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校史 > 黄埔分校 >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校史 > 内容正文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政治部里的明争暗斗
来源: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力行》编辑部 段一了 撰稿   2018-11-13 09:14:18

  第七分校的政治部,主任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王超凡,担任时间最久。最初成立分校时的政治部第一任主任是黄埔一期的顾希平(顾祝同的弟弟)当顾希平担任政治部主任时,王超凡是副主任。顾希平是江苏人,带有一批江苏籍的政治教官和政工干部。这一部分人是唯顾希平之命是从,不理王超凡。王超凡是从黄埔四期毕业,就在胡宗南的连里当指导员,是属于胡宗南第一师的干部,是胡宗南的亲信。有第一师的这块牌予,也拥有黄埔系的政工骨干,各自都想“称王”,就互相攻击,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例如,顾派的人逢人就骂王超凡不学无术。而王派的人则说,我们是正牌黄埔出身,是掌握军队政工的,我们才真正是政治部的主座,一切要听我们的,政治教官,只能是教而不管,靠这帮文人墨客有何用等等。顾希平既有其兄顾祝同为后台,又有黄埔一期“老大哥"的资格,和胡宗南可以平列平排,所以就没把王超凡看在眼里。王超凡是靠胡宗南视为“如小弟”爬上来的,自有一帮“班底”,认为政工实权在握,对顾是当面恭维,背后讥讽。两派之间闹得水火不相容。顾希平调往西安行营政治部以后,王超凡升为主任。胡宗南把他的英文秘书余纪忠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余纪忠是江苏武进县人,原国立中央大学毕业生,是跟随顾希平从武汉到七分校的,文人出身,王超凡自然是看不在眼里。而余纪忠是学有专长,精通英文,能写而又善于口才,仪表堂堂,颇有文士之风,是胡宗南亲自考察并非常赏识的“人才”;一年之中,由中校英文秘书,连升三级,一跃而为少将副主任,当然也看不起王超凡这个学无专长的主任,不眉与王为伍, 因而从不去政治部上班,从不与王对话。胡宗南指示余纪忠专管政治教官及文化出版工作,所以余纪忠就可以和王超凡分道扬镳,各行其是了。

  王曲南边,胡宗南的住所青龙岭下边有个“太师洞”,清静幽雅,是政治部的招待所,实际上是政治教官的招待所和“大本营”。《王曲》校刊编辑部和《力行》月刊编辑部都设在这里,这正是余纪忠的阵地。《力行》编辑部有宁一先、段一了等;《王曲》编辑部有廖北周等。政治总教官张大同等许多文人出身的政治教官,均住在这里。余纪忠的胞妹余忠玲,也担任《王曲》校刊编辑,常来这里“走马观花”。“太师洞”在王曲是别有洞天,有男有女,有夫有妻。外人称为“才子佳人洞”。

  在政治部范围内,除了顾、王,王、余之间的争斗外,在政治教官中,还形成有以张大同政治总教官为首的欧美派,吴启诚、周天球、张光祖、林维涌等等属之;以政治部副主任张研田为首的留日及北大派;以余纪忠为首的国内大学派。这样三派,虽无明枪执仗的斗争,但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派系。同派互捧,异派榍倾,各怀戒心,使专治于学和热心于教的人,都不能安心本分工作,且常以派系的鸿沟受到打击与排挤。他们忧心忡忡,不可终日,多有愤而离去者。如黎锦熙教授于一九四三年就愤而离开王曲,住到盐店街专考研黄帝陵,随后不久即离开西安。吴启诚自杀之后,张大同重返中央银行,周天球去上海海关等,都是愤而走开的。

  七分校设有国民党特别党部,也是由王超凡领导,但空有其名,并无工作。王超凡派他的亲信李廉担任特别党部秘书,主持这个空名机构。在大操场上边,有个图书馆,在王曲镇街上,开设有“王曲书店”都归政治部管辖。王超凡就住在“王曲书店"后院。

  “王曲剧社”,也在“王曲书店”隔壁,后院为一,前门为二。剧社社长也是王超凡兼任。导演是易水寒,湖南长沙人,原来的北平艺专毕业,是位颇有戏剧修养和话剧舞台艺术才华的剧人,在排演和选排剧目上,颇具卓识和大胆。一九四三年春排演了《十二点》一剧,轰动一时。饰演“十三点”的主角,即是三原县张庚酉的胞妹张蓓,也以演“十三点”而名噪王曲。不久张蓓即与王超凡结婚。张蓓女士现居美国,一九八二年冬和今春曾两次归国回西安探亲。

  政治部还有个京剧团,是业余性的。请了两位京剧票友,一是开封人,是西安名牙医师高松筠的叔父,教打板(司鼓)及生角、花险戏,另一位是操琴,教旦角戏。吸收学生参加排练,巡回在各队演出。军官佐及家属中有京剧素养及爱好者,也曾参加客串演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