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打响后,国人群情激奋。上海的知识界也都在思考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笔助战。上海4家文学杂志社即文学社、中流社、文学季刊社、译文社决定合办一份刊物,鼓励民众支援抗战。《呐喊》就此诞生。《呐喊》创刊于1937年8月22日,小型综合性文艺周刊,32开本,每期16页,用小字号排印,每星期日出版。在本刊启示中,同仁们说明创刊的原委与宗旨:“当此非常时期,思竭绵薄,为我前方忠勇之将士,后方义愤之民众,奋其秃笔,呐人生追求与历史使命的理想契合喊助威,爱集群力,合组此小小刊物。”《呐喊》由茅盾编辑,巴金任发行人。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经售。
△《呐喊》1937年创刊号封面
《呐喊》的创刊献词——《站上各自的岗位》开宗明义道:“大时代已经到了!民族解放的喊呐神圣的战争要求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人贡献他的力量。在这时候,需要热血,但也需要沉着;在必要的时候,人人要有拿起枪来的决心,但在尚未至此必要时,人人应当从容不慌不迫,站在各自的岗位上,做他应作的而且能做的工作。…中华民族开始怒吼了!中华民族的每一儿女赶快从容不迫地站上各自的岗位罢!”
“向前看!这有炮火,有血,有苦痛,有人类毁灭人类的悲剧:但在这炮火,这血,这苦痛,这悲剧之中,就有光明和快乐产生,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
最后,《创刊献词》高呼:“和平,奋斗,救中国!我们要用血淋淋的奋斗来争取光荣的和平!同胞们,站上各自的岗位,向前警戒!一百二十分的坚决,一百二十分的谨慎!”创刊号发表了郑振铎(署名郭源新)、巴金、萧乾、王统照、新以、黎烈文、黄源、胡风、茅盾等人的文章。
△《站上各自的岗位》,《呐喊》1937年创刊号
听说上海当局对《呐喊》周刊将有行动,《呐喊》第2期提前于8月29日出版。8月31日,公共租界工部局循上海当局的要求,扣留了《呐喊》、《救亡日报》和《抗战》三日刊。郑振铎、邹韬奋、胡愈之、茅盾四人联名向国民党中宣部邵力子部长发出抗议电。三天后,郑振铎、茅盾等人收到了上海市社会局局长潘公展转来的邵力子的回电和回信,除有所解释外,要他们“速办登记”。故自第三期起改名《烽火》,署编辑人茅盾,发行人巴金。《烽火》创刊号于同年9月5日出版,1938年4月迁广州,同年5月1日在广州续出第13期,署名改为编辑人巴金,发行人茅盾。出至20期1938年11月停刊。
△《烽火》,1937年创刊号封面
该刊的撰稿人在创刊初期多为原来4个社的有关负责人,如茅盾、郑振铎、巴金、王统照、靳以、黎烈文、黄源、胡风等,后来逐步扩大,包括了刘白羽、端木蕻良、周文、谢挺宇、骆宾基、蔡若虹等这些先后走上抗日前线的作家。文章形式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论文以及政论、短评等,内容则全是反映抗日战争的,既报道了上海抗战、日寇的狂轰滥炸、人民群众的不幸死伤等情况,也报道了内地前线作战的情况:既报道民众救亡运动,也报道了八路军、浙东游击队等战斗生活。众多的样式,丰富的内容,使这份小刊物在上海、广州及重庆等内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发挥了作用。
欢迎读者朋友们到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浏览和下载《呐喊》及《烽火》,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参考文献
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蒋成德:《中国近现代作家的编辑历程》,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