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校史 > 黄埔分校 >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校史 > 内容正文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十五期学生总队略况
来源: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十五期学生 朱家骊 撰稿   2018-11-12 12:18:21

  我是第七分校十五期毕业的学生。仅就我个人所接触到的情况概述如下。

  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是一九三八年五月在西安城南四十华里的王曲镇成立的,校部设在一个古老而又宏伟的都城隍庙内。学生总队和许多附属单位,就住在以王曲为中心的周围几十里以内的大小村庄里。

  抗日战争开始后,胡宗南的第一军从上海战场败退下来,扩编为第十七军团(胡任军团长),经徐州、郑州往西北撤退。在这期间,十七军团以学生队的名义,招收了徐州、阜阳、寿县、潢川、信阳等地的青年学生八百余人。我就是那年参加十七军团学生队的。当时,京沪线和津浦线北段的军队节节败退,济南失守,南京告急,徐州形势非常紧张,学校完全停课,有钱人纷纷逃往后方,我们这些失学青年,怀着抗日救国之心报名参加了学生队。一九三八年元月,离开了即将沦陷的家乡,一部分由徐州转信阳开到陕西凤翔,我所在的一部分,则是由徐州直接开到凤翔的。此前,凤翔已有从湖南长沙招来的几百名青年学生,同时还有从甘、青、宁招的四百多名学生驻训兰州,总共约两千余人。不久即编为军校第十五期第二、第三两个学生总队,属成都本校编制。第七分校成立后,归属七分校建制,我们就成了七分校的第一批军官生。

  十五期第二总队,编队前举行了考试,文化程度较高的编为第三大队,辖四个中队,文化程度差一些的编入第四大队,也辖四个中队。另一部分人和女生,则编为特种兵大队,归第三总队建制。

  十五期第三总队比较复杂,总队部设在兰州,其所辖步兵第五大队和特种兵骑兵中队,亦随总队部驻训兰州。特种兵大队的炮兵、工兵、通讯兵及女生等中队,和大队部一起则驻凤翔。女生队队长是徐康民,所辖一、二、三区队的助理员,分别是刘剑秋、朱洁、李慕兰。不久女生队被拨编到战干四团去了。

  军校学生编制同部队相仿,总队相当团,大队相当营,中队相当连,区队相当排。十五期第二总队的总队长调动频繁,他们都是胡宗南下面的军师级干部,先后计有陈孝强、罗历戎、李正先、黄祖训、王治岐、李用章等七人。第三大队大队长是王应尊,第四大队大队长是杲春涌,他们都是黄埔四期。王、杲身体魁梧,颇有军人风度,他俩从我们入伍到毕业,一直和大家在一起,朝夕相处,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王应尊,山西人,四川解放时起义,现任四川省民革副主席。杲春涌,徐州人,曾任第一师师长,后不知所终。

  第三总队总队长,由驻兰州的一九一师师长杨德亮兼任。第五大队大队长不知道,特种兵大队的大队长由第二总队副总队长刘钊铭兼任。

  各中队队长,多是军校七、八期毕业的。其中二总队四大队第六中队队长汪衡平,解放后得知他当时是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我所在的第八中队的三个区队长是王定邦、朱守身(均系军校十一期)、刘大明(军校十三期)。朱守身在我们快要毕业时突然失踪,很久才知道他是投奔延安去了,解放后又一次证实了这件事。

  正式开始训练前,学生每人配发一套旧呢子军服,一双翻毛皮鞋和一双麻鞋,一双黑布袜,一条灰军毯,一个背包,一个水壶,另外,还发给两枚蓝底白字搪瓷领章,一边是“军校”,一边是“学生”,钉在衣领两边。同时,按班各发给捷克式轻机枪一挺,除机枪手外,其余每人各发给中正式步枪一支,子弹二百发。此后,出操、打野外都是全副武装。我们在那炮火连天、家乡沦陷、亲人失散、自己失学流亡的日子里,深知这是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都抱着以身许国的慷慨壮志来到了军校。当我们穿上军装又拿起枪时,天真而又纯朴的心灵该是多么的兴奋呵!可是有谁能知道今后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呢?在我们的同学中,有些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先后光荣牺牲了,有些觉悟到并选择了另一条爱国救民的光明大道,多数则参加了打内战的行列!

  我们二总队四大队住在风翔南街儒林小学内。训练开始,每周由教育处发来课目表,上午多是制式教练,下午是上课或野外教练,问或还进行夜间教育。学生每人有一只小木凳和一块木图板,图板后面钉有绿布口袋,可以放书和笔记本。进入讲堂,大家坐在小凳上,图板置于腿面,听教官讲课。课程分设有政治和军事两项。政治课如“总理遗教”、“领袖言行”、国际国内时事等,军事课如战术学、筑城教范、内务会、测绘学以及步兵操典等。战术教官齐尚贤和筑城教官查用钧,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前辈,经验丰富,讲课认真,我们比较欢迎,但政治主任教官洪轨上课,就不太受学生欢迎了。因洪爱吹牛、说假话,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哄鬼”。遇到他来上课,都说“哄鬼又来卖膏药了”。由于对时局的关心,同学们比较爱听时事课,尤其是战争形势部分。

  军事术科训练,操场上叫制式教练,当时采取的是德式,练习立正、稍息、各种步法及队形变换等,主要是养成军人姿态和基本动作。因为队职官要求严格,腿弯挨脚踢,胸部挨拳打是经常的。在野外叫战斗教练,即单兵战斗要领和班、排、连作战指挥,同时还有构筑掩体即散兵坑和交通壕等作业。这种训练多在正常天气演习,有时也在雨雪天或夜间施行,目的是锻炼吃苦耐劳的体质,以适应实战时的特殊条件,当时有一句口号“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此外,还有沙盘教育和后期的实兵指挥演习。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训练,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为下级军官。

  军校生活,除经常的训练和学习外,各中队为单位,每天都有早晚点名,点名时要唱《黄埔校歌》。当时,每日还有升、降旗仪式,和每星期一上午举行的“总理纪念周”。在纪念周会己总队长有时训话,但讲话最多的是曾扩情。曾在讲话时,常似国家比之大我,以个人比之小我,且多重复,听了十分厌倦,所以我们给他起了个“大我"的绰号,那时,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和生气的是唱救亡歌曲。区队长刘大明教唱的有《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在咆哮》、《我们在太行山上》。一个队唱起,各队立即响应,只要整队行进,歌声此伏彼起,绵延不断。这要算当时军事生活中最惬意欢快的内容了。

  一九三八年夏,七分校十五期第二总队和特种兵科大队,举行了集体加入国民党仪式,当时是由七分校副主任顾希平主持。同年冬,蒋介石来王曲,以校长身份对十五期学生进行检阅。分列式完毕,蒋还作了训话。

  一九三九年,驻凤翔和驻兰州的十五期第二、第三总队,奉命齐集王曲,准备毕业。我们从凤翔坐火车到西安后,开始步行军四十华里到达王曲。当时天气已热,我们身上还穿着棉衣,再加上全副武装,行军中汗流浃背,真有些受不了。我们队被分住在南堡寨。过了一段时间,举行了毕业考试。从入伍到毕业只一年半多时间。这是因为经过两年抗战,前方部队损失惨重,尤其下级军官亟待补充,所以缩短训练期限,适应时局需要。

  在将要毕业的日子里,同学们忙着三件事,一是编印同学通讯录(从黄埔一期到十五期),目的是为加强联系,联络感情;二是铸制佩剑,剑柄主要镌有“校长蒋中正赠”几个字;三是制作军校毕业纪念章(纪念章中为黄色校旗,周围刻有军校某期某总队毕业纪念字样),这是作为到部队以后,同学互相结识的标志。

  七分校十五期学生,曾于一九三九年春季毕业就分发了一部分,我们这部分,是同年秋季毕业分发的。分发前夕,各部队派来接人的汽车络绎不绝,同学们互道珍重,分别踏上了征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