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黄埔校史 > 黄埔分校 > 分校概况 > 抗战后各分校 > 内容正文

黄埔军校第九分校
来源:中国黄埔军校网   2018-11-12 11:19:35

  第九分校前身最早为杨增新、金树仁主政新疆期间的讲武堂。

  1933年,盛世才任新疆督办期间,改名为新疆军官学校。

  1942年,蒋介石携夫人巡视迪化时,盛世才建议改组。

  1942年3月27日,新疆军官学校奉命改组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并以当时在校受训的第六期学生改为第十八期,独立第六队及第七期改为第十九期,独立第二大队(步、骑、炮、通)等四个队及第八期改为第二十期。

  第九分校校址原为新疆军官学校校址,位于迪化东门与近山“一炮成功”之间。这里为一无名山岭,但可以藐视迪化全城。左宗棠平定新疆回族之乱时,由哈密向迪化进军,迪化城为回兵据守,不能进入。左宗棠集重兵于该一无名山岭,欲全力破城,只放一炮,回兵就全部溃败而去,左宗棠获全胜。后左宗棠在山岭建炮台,以资纪念,并以“一炮成功”名之,第九分校校址位于此处,颇收景仰先贤,激发青年志气之效。

  第九分校自奉命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分校后,校本部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蒋介石委任盛世才为主任,训练单位含学生总队、军官教育队、入伍生预备教育班、通信教育班、警卫营。

  第九分校学生来源,系新疆十四个民族青年中招收而来。十四个民族除汉、蒙、索伦族外,其他民族均信仰回教,且秉性勇敢、善于骑射。

  国民政府认为新疆待开发,内地与边疆文化应该交流,由抗战期间的成都本校拨部分入伍生入第九分校。后成都本校征询学生志愿,一时掀起“开发边疆”的高潮,共计有学生500名,配全副武装,车运历时两个月到达迪化分校受训。500人中且有各兵科教官数十名随行,他们对第九分校今后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批学生毕业后,均分发当地部队服务,其后在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大多壮烈成仁。

  1944年11月8日,第九分校奉命施行新制,其规定要点为:

  1、受训步科学生四中队,骑兵科学生三中队,炮、工、辎、通、战车等科学生各一中队;

  2、分校所在地,因一般文化水准较低,每届招考新生程度也未能适合要求,为补救,所以将原有入伍生预备班予以保留,对新生入军校后给予相应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

  1947年4月,第二十期学生毕业后,第九分校奉命改组为第六军官训练班,第九分校历届毕业生数字,共计1044名。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