唐家祠内,即现在的中山四路24号,“广州农民讲习所”左边。

  三、训练内容

  除一般军事学识,由大中分队长分别担任,每日早操或上课之外,主要学习无线电报收发技术,无线电报原理,石油发电机使用等课程。每日上午上课二节,下午三节。每星期六下午作实地通讯演习,由中、分队长率领把学生分成两队,携带全套机械,在东较场(即现在的省体育场)分地架设,互相通信。教官随队指导。每星期一上午由大队长率领全队员生,至天字码头乘校船至黄埔校本部参加总理纪念周。有时也参加临时召集的全校集会。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训练,同学们基本上掌了这方面的技术。

  四,参加北伐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为适应需要,提前毕业。于当年10月间将全队员生分别组成七个无线电通信所,隶属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由交通处管辖(处长为陆福庭)。派随各个北伐部队使用,以军为单位,每军配备一个所,所内设所长一人,技佐一人,报务员三人,机务员二人,特务长一人,架设兵六名,运输夫30人。各配西门子长波军用无线电机全套。所长、技佐多为军校教官,部分由广东无线电总局人员调用。报务员、机务员则由军校学生担任。后来在北伐途中,各所加派副所长一人(多为共产党人)负责政治工作。

  五、后期扩展

  随着北伐的胜利,奠都南京。当克复南昌时,缴获并俘虏孙传芳全部无线电站机械及人员,改编为我军无线电通信所者达50余个。改派梁仲威为少将大队长。l 928年底,再扩展为通信兵团,以斯立为中将团长,管辖大中小队通信所达百余个。

  这一期的无线电学生,随着通信部队的扩展,多成为部队、机关的通信骨干,如教官苏振中、学生杨鹤龄分别被任为少将通信团团长、学生高志刚、谭智生、梁叔文、宋兢胜、梁兴、张国强、王俊、唐鉴、王笃之、甘隆垣都成为通讯机关、部队的骨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