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第1卷第1期封面
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后创办了《少年中国》月刊,此刊在1919年7月15日创于北京,每月出一期,每年出十二期,十二期为一卷。第三卷出齐后休刊七个月,出至四卷十二期后于1924年5月停刊,共出四卷四十八期。需注意的是,此刊大约在第三卷第十一期以后,有时不能按期出版,故有几期封面上印的发行日期与实际日期不符。
第一卷一至七期主要由王光祈负责编辑,从第八期起采用编辑部负责制,由编辑部集体审查稿件,以合议制形式决定稿件的选择编排,李大钊、康白情、苏演存、黄日葵、左舜生等先后任编辑部主任。主要作者均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
《<少年中国>月刊的宣言》, 《少年中国》第1卷第3期
《少年中国》月刊没有发刊词,王光祈在《<少年中国>之创造》一文中阐释了创办宗旨:“学会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王光祈强调这仅为他个人意见,以期与同人探讨。[2]到第三期时,此刊以团体名义发表宣言:“本月刊的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文化运动,以创造《少年中国》”。[3]何谓少年中国?按王光祈的理解,中国乃地域名称之谓,少年则为进步之意。清末以来,时人即尊新、尊西,一反历来崇古、尊老传统,推崇青年、少年,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将少年喻为“希望”“进取”“将来”,“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将少年与老年对立起来,以激励国人之少年精神。[4]
《少年中国》月刊是十六开本的大型综合性杂志,内容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会员所写的关于自然科学、文学、社会学、哲学的论著和译文,涉及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问题的许多方面,当集中讨论某一问题时就出版专号,曾出版“妇女号”“诗学研究号”“新唯实主义”“法兰西号”“宗教问题号”“相对论号”等;二是一些阐发学会方针的文章、会务消息和会员的通讯等,也出过“少年中国学会问题号”。
《少年中国》第1卷第8期“诗学研究号”
如同王光祈所说“要想中国人有适应各种主义的能力,非先有一番预备功夫不可”,换句话说,王光祈认为要改造中国,则先“要解决一切主义的先决问题”,之后才能选择信奉的主义及要走的道路。[5]故而少年中国学会成员一面做文化运动,为以后所要行走的道路打好基础,创造好的环境;同时对各种国外学术与思潮的输入,抱有一种讨论与研究的态度。故而少年中国对各种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设想进行尝试与讨论,以期获得挽救国家、革新社会之良方。
最初,少年中国学会成员间充斥着无政府主义思想,会员尝试用无政府主义中的劳动、互助思想作为基础来进行社会改造的尝试。如《少年中国》对小组织的讨论(第一卷第二期),对工读互助团的讨论(第一卷第七期)等。此外,此刊物对非基督教思想、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社会主义思潮等都进行讨论,不同的会员观点相差颇大。少年中国学会对于要不要谈政治,要不要宗教自由,要不要主义,要不要将主义定于一等问题分歧颇大。后来会员因分歧过大,无法协调而分裂,《少年中国》月刊随之停刊。少年中国学会中如恽代英、黄日葵、李大钊等信仰马克思主义,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一部分青年笃信国家主义,以曾琦、左舜生、李璜等人为首的成员在法国巴黎成立中国青年党,宣传国家主义思想。
《讨论小组织问题》,《少年中国》第1卷第2期
《工读互助团》,《少年中国》第1卷第7期
《少年中国》月刊在宣传新文化新思潮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与五四时期的著名刊物《新青年》和《新潮》杂志鼎足而立,是研究少年中国学会发展与分化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五四时期青年的思想活动嬗变的重要材料。此刊已经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线,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览、下载。
[1] 《少年中国》,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研究室编:《五四时期期刊介绍》,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35页。
[2] 王光祈:《<少年中国>之创造》,《少年中国》第1卷第2期,1919年8月15日,第1、7页。
[3] 《<少年中国>月刊的宣言》,《少年中国》第1卷第3期,1919年8月15日,第1页。
[4]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年,1-2页。
[5] 王光祈:《<少年中国>之创造》,《少年中国》第1卷第2期,1919年8月15日,第1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