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中国革命的红都。早在1924年,以谢子长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就在这块土地上从事革命活动。1934年,陕北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赤源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35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北方局驻西北代表团、中共陕甘晋省委、西北军委移驻于此;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抵达瓦窑堡;12月13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进入瓦窑堡,结束了艰苦跋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找到了中共中央落脚的地方。因此,瓦窑堡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革命的“红都”。
瓦窑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源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系统完整形成和成功实践的重要基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懈努力,一直到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这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面对日益危机的中华民族,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
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于是,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秦邦宪(博古)、彭德怀、邓发、凯丰(何克全)、李维汉、吴亮平、张浩(林育英)、杨尚昆、郭洪涛等10多人。
会议主要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的观点,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并且提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为了适应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决议规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同时改变不适应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
会上,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利用地主买办营垒内部矛盾的可能性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指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要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根据毛泽东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会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向国民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与东北军和西北军达成了“三位一体”的联合抗日局面,将“反蒋抗日”策略转变为联合各阶层、各阶级团体一致、共同抗日的“逼蒋抗日”策略。随后开展的一系列抗战工作,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于1937年9月23日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其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制定,都是在对瓦窑堡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验的借鉴和发展基础上形成的。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中共中央在瓦窑堡时期,是中国革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进驻瓦窑堡后,迅速恢复成立了西北军委后方办事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西北中央局等党和苏维埃国家机构,一切工作重新转入正轨。恢复了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召开了党的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瓦窑堡会议,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实现了中国革命伟大的战略转折。指挥东征、西征,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了红军。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