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 平台动态 > 内容正文

【资料推介】《新生》事件与《大众生活》的创刊
来源:平平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0-12-07 16:34:26

  1935年日本为侵略中国,制造华北事变,步步紧逼,中日关系紧张。而南京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愿将中日之间的冲突扩大,一味退让。日本当局抓住《新生》周刊事件小题大做,意在配合其在华北的侵略。

  《新生》周刊于1934年2月10日在上海创刊,杜重远任主编,1935年5月4日因“新生事件”被迫停刊,第1卷50期,第2卷22期,前后共出72期。此期刊已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线,欢迎读者前往查阅、下载。

  1935年5月4日,《新生》周刊第2卷第15期发表艾寒松用笔名“易水”所写的《闲话皇帝》一文。第二天,上海日文报纸上以头条新闻宣称《新生》周刊“侮辱天皇”,日本浪人以此为借口在上海街头游行和骚乱。6月7日,上海日本领事馆以“妨碍邦交,侮辱天皇”为由,向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和南京政府提出抗议,要“处《新生》作者编者徒刑”。

《新生》周刊创刊号封面

  自古弱国无外交,故国民党政府在对日邦交中自然呈现软弱姿态。《新生》周刊第2卷第15期的全部稿件在发刊前都已经过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但6月10日国民党政府下达“敦睦邦交令”,“凡以文字图画或演说为反日宣传者,处以妨害邦交罪”。国民党慑于“友邦惊诧”,又训令上海市政府出面道歉,撤换公安局长,查封《新生》周刊社。

《新生》周刊第2卷第15期

  杜重远为《新生》周刊的编者,当时正在江西筹建瓷厂,听闻此事后即刻起身返沪,劝艾寒松转移,自己出面应对。法院传讯时,《闲话皇帝》作者因“地址不详”没有出庭,实因杜重远有意保护。杜重远申明《新生》周刊是经过登记,且每期经过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批,故编者不应承担责任。

  7月9日,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开庭,杜重远的辩护律师指出,《闲话皇帝》一文纯是从学术角度研究各国的小品文,无诽谤和损害友邦元首名誉之问题。在日本压力下,法官以“散步文字共同诽谤”的罪名判处杜重远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立即送往监狱执行。

  1935年7月11日,远在美国的邹韬奋在《芝加哥论坛报》上看到 “《新生》事件”的详细记载,得知杜重远含冤入狱之情形,他决定马上回国。1935年8月29日,邹韬奋结束了两年海外生活,回到上海。此时正值日本侵略脚步日紧一日,华北危急。在这种情形下,经过短期而紧张的筹备工作,11月16日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

  筹办《大众生活》时,邹韬奋经过与他人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新刊物既要继承《生活》与《新生》的精神,又要有进一步的意义,故今后工作应注重大众生活,故定刊名为《大众生活》。

《大众生活》创刊号

  《大众生活》是邹韬奋在上海创办的综合性时事周刊,创于1935年11月16日,邹韬奋为主编兼发行人。该刊以“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为主旨,主张团结抗战,实现民主自由。本刊设有时事论文、星期评论、随笔小品、大众信箱、国内外通讯等栏目,注重宣传抗日救亡。其作者群有茅盾、陶行知、金仲华、章乃器、毕云程、杜重远、沈兹九等。

  1935年12月6日,《大众生活》出至第1卷第16期被封禁,共出16期。1941年5月17日,《大众生活》在香港复刊,邹韬奋与金仲华、茅盾、沈志远、夏衍、胡绳、千家驹等组成编委会。《大众生活》香港版从新1期出版至新30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6日停刊。

  《大众生活》是中国知识分子秉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在国家面临危亡之时,在舆论受到监管的情况下,勇于承担责任,坚持宣传抗日所做的不懈努力。《大众生活》一经出版,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开始销售数量就高达15万份,后来甚至达到20万份,打破中国杂志发行记录,可见《大众生活》杂志的受欢迎程度,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力,是研究抗日战争不可多得的重要刊物。《大众生活》1935年1-16期以及香港新出版的30期均已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