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校史 > 黄埔军校演义 > 内容正文

历史文化研究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的诞生-孙中山先生和黄埔军校
来源:胡宝玉 孙亮 祁宝龙 撰稿   2018-11-21 10:04:25

  20世纪的中国,是大动荡、大搏斗、大胜利、大变革的中国。在这个世纪里,有许多大事、喜事、悲惨事。黄埔军校的创建,就是一件很值得纪念和研究的一件大事、喜事,并且也具有某种程度的悲剧色彩。今年是黄埔军校创办82周年,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为此特撰写《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的诞生-孙中山先生和黄埔军校》一文,以兹纪念。

  一、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创建黄埔军事学校

  孙中山先生在革命运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迎来了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这给他带来了希望,使他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1918年夏季,正当全世界反动势力一直疯狂地诅咒和污蔑年轻的苏维埃国家的时候,孙中山在上海向伟大的十月革命领袖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拍发了一个贺电。他说:“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到上海,帮助中国革命运动。经李大钊介绍,马林到桂林和孙中山密谈了5天。他向孙中山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两点建议:“第一,要进行中国革命,就要有好的政党,这个政党要联合各界人民,特别是工农大众;第二,要有革命的武装核心,要办军官学校。”1922年8月,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到达上海,经过与孙中山、李大钊、宋庆龄等多次晤谈,进一步商讨了改组国民党与建立军队,以及苏俄与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8月,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孙逸仙(中山先生字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率沈定一(中共党员)、张太雷(中共党员)、王登云等赴苏联考察政治、军事和党务。随后,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了改组国民党的一切准备工作。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了以改组为内容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大会开会期间,孙中山就下定决心筹办军官学校,指派蒋介石等7人组织军校筹备委员会,在蒋介石尚未到职之前,指派廖仲恺代理筹委会委员长;并指定位于广州黄埔的广东陆军学校与广东海军学校原址作为校舍。随后,黄埔军校的招生工作也在加紧进行。由于当时除广东外,全国各地还处于军阀控制之下,廖仲恺受孙中山委托,提请参加国民党一大的国共两党同志,在全国各地为黄埔招生。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拟定了一份“各省区招考学生名额”。经孙中山批准:“拟定招学生324名。东三省、热河、察哈尔共50名;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每省12名共168名;云南等5省各15名。本党先烈家属20名,尚余11名,另招备取30至50名。随后,中国国民党陆军学校筹备委员会发出了“陆军军官学校招生简章”。中共中央为作好陆军军官学校的招生工作,专门向全国各地的基层党、团组织发出了第62号通告,指出黄埔军校招生事关系甚大,各地方万勿忽视,派送人务于月底到粤。共产党人何叔衡在湖南办理黄埔一期的招生事宜。黄埔优秀学生、著名共产党人蒋先云就是由何叔衡推荐到黄埔的。参加国民党一大的毛泽东,在上海负责上海及其他地区转来考生的复试和接待工作。山西考生徐向前等5人,就是由毛泽东考试并开具初试通过证明,每人发了12元路费,送他们乘轮船去广州的。

  蒋介石主持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第7次会议上,廖仲恺受孙中山委托也列席了会议,他说:“创办本党军官学校事,近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获一致通过。这次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各项政策,决议在苏俄帮助下,接受中国共产党分子以个人身份加入本党共同奋斗。”接着他激情地说:“同志们,中国共产党之加入本党,与本党携手联合奋斗,这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上,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们所期望的中国革命的高潮已经来到了。在这个高潮中,本党军官学校的筹办,将是涌于潮头的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朵浪花,它将更有力、更迅速地推动这个潮头澎湃向前。”廖仲恺正说着,大元帅孙中山在汪精卫和副官马湘陪同下来到会议室。蒋介石向孙中山报告了开会情况。孙中山问蒋介石:“军校开学后的课程有个计划了吗?”蒋介石回答:“我这几天正准备。”孙中山先生说:“我们军官学校的教育总的来说应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强调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并重。俄国革命成功,全赖有主义的军队---红军,俄国的红军军官学校,军事政治是并行的,而且是摆得一样重要,既不可偏重军事而轻视政治,也不可偏政治而轻军事,这都不能培养出真正的革命军官。要精于武,又明了义,明了我们的主义,我们革命的宗旨。如果一个军队只知道打仗,而不知道主义,不知道主义是什么东西,这就叫做捣乱,不叫做革命。这样捣乱的军队,迟早是一定要变成反革命的军队。”这时廖仲恺插话说:“学校的政治工作一开始先由戴季陶兄负责。将来,我是想请共产党方面派人来具体负责这方面工作。前不久,张申府给我推荐了一位在法国留学的中共党员周恩来。据说担任旅欧支部书记,是一位很能干、很有经验的年轻共产党人。经联系,他已经回电,近期即起程回国。”孙中山听后,立即表示:“好,好,如果周恩来回来的旅费有困难,我们可以立即给他汇旅费去!”又说:“共产主义与本党之三民主义毫无矛盾,几出一衷,不过范围大小而已……既然我们已经明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二者关系,从此就不必要在两党的概念上去绕圈子,国民党员也罢,共产党员也罢,现在就都成了本党的人了,都与我们一道来做革命的事业。你们现在就要注意,除廖仲恺刚才提到请周恩来到学校主持政治工作,在学校教职员、一般官员,乃至下一步的招生工作中,还要多吸收一些共产党员进来。”接着孙中山先生又听取了军服、军帽的设置和经费的情况。

  二、黄埔军校开学 黄埔精神诞生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创办起来了。孙中山先生派蒋介石担任校长职务,自兼学校总理。1924年6月16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黄埔发表演说。他指出:“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军事史上的新纪元。它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出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一个革命的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创办起来了,黄埔精神也随着产生。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说,就是一篇办好陆军军官学校,建设革命军的檄文,提出和阐述了应当建立和发扬的“黄埔精神”。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演说、校训、校歌,以及学校领导人的题词,应该说,“黄埔精神”涵盖了如下内容:

  第一,就是要革命,要建设“革命军”,担负得起救国救民的责任。中山先生指出开办这个学校,就是“要用这个学校中的学生作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中山先生又进一步阐述“革命军”的责任时说:“革命军是救国救民的军人,诸君都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都担负得救国救民的责任。”“要用这500人(指学校第一批学员数量)做基础,造成我理想上的革命军。有了这种理想上的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便可以大告成功,中国便可以挽救,四万万人便不至灭亡。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诸君都到这个学校内来求学,我要求诸君,便从今天起,共同担负这种责任。”

  第二,就是要有革命军的奋斗。中山先生说:“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成功。”中山先生接着说:“我们要知道怎么样可以做革命军,便要拿先烈做模范;要拿先烈做模范,就是要学革命党,要学革命党的奋斗。有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军队,才叫做革命军。”孙中山先生又以当时的一些军队为例说:“中国革命虽然有了13年,但是所用的军队,没有一种是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我敢讲一句话,中国在这13年之中,没有一种军队是革命军。现在在广东同我们革命党奋斗的军队,本来不少,我都不敢说他们是革命军……我之所以不敢以革命军的名号加之于这些军队之上的理由,就是因为他们内部的分子过于复杂,没有经过革命的训练,没有革命的基础。什么是叫做革命的基础呢?就是要有革命先烈那一样的行为,有了那一样的行为,才叫做革命的基础。”

  第三,要有革命的志气。中山先生说:“诸君要革命,便先要立革命的志气。此时有了革命的志气,将来便可以当革命军的将领。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的来革命,才可以达到革命的目的。如果不然,就是诸君将来成立军队,打许多胜仗,得许多土地,各人都能够扩充到几万人,还是不能够叫做革命军的。”中山先生以满清末年新军为例,又说:“军队之能不能够革命,是在乎各位将士之有没有革命志气,不是在乎武器之精良不精良。如果没有革命志气,不研究革命道理,像满清末年所练的新军,陆军都有很精良的长枪大炮,海军有很坚固的战舰和鱼雷艇,总不能发扬革命事业;到了武昌起义之后,便都归革命党所用。”

  第四,要有革命先烈的行为。中山先生说:“中国现在不好的军人,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在革命党内的军人,这派军人口头赞成革命,行动都是反对革命,所谓口是心非;一派是在革命党外的军人,这派军人完全反对革命,只知道升官发财,时时刻刻都想推翻共和,恢复专制。诸君要将来维持共和,消灭这种军人,现在便要立志,要存心将来成功之后,不做自私自利的师长、旅长和一般横暴无道的军阀。诸军有了这种志气,才可以入革命的第二层门径。什么是革命的第二层门径呢?就是要学革命先烈的行为。革命先烈的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

  第五,革除从前不好的思想、习惯和性质。中山先生说:“诸君不远千里或者数千里的道路来此求学,既是已经明白了我们的宗旨要造成一种革命军,一定是富有这种志愿,来做革命的事业。要做革命事业,是从什么地方做起呢?就是要从自己的方寸之地做起,要把自己从前不好的思想、习惯和性质,象兽性、罪恶性和一切不仁不义的性质,都一概革除。所以诸君要在政治上革命,便先要从自己的心中革起。自己能够在心理上革命,将来在政治上的革命便有希望可以成功。如果自己不能在心理上革命,就是此刻在这样设备完全的军官学校之内研究军事学,将来还是不能成革命军,做革命军的事业。”

  第六,要有高深学问做根本。中山先生说:“立志做革命军,先要有什么根据呢?要有高深学问做根本!有了高深学问,才有大胆量;有了大胆量,才可以做革命军……要造就高深学问,是用什么方法呢?造就高深学问的方法,不但是每日在讲堂之内,要学先生所教的学问,还要举一隅而三隅反,自己去推广。在讲堂之外,更须注重自修的工夫,把关于军事学和革命道理的各种书籍及一切杂志报章,都要参考研究。研究有了心得之后,一旦融会贯通,自然可以发扬革命的精神,继续先烈的志愿,舍身流血,造成中华民国的基础,使三民主义完全实现。革命大告成功,像俄国一样,我们中国才可以同世界各国并驾齐驱,中国的民族才可以永远的生存于人类。假如革命不能成功,中国便要亡,四万万人便要灭种。国亡种灭,都是诸君自身的利害,这是不能不挽救的。要挽救这种危亡,只有革命军。所以,我们一定要开这个学校,要造成革命军。”

  第七,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黄埔岛上陆军学校校歌歌词称:“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之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历,继续先烈成功。同学同道,乐遵教导,终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青年军人》第二期1925年版)”。黄埔校歌歌词写道:“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本校精神,”这首校歌是孙中山先生开学典礼讲演的主旨体现,是黄埔精神的具体化,是对学校教职员工日常行为的具体要求。歌词中均以“三民主义”为号召,但这个“三民主义”则应是充实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事实上,不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也就无所谓创办黄埔,也就没有革命的黄埔,也就谈不上“做奋斗的先锋,”“引导被压迫民众”。因此,要成为“革命的黄埔”,就要加强纪律,“主义需贯彻,纪律没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第八,亲爱精诚,继续永守。亲爱精诚为黄埔校训,也为中华民族之传统。做为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1925年12月5日,在《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同学录序》中写道:“‘亲爱精诚’之校训,不可须臾离者也。子思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则亲,诚则爱,诚则精,而诚则成矣。未有不诚而能实行三民主义者也;亦未有不诚而能实行共产主义者也。未有不以诚对三民主义者,而能以诚对共产主义者也;亦未有对共产主义以诚,而对三民主义不诚者也。然则今日本校与本军,何为而然者?曰:‘不诚则已矣。’吹毛求疵者不诚也;勾心斗角者,亦不诚也。未有不诚而能避免冲突与分裂者,也未有冲突与分裂,而其革命能成者。是故不成者,不诚也。”他又写道:“不亲则离,不爱则妒,不精则杂,而不诚且无以致亲,致爱,与致精也。诚则明,诚则强,诚则金石且为之开,而况与人乎;于同志乎?吾同志其勉旃。”

  第九,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1924年为黄埔军校题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年黄埔校门两侧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表明了革命者和被压迫者的理想和追求;也是黄埔精神的内核。

  第十,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华民族一部近代史,就是和帝国主义列强、封建军阀割据的斗争史。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也是同帝国主义列强、同封建军阀坚持斗争的历史;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也就是为了打倒列强和军阀。创办黄埔军校时,高唱的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是黄埔军校师生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黄埔军校办校宗旨和黄埔精神的显明体现。中国国民党一大,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写入纲领中,“打倒列强,除军阀,”也就成了黄埔同学和国民革命军的战斗任务。

  三、建立新型政治工作机制培养、发扬黄埔精神

  孙中山先生在开学讲演中,概括提出了黄埔所需要建立的“黄埔精神”。但是要真正把黄埔军校办成一所真正革命的军官学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支真正的革命军队,就需要有一种制度和机制来保证,这就是孙中山先生始终坚持的“以俄为师”和“仿效俄国”所建立起的新型政治工作制度。为此,黄埔军校建立起党代表制和政治部。这是中国自有军队以来,亘古未有的一项新制度,是仿照苏联红军对中国军制的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给黄埔注入活力,是黄埔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

  第一,建立党代表制度。黄埔军校打破了中国历史上办讲武堂,办军事学校的旧制,在学校首次建立了党代表制。廖仲恺任黄埔军校第一任党代表,之后,成立的教导第一、二团,后又扩充为党军第一师,在连、营、团、师均设立党代表,由黄埔教官和毕业生担任。党代表作为国民党在军队中的代表,对军队有监督管理权,参加管理部队,向部队灌输国民革命精神,并保证完成各项训练和战斗任务。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校党代表廖仲恺组成校本部,是全校最高领导机构,直接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这个党代表制,是仿照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制度规定:学校的一切命令必须由党的代表签署,交校长执行,未经党代表签署的命令完全无效。有了这个制度,党的主义、政策和黄埔精神的贯彻和发扬,就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自黄埔开始建立革命军起,这个党代表制度就推行到国民革命军各级部队中去,使国民革命军成为区别于过去一切旧军队的标志,也是东征和北伐开始时期不断获得辉煌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建立政治部。黄埔军校学习苏联红军经验,在学校建立起政治部。在军校初建的半年中,其第一、第二任主任在任职中,政治部无具体组织机构,只有两个记录员,工作无建树。自从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在会议上,确定由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他们就焦急的等待着周恩来的到来。1924年11月,24岁的周恩来在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共产党员张申府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码头,受到蒋介石、廖仲恺、何应钦等学校高级军官的迎接。廖仲恺说:“你一来就好了,政治部以前只落下个空架子,学生的政治教育只有个空名字,有人因此说我们学校的教育也还是那种只注重军事而没有实际之主义的瘸子。现在,这种情况终于可以解决了。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包括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孙大元帅都一直指望着你来呢!”周恩来谦虚地说:“我从国外刚回来,情况不熟悉,以前也没有过主持这方面工作的经验,到黄埔军校来,惟望与校长、党代表各位同仁互相学习……”

  大操场上,军校的所有教官,一般军官,各队的学生,都已经集合好了。蒋介石与周恩来并肩站在前面。蒋介石先介绍了周恩来,宣布黄埔军校作为党的军校,自此主义教育将真正被提到应有的位置,并全盘由周恩来主任组织实施。随后,周恩来即席向全体师生、各位长官致词:“今天,我们天南海北的同志走在一起,目的,就是要拿起革命这杆武器,完成解救我们民族和被压迫劳苦大众的使命。什么是革命的武器?革命的武器不只是一支能打得响的枪或炮,而首先是这枪和炮向着什么人打响,我们为什么要拿着革命这杆武器去向他们打响?……军队是一种工具,压迫者都拿这工具去压迫人民,但被压迫阶级也可以利用这种工具去压迫他们的压迫者,并推翻压迫者势力。西方是无产阶级革命,东方是国民革命,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世界革命……而军队是实现我们理想的先锋……既然我们到这里来都是一个目的,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生,我就向各位学习,拜各位为师。我们就一起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旗帜下,向着我们的目的去努力,去战斗吧!……”见面仪式一结束,李之龙、蒋先云、胡宗南、徐向前等立即把周恩来团团围住,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否抵触?他们的内在共融点是什么?国民革命的基本依靠力量有哪些?西方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图是什么等,周恩来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做了回答。

  周恩来到政治部后,经与蒋介石、廖仲恺协商,并报大元帅府孙中山同意,从各队学员中选调李之龙、蒋先云、李汉藩、洪剑雄到政治部任职或见习干事。政治部以下设立秘书、指导、编篡三个股,配备了股主任、秘书、干事等工作人员,制定工作条例,确定职责范围,使政治部成为充满活力的工作机构。在一次政治部会议上,周恩来说:“过去黄埔军校政治部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学校也没多少的政治工作可言。你们看,校本部办公室门口挂的牌子写着:‘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学生每日所学的除了典、范、令等教程,还是各种军事学科、本科的内容,这样,怎么能把学生训练成真正的革命干部呢?又怎么能使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宗旨和奋斗目标呢?今后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按照主义的精神,真正像列宁创造苏联红军那样,培养我们自己的军官,创造我们的革命军。”

  周恩来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的第三天,亲自主持制定出《政治部服务细则》,在军校最引人注目的墙上贴了出来。《细则》分为“总则”和“权责”等不同章节,共134条。随着军校政治部各项工作的加强,校内军政教育成效显著,课外活动、文娱体育活动都活跃了起来。同时也开展起了对校外的群众组织工作。政治部成了军校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

  第三,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并重。政治教育主要是上政治课,进行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教育。政治课最多时达26门,主要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国近代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国国民党史、社会进化史、社会科学概论、社会问题、社会主义、政治学、经济思想史、各国宪法比较、军队政治工作、军队政治经济状况、党的组织问题、世界政治经济状况、政治经济地理学等。学生既可以阅读三民主义书籍,也可以阅读马列主义书籍。这种政治教育,开创了中国军事学校和讲武堂的先河,使学生通过正规的政治教育提高政治认识水平,为树立革命思想,为创造革命军,为发扬黄埔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有力的政治宣传。1924年1月,毛泽东同志以共产党跨党党员的身份出席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侯补委员,并担任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副部长,他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所作的《宣传报告》中,强调指出了国家宣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说:“中国人不识文字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全国只能有一小部分接受本党的文字宣传,图画宣传乃特别重要。”并指出:“报刊的图画宣传工作,广东各军政治部于图画宣传作的不少,尤其在战时,于行军所至之处张帖图画很多,对于民众影响很大(见《政治周报》7、9合期)。”这些成绩要归于当时在广州和黄埔军校主持军政工作的周恩来、张太雷、聂荣臻、叶剑英诸同志。在东征讨伐陈炯明时,时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亲手组建了一支政治宣传队,设总队、支队、分队、小组、队员、共计163人,并亲自制定了《战时政治宣传大纲》,规定宣传队的任务分“对本军、对敌军、对民众的宣传三方面”,详细规定了6条宣传队技术上应筹备之事项。为此,黄埔学生军在东征中一路上写标语,做宣传,并拍摄和发表了不少战地和会议纪实摄影作品,。使广大群众明白了东征的意义,给东征军以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显示了黄埔军校东征的战斗精神。

  第五,出版革命刊物。黄埔军校出版的刊物,如《黄埔潮》《黄埔报》,最多发行到5万份。对培养黄埔师生的爱国爱民思想,提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奋斗意志,树立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黄埔军校政治部编辑出版的《革命画报》、以及《士兵之友》、《青年军》、《黄埔日刊》、《中国军人》等,在军内、省内外公开发行,为宣传黄埔军战斗训练成绩和黄埔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六,举办讲演会。黄埔军校除了各门政治课程外,经常举行讲演会,集合全体学生听讲。讲演的人除了孙中山先生外,国民党方面有廖仲恺、胡汉民、谭延闿、张静江、汪精卫、邵元冲等;共产党方面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中夏、苏兆征、 张太雷、恽代英、萧楚女等。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被请到校讲演。黄埔军校的专职或兼职政治教官,以及来校讲演者,共产党方面的,都是 周恩来当政治部主任后,从广州或其他各地聘请来的。他们多是当时在广州和全国较有名的革命青年的先锋,许多还是各地群众的领袖,他们既有崇尚追随十月革命的新思想,又有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他们宣讲深入浅出,新鲜生动,贴近现实,极受学生们的欢迎。

  第七,支援工农运动。根据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黄埔军校师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大力支持工农运动。在支援农民运动方面,黄埔军校派人随同铁甲队镇压广宁土豪劣绅反动武装,支援蓬勃兴起的农民运动;派人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军事教官,对历届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帮助学员毕业后组织农民自卫军,起了重要作用;在东征中,派出人员对东江地区农民自卫军进行军事训练,还拨出枪械武装自卫军,同时还派出宣传队进行宣传,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支援战争。在支援工人运动方面,省港大罢工时,黄埔军校多次发表宣言,召集集会,支援省港大罢工;黄埔军校还派出毕业生,担任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支队长、大队长、教练、指导员,并对纠察队实施军政训练。1925年6月23日,黄埔军校派出三个营的学生队,参加广州工农商学各界举行反帝大示威,遭帝国主义和反动商团开枪镇压,黄埔学生和士兵有23人牺牲。这些活动不仅支援了工农运动,还进一步使黄埔同学了解了社会,提高了觉悟,振奋了黄埔精神。

  第八,组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黄埔军校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校政治部为了改造各军军人的意识形态,曾由学校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进步学生,组织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团结青年军人,宣传革命军肩负的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宣传黄埔精神。其活动不仅限于黄埔军校内,而直接间接影响到滇、桂、湘军的陆军学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平定杨、刘的叛乱战斗中,通过其联系的会员和同学,对瓦解杨、刘部队起了很大作用。在东征战役中,蒋先云、王一飞等人主编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刊第8期,刊出了惠州战役中“炮兵作战之情形”、“革命军登城之竹梯”、“东征军宣传总队第三支队行军休息情形”、“克复惠州后之大东门外浮桥”等4幅摄影作品,以纪实性特点显示了黄埔学生军的革命豪情和战斗精神。

  第九,创办《士兵之友》。黄埔军校政治部编篡股成立不久,周恩来就提出要办一份报纸。他说:“你们编篡股的首要任务,是以最快速度,办起我们学校自己的报纸。本校是党的军校、是革命的军校,主义的宣传、革命精神的陶冶为立校之本。而你们的报纸,必须成为党在本校的喉舌,成为这种宣传和精神陶冶的得力配合。”又说:“我们都是党的战士,革命的战士,这份报纸贴近全校官兵的心,伴着同学们一起训练、学习、生活,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我看就叫《士兵之友》吧!”在《士兵之友》创刊号上,党代表廖仲恺亲自题写了发刊词,他说:“望各同志从此以后,便把所有的恶习惯彻底改良,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前提,不要学以前那样自私自利,以至害国殃民的反革命派,若是不如此,诸位就是进了陆军军官学校也无益,也是无益于国家。诸位要一心跟着本党的总理,一心准备革命才好。我们要作革命党的人,目前的私心是不可不放弃的,不能放弃便不配在革命军里生活。如果我们革命军要打胜仗,非有这些人来牺牲个人的幸福与安乐不可的!”《士兵之友》创刊号共油印600份,除首次刊出政治部所制定的“每周势词”,还以绝大部分版面登出了以问答形式出现的“军官学校日课问答”。如其中有:问,以前我们看见了百姓的痛苦没有?答,看见了;问,我们现在的衣、食、住是哪里来的?答,全是老百姓供给的;问,我们为什么要革命?答,我们要救国救民……问,人民的痛苦在哪里?答,资本家的压迫、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阀的摧残……问,革命如何可以成功呢?答,革命成功的条件有十条:问,各条是什么?答,第一要不怕死;第二要不贪财;第三要耐劳苦;第四要爱名誉知耻辱;第五要坚守主义,尊重纪律;第六要牺牲私见;第七要爱护人民;第八要尽忠职务;第九要团结精神;第十要始终一致,完成我们最后的责任。《士兵之友》创刊号发到学校各部、处、各学生队,四开八版刻印讲究的报纸顿时成了各级官长、教官、学生们的抢手之物。有的阅读后把这份小报藏在自己的枕头下面,作稀有之珍物加以保存。

  第十,创建“血花剧社”。“血花”者,“先烈之血,主义之花也。”“血花剧社”的建立,是周恩来到黄埔军校后新创办的一个文艺团体。它是在校政治部的领导下,由军校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他们以不影响正常训练和学习为前提,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编写剧本,制作道具,进行排练。在很短时间内,就编排出了揭露反动军阀恐惧革命、伪装革命,又时刻盘算如何阻拦和破坏革命事业真面目的独目剧《革命军来了》;歌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精神的独目话剧《黄花岗》;揭露和嘲弄袁世凯反动嘴脸的三幕话剧《皇帝梦》。“血花剧社”的演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廖仲恺在看了演出后,曾挥笔为剧社同学题写了八个大字“先烈之血,主义之花”。剧社的节目,还先后被邀请到广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礼堂和广东大学、广东省女子师范学院筹备处演出。“血花剧社”在编排演出活动中,成为黄埔军校一支有力的宣传队伍。

  黄埔军校像一个大熔炉,来自全国各地400余名热血青年,在这里锻炼着、成长着。每天清晨开始,黄埔岛上军号响亮,战歌燎亮,从操场到课堂,学员们在一丝不苟地学军事,学政治,到处一派勃勃生机,学生们的军政素质在不断提高,一支新型革命军队的雏形已见端倪。作为学校的总理,时刻关怀着学校的建设,经常到军校视察、检阅、做出各项指示和嘉奖。当时孙中山先生面临的形势是:北方军阀混战,急需北伐;南方广东虽是大元帅府的大本营,也遭遇着港英当局支持的广东省和广州市商团组织,秘密购买武器进行武装,秘谋叛乱;驻广州的滇、桂系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军明里支持孙中山革命政府,暗里却是在扩充势力,谋划独占广东;而叛乱后逃据东江的陈炯明部,也在时刻伺机打回广州。孙中山先生梦牵魂萦,企盼黄埔军校尽快成军。正在他到韶关准备推进北伐时,广东省和广州市商团从香港私运武器至广州,建立起反动武装,公开对抗广东革命政府,并开枪屠杀示威游行的革命群众。1924年10月,军校总理孙中山亲自下达手令,黄埔军校出动两个学生大队,一天之内就将商团在广州的据点全部攻占,显示了黄埔军校学生军的军威。1925年2月,黄埔军校师生和黄埔军校教导团3000余人组成校军,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作战。他们发扬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奋勇作战,仅两个月,便取得第一次东征的胜利。6月初,滇、桂系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占领广州。黄埔军校东征军回师平叛,和其他革命军队一起,向叛军发动全线进攻,仅用了一周时间,便击溃滇、桂反动军阀联军,歼灭其大部,收复广州。10日,以黄埔军校教导团和毕业生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在友军配合下,攻占陈炯明的老巢-惠州,并很快攻进潮汕地区,肃清东江各叛军残部。东征的胜利,使黄埔精神威振全国。黄埔军校师生为统一广州,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年,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时刻思虑的商团、滇军、桂军、陈炯明军作乱为患,终于在他亲手培育起来的黄埔军校的强有力打击下,一个个彻底解决了。到北伐时,黄埔精神更是传遍全国,黄埔军校的声威也达到了顶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