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兵团第十一师党委党校教师高元宦
内容摘要: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全民族抗战中,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虽远离抗日前线,但作为抗战大后方,新疆各族群众坚决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斗争,跃踊投身社会捐助活动,捐钱捐物捐机捐马,有效地支撑了抗战前线所需,为抗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和分析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形式及其历史启示,进而全面展现新疆各族群众在抗战中的重要贡献与历史价值,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当代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
一、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的历史背景
(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与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
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大幅提升,野心迅速膨胀。“从甲午战争到“二十一条”,再到征服中国的侵略纲领,无不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野心。”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因国民党奉行消极被动的“不抵抗”政策,华北地区迅速沦陷。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寻找失踪士兵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地陷入了战火纷飞的苦难深渊。短短数年间,中国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及东南沿海的主要城市和港口纷纷沦陷,大片国土被日军蹂躏践踏,无数同胞惨遭残忍杀害,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声,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的高潮,各族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支援抗战,为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斗争。
(二)新疆的战略地位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腹地、祖国大地西边边陲,地域十分辽阔,资源相当丰富,国际战略地位极为关键。抗战期间,新疆远离作战前线,是连接中国内地与盟友苏联的重要通道,承担着运输苏联援华物资的重要任务,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要支撑。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在新疆联合盛世才大力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团结了各族各界爱国力量。1937年秋,经新疆主政军阀盛世才同意,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迪化成立,标志着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新疆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全国抗战的号召,“积极响应政府组织的各种抗日募捐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新疆各族群众的爱国传统与民族团结精神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形成了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自近代以来,新疆各族人民经常遭受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敌的虎视眈眈与国内反动势力的肆意践踏,新疆各族群众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与屈服,而是奋起反抗,为保卫家乡、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和抵抗。也正是这份炽热的爱国情怀与坚不可摧的民族团结精神,为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积极投身社会捐助活动筑牢了坚实的思想根基,激励着新疆人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抗战胜利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现金募捐
现金募捐是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早在1936年绥远抗战爆发后,新疆各族群众就在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的领导下开展了援绥运动。援绥运动以反帝会总会为主导,“呈请政府,通令省城各公务员,以第十二月份二日之薪金捐助绥远抗日将士;二、反帝会员内军人学生自由捐助……”经过广大军民和各族群众的无偿捐献,共募集省票银4424余万两。全面抗战爆发后,新疆民众抗日救国后援会等组织将抗日捐献作为经常性活动,提出“巩固抗日后方,援助抗日前线”的口号,在全疆范围内广泛发动群众捐款。“1937年,反帝会发起一二八募捐活动,反帝会员带头捐款,各族各界群众踊跃捐献,短期内募捐累计总额近两百多万两(新疆币),中共党代表邓发同志将其用于购买药品支援前线。”同年,抗日救国后援会短期内就募集到新疆币200多万两;1938年,募集金额更是达到新疆币30亿两。根据官方统计,“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全疆各族人民共捐款折合现大洋322万余元。”这些捐款为抗战前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用于购买武器装备、药品食品等物资,极大地支援了抗战。
(二)物资募捐
物资募捐是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的又一重要形式。在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积极筹集捐献各种物资,包括皮衣、布匹、粮食、鞋袜、金银首饰等。1938年10月,在反帝会联合会秘书长黄火青的倡议下,新疆各族各界民众团体为支援前方将士和帮助难民御寒而发起了募集寒衣运动,运动从1938年至1942年共开展了四次,募集了大量衣物、粮食等物资。如“在昌吉寒衣募捐动员大会上,活动开始仅仅两小时,就筹集到500万两(省票)和各种粮食谷草。”11月,新疆成立“献金运动委员会”,在迪化市(乌鲁木齐)民俱乐部设立献金台,努力动员各族群众为抗战救国献金,各地群众纷纷将自己节衣缩食所得的金银首饰、枪支等物品送上献金台,许多少数民族同胞还把自己心爱的挂毯、绸缎等,甚至是用来生产的牛羊、骡马、大车也捐献出来,用于支援抗战。“这次迪化的献金活动仅10日内就筹集到12亿两新疆币,20万件皮大衣。”此外,新疆还在1938年发起“防毒募捐运动”,截止1939年底,募集款项7万余元。1942年,发起“文化劳军运动”,即通过文艺演出等形式募集资金支援前线;1943年,发起“鞋袜劳军运动”募集物资等。这些募捐而来的资金和款项为前线将士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战斗装备,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据统计,“截止1940年,全疆募捐的抗日捐助金100余万元(新币)、寒衣捐款67万8千余元、献金9万4千余元、防毒捐款7万余元,以上4项捐款,除金银首饰等物不计外,现金总数达200余万元(不包括购飞机的152万5千元)。”
(三)其他捐助
1.捐献飞机
抗战时期,我国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生产和制造飞机的军工厂少之又少,且都是老旧工厂,当时生产制造的作战飞机从数量质量到装备实力都与日军存在巨大差距,中国空军面临严峻困境。在日军拥有压倒性空中优势的战争态势下,中国空军很快就失去制空权,于广袤的抗日战场中举步维艰,处处受限,战局形势极为被动不利。1937年11月底蒋介石致电驻苏大使蒋廷黻言“现在最急需用者驱逐机两百架与重轰炸双发动机一百架”,1938年春季孙科致电驻苏大使杨杰“关于购机事项,有从速催交续购之必要,以应前方急需”,5月5日蒋介石致电苏联斯大林“现在中国缺乏必要之武器甚多,尤其需要飞机特别迫切。”1940年7月蒋介石电驻美代表宋子文嘱咐向美总统说明我国飞机数量少,影响我军抗战胜利的进程,“现在美国若有最新式驱逐机三百架,远距离重轰炸机五十至一百架助我,则抗战必能加速胜利。”10月7日蒋介石再次电驻美代表宋子文“我若无新式美驱逐机与敌机一打击,则军心民心实难持久,故此时以获得美国新式飞机为惟一急务。”
为弥补我国战机缺少,抵抗日军空中进攻,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举办救国飞机捐案的决议》,号召党政军警机关人员和各族群众捐款购置飞机。新疆各族群众闻讯后,积极响应捐献飞机的号召,掀起了捐献飞机的高潮。1938年,新疆民众抗日救国后援会组织开展了援助前线抗战捐机活动。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一切为着抗战的胜利”的口号下,“新疆省银行积极响应反帝会的捐款号召,义不容辞将修建宿舍的准备金及俱乐部购书款三百万两捐献了出来,作为抗战的捐款。”“听闻抗战所需,三届留苏学生及学医生响应号召,均愿捐出一个月的津贴,共计九千三百卢布(一卢布等于五百省银票);焉耆区所属官兵、职员、学校教员也都自愿捐款,以期早日打倒倭寇,解放中国。”仅一年有余的时间,新疆各族群众就捐献出新疆币约30亿两,反帝会决议利用其中部分资金购买战斗机10架,统一命名为“新疆号”,于翌年秋送往抗日前线。当时延安《新中华报》作了题为《新疆同胞献机10架》的报道,文中写道:“新疆省14族400万同胞忧愁国难严重,自动踊跃输捐,购机10架呈献国家。”之后这十架“新疆号”飞机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给日军以猛烈打击。1943年,新疆又响应由中国航空协会组织的“一县一机”捐献运动,迅速组建了献机运动筹备委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呼吁各族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战救国的洪流中去,新疆各族群众为抗日救国慷慨解囊,积极捐献。如,“当年9月,独山子炼油厂为响应一县一机募捐运动的号召,迅速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当场组织募捐,均愿意捐出全月工资。该厂的职工许多都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同胞,他们平日并没什么积蓄,但在献机募捐活动中特别积极踊跃,捐助超过自己月薪收入,足见少数民族同胞的爱国之情。”到1944年秋捐机运动结束,共捐献飞机144架,远远超过原定捐献64架的计划要求。这些飞机为增强中国空军力量、抵御日军空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捐献战马
抗战时期,战马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手段,支援前方骑兵部队机动战和保障后勤供给很多都是依靠战马来完成的。新疆作为我国著名的牧区,盛产品质优良的汗血宝马,同时也是输送内地战马的重要来源地。新疆作为全国抗战大后方,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危及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关头,新疆反帝总会于1939年发起了向国内抗日前线捐献战马的活动,拟计划募捐战马4000余匹输送到抗日前线。尽管受运输条件和战时环境影响,最终仅在哈密的巴里坤地区征集到1000匹优良战马,但这一行动仍展现了新疆各族群众对抗战的坚定支持。因为当时缺乏先进性、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这批战马只能由战士骑行赶往抗战前线。沿途路程遥远、气候变化明显,加之战马经历风吹日晒雨淋的磨难,对当地水土不服,遭到疾病袭扰,最后抵达前线时仅剩两三百匹。尽管如此,这批战马仍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40年,八路军骑兵部队在华北战场缴获日军装备时,部分新疆捐献的战马被编入作战序列,极大增强了部队的机动能力。新疆各族群众的捐献战马的行动,不仅充分体现了他们深厚的爱国爱家情怀,更彰显了他们对抗战的全力支持和无私奉献精神。正如当时《新疆日报》所载:“虽千里送马,损失过半,然新疆人民支援抗战之赤诚,天地可鉴!”这段历史至今仍被传颂,成为新疆人民与全国人民共赴国难、共克时艰的生动写照。
三、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的组织机制
(一)抗日救亡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抗战时期,新疆成立了多个抗日救亡组织,如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新疆民众抗日救国后援会、新疆文化协会等,这些组织积极贯彻执行盛世才政府提出的“六大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发动和组织新疆各族群众进行社会捐助活动中发挥了关键核心作用。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于1934年在新疆迪化成立,在抗战时期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各种抗日活动。“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成为时代潮流,新疆民众抗日救国后援会逐渐成立,省设总会,各区设分会,北疆地区大概有十多个县还成立了县抗日救国后援会。这些组织通过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动员,将新疆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抗日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在组织领导中的关键作用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推动全民族抗战,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新疆大力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对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起到了关键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入疆开展工作以来,始终将宣传马列主义与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陈云、滕代远等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中共中央的有关重要指示,决定于1937年10月间在迪化设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募捐的主要宣传组织机构反帝会、抗日救国后援会等均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领导。共产党人俞秀松牵头对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进行改组,增加了有利于团结抗日的新内容,使其真正成为了一个群众性爱国组织。1938年黄火青担任反帝联合会秘书长,并调入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领导,把反帝会改组成为统一战线组织,以反帝联合会为主要力量,抗日救国后援会、文化促进会、妇女协会等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三)基层组织与群众团体的参与
在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中,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抗战期间,新疆各地纷纷成立募捐委员会、分会等基层组织,具体负责组织、发动和实施捐助活动。这些基层组织广泛深入到社区、乡村、学校等各个角落,广泛宣传抗战形势和捐助的意义,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各族文化促进会、戏剧委员会、妇女协会等群众团体也积极响应号召,组织本团体成员开展捐助活动。如,妇女协会不仅组织妇女们捐献金银首饰、衣物等物资,还通过演出抗战话剧、演唱抗日歌曲等形式,宣传抗战思想,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
四、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的社会动员
(一)宣传教育: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认同
抗战时期,新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了各族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认同,为社会捐助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部门利用报纸、广播、标语、传单等多种传统媒体,广泛宣传抗战形势和捐助的意义,让各族群众了解国家的危难和抗战的紧迫性。同时,还通过举办演讲会、报告会、戏剧文艺演出等活动,深入宣传抗战英雄事迹和民族团结精神,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如,《新疆日报》专门开辟“红匾”栏目,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报道各地捐助活动的进展情况,对鼓舞群众捐助热情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1938年11月,“《新疆日报》先后连载报道了朱德的《八路军抗战一周年》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文稿。”此外,各地学校也将抗战教育纳入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使学生们从小就树立起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典型示范:以榜样力量带动捐助热潮
在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各族群众树立了榜样,带动了捐助热潮的形成。在献金运动中,有名“回族绅商杨锦候将自置昌吉地亩变价省票银二百五十万两,作为抗日捐款”;一位“库尔勒维族妇女然比汗慨助抗日捐款银七十五万两,并乐捐女校补助费银廿五万两,足证该民深明大义。”“迪化有位年逾七旬的老大妈含着激动的热泪走上献金台,当场摘下自己唯一值钱的金耳环,双手捧献,目睹者无不为之动容。”在募集寒衣运动中,和田的维吾尔族贫民艾沙,无钱捐助,心甘情愿将自己亲生儿子送往抗战前线,并称:“欲为前防将士捐助银两或物品,因家贫无力,不能达到目的,愿将一十八岁之子于素甫捐送前防,以力抗战日寇,牺牲国家,以顺其愿。倘其子不忠实抗战,打倒日寇,即系不孝,如无该子,宁死不见子面。等情前来。据此,查该贫民捐子前防,誓灭日寇,足见热心国家,殊堪嘉尚。”这些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的事迹被广泛宣传报道,激励着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捐助活动中来。
(三)全民参与: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抗战烽火燃遍中华之际,新疆各族儿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志,共筑全民抗战长城。其社会捐助活动如星火燎原,参与者跨越民族、阶层、年龄与地域之界,包括公务员、学生、农牧民、商人、宗教人士等。公务员率先减薪捐俸,学子每日省粮相助,农牧民倾其牲畜与口粮,商贾驼队载货驰援,宗教界人士亦以教义化剑,捐施舍、开义斋,共赴国难。捐助形式也很多元,除物资与现金捐献外,义演、义卖蔚然成风。新疆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康巴尔汗以炽烈舞姿改编《刀郎烽火》,于剧场连演七场,将满场喝彩化作募捐银雨;达瓦孜(高空走绳)演员司迪克·阿西木凌空百米走绳,脚下悬挂“抗日救亡”横幅,孩童持锣绕场募捐,惊险与热血共燃;驼铃剧社以热瓦普、冬不拉合奏战歌,在巴扎集市巡演,艺人们以“一袋馕饼换戏票”之约,将市井烟火化作前线粮草。更有无名百姓,捐出婚嫁首饰、寿宴贺礼、守寡积蓄,喀什老城阿依夏木大娘将金耳环塞入募捐箱时言:“金子埋土会锈,捐前线能生根。”从天山之巅到塔河两岸,从毡房到绿洲,各族群众以驼铃传递物资、以歌舞点燃激情,将“最后一碗米送军粮”的赤诚,融入驼队草料、戏台琴音与枪炮共鸣之中,铸就了一曲民族团结、共御外侮的壮歌,充分展现了新疆各族群众对抗战的全力支持和无私奉献精神。
五、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的历史启示
(一)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充分彰显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新疆各族群众以民族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慷慨解囊,踊跃捐助,展现出了高度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入侵,为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斗争。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其作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核心关键,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
抗战期间,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它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是谋划做好新疆工作的关键。在抗战中,新疆各族群众不分民族、不分阶层,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新疆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今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更需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共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富强。
(三)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在新疆大力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领导和团结了新疆各族各界爱国力量,使新疆各族群众的社会捐助活动得以有序开展。中国共产党在组织领导捐助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指导捐助活动的开展;通过宣传动员,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捐助积极性;通过加强组织建设,确保捐助活动的顺利进行。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结语
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是中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它充分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新疆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号召,以各种形式开展社会捐助活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舞,促进了民族团结,推动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和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我们应传承和弘扬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中所体现的伟大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全体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抗战时期新疆各族群众社会捐助活动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秀梅.抗战时期新疆社会动员研究—以抗日募捐运动为中心[D],新疆师范大学2022届硕士学位论文.
[2]郑慧婷.新疆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新疆各族民众抗日募捐活动为例[D],新疆师范大学2011届硕士学位论文.
[3]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编.反帝会关于“踊跃捐款援助绥东抗日将士”的通知[G].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乌鲁木齐:青少年出版社,1986,129.
[4]朱杨桂,陈统渭.新疆革命史讲话[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122-123.
[5]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编.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纪事[G].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6,473.
[6]陈超,陈慧生.民国新疆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343.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共新疆地方史(1937-1966)(第一卷)[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7]铁(注:原资料上就这一个字).募集寒衣运动在昌吉[R].乌鲁木齐:新疆日报,1938年12月7日,转引自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资料汇编[G],141.
[8]和静县文史编撰委员会编.和静县志[A]卷33人物.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761.
[9]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简史[M]第三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286.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G]第五辑第二编外交.南京:江苏古籍出社,1997,239、242-243.
[11]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G]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出版,1981,410、413.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通史》编纂委员会编.省政府为准省银行将建筑宿舍、购书等款作为抗日捐款事给督办公署的咨.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A].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11.
[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通史》编纂委员会编.焉耆区为收汇抗日募捐事致督办公署等的电.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族民众抗日募捐档案史料[A].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17.
[14]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工作委员会.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213页.
[15]李萍.新疆人的抗战记忆[J].https://www.krzzjn.com/show-1392-27979.html.
[16]后援会为商人杨锦候以变卖自置地亩部分收入支援抗战事给回文会的函.1938年7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档案.
[17]省政府为喀什区后援分会募集抗日捐款事致督办公署等的代电.1938年3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档案.
[18]朱培民.新疆革命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150.
[19]兵团在线.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抗战[J],抗日战争纪念网https://www.krzzjn.com/show-932-38263.html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