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译报》诞生了。这是一份“中外新闻史上未曾有过前例的报纸”。1937年12月9日在地下党文委的领导下,由夏衍召集赵邦鑅、林淡秋、王季深、丁君匋(《大公报》广告部主任)、金澍(大时代出版社负责人)等筹备出版。《译报》的主要内容是上海附近的战事消息和全国抗日的信息,这些信息全部是从包括《泰晤士报》、《字林西报》、《大美晚报》、《俄文日报》、《柴拉早报》、《柴拉夜报》等在内的外文报纸上摘录翻译的。《译报》以这种独特的形式来规避日军的新闻检查,但是由于这份报纸“鼓吹抗战,坚持抗日”的天然属性,导致其仅出版到12月20日第12期后,就被租界当局查封,被迫停刊。
《每日译报》发刊词
为了继续出版,赵邦鑅找到了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大学图书公司的负责人拿门·鲍纳作为经理,通过挂“洋旗”的方式重新向工部局登记,于1938年1月21日以《每日译报》的名义继续出版,实际负责人为梅益。
在创刊初期,《每日译报》主要翻译苏联《消息报》、《红旗报》、英国《每日先驱报》、法国《科学报》德国《佛兰克福报》等十余种外文报刊。在出版一个月后,从1938年2月20日起,《每日译报》开始综合各方电讯报道中日战事,不再单纯依赖外文报纸。从5月1日起(第101期),版面改为一张半,增刊“社会动态”(上海新闻零讯)和新闻匙(时事评论)等栏,新辟“爝火”副刊。并开始从内地重要报刊(如《救亡日报》、《新华日报》等)开始转载重要文章。6月1日起,《每日译报》改出两张,一张为“新闻版”,包括社论、特写;一张专门刊登译文与副刊。6月28日,扩充为对开大型报(每天对开一张,附四开一张)。副刊“大家谈”(王任叔、钱杏村、于伶先后主编)与“前哨”(王任 叔编)同时创刊(“爝火”停刊)。7月份起,增辟“儿童周刊” (锺望阳主编)、“科学知识” 、“语文周刊” (陈望道主编) 。9月份起,增加“每周论坛”。10月份又将各种周刊(“语文周刊”除外)合并为“综合周刊”,另设“文选”栏,刊登特约外地通讯及国内各报重要论文。自1939年1月份起,增刊“新闻学周刊”,3月份起副刊“上海读物”、“文艺通讯”创刊。从这些内容的变化来看,《每日译报》在新闻报道之外,特别注重副刊;通过各种副刊联系和团结各阶层人民群众,扩大了宣传效果”。这是其内容上的一大特色。
从1938年8月23日起连续刊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1939年5月18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日益恶化,《每日译报》停刊。通观《每日译报》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其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及时为上海民众提供了丰富的国内外新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报纸的“专电”和“特稿”栏目,提供了此一时期上海其它报纸所没有的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关于抗战的思想和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的伟大事迹。这为上海民众和国外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已上线《每日译报》,总计4200页,欢迎读者阅览与下载。
参考文献:
1、杨瑾琤,《译报、每日译报和译报周刊——一九三七—一九三九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参考资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册,1981年。
2、王季深,《记<译报>、<每日译报>》,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