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 平台动态 > 内容正文

【资料推介】台儿庄战役与抗战时期纪实文学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3-14 10:06:49

  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一座永久不可磨灭的丰碑。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儿庄战役的意义不仅限于战场之上。它提振了中国军民逐渐消沉的抗战意志,成为抗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符号象征。抗战文学中反映的中国士兵们枕戈待旦、浴血奋战的场景,发挥了宣传教育、鼓舞人心、团结救世、增强民族国家意识等作用。下面仅以臧克家、郁达夫等人描写台儿庄战役的作品为例,看文学与战争的关联。

  《津浦北线血战记》是诗人臧克家的第一部散文创作。从 1938 年 4 月 4日登上前往徐州的火车,4 月 8 日臧克家便随李宗仁、白崇禧等第五战区高级将领进入了台儿庄前线,一直到 4 月 15 日。这难忘的八天里臧克家三进三出台儿庄,他在战地中采访、慰劳,与战士们同吃、同住,甚至潜入战场帮助伤兵、难民和失去家园的广大民众。从台儿庄返回徐州的路上,臧克家迅速整合自己手中的资料,短短一周内就完成了报告文学集《津浦北线血战记》,并于同年五月由生活出版社出版。

▲臧克家:《津浦北线血战记》,生活出版社,1938年

  如臧克家自己所言,他“没有一点别的念头”,“除了想把个人在前方眼看耳闻的一些惊心动魄的血的事实向大家来个忠实的报告”。何况臧克家并不是隔岸观火,他是切实深入阵地,亲眼见证体验过真实的战场。臧克家利用多种精确的细节描写和抽象的诗意表达还原了硝烟弥漫的台儿庄战斗现场。虽然是焦尸遍地、烽火连天的战场,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也显出了一种诗意的悲壮。不妨来看《吊台儿庄》里的一段描述:“路旁的几株桃花,红得像血,东风挟着地上的残瓣乱飞乱舞,北边展一片开一片菜园,绿海里点上花黄,多美丽的景色呵。古井上的轱辘,已经没有人在朝暾里,夕阳下,作出那一片诗意的声音了。人,死在敌人的枪炮下,刀刺上。不死的,也被迫走开了他们的田园。”

▲郁达夫:《平汉陇海津浦的一带》,《抗战文艺》第一卷第二期

  以浓郁浪漫主义风格著称的诗人郁达夫也投入到抗战文学的写作之中。1938 年的“五四”纪念日,《抗战文艺》发表了郁达夫在离开台儿庄后写下的报告文学《平汉陇海津浦的一带》。作者记录了中国守军在取得台儿庄大捷之后的行动、获取了前线战士的精神需求,并且分析了台儿庄大捷后敌人不敢再次冒昧进行正面作战的原因,最后且坚定的相信:“我们的机械化部队虽则不多,但是我们的血肉弹丸与精神堡垒,却比敌人的要坚强到三百倍,四百倍。”“最后的胜利,必然是我们的。”

▲郁达夫:《黄河南岸》,《呐喊》第七十期

  抗战文学不仅体现了类似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文学性。《黄河南岸》中描写中国守军的一段文字:“长提上在负枪行走的逻卒;战壕里蜷伏着、目不转睛地监视着对岸敌人的哨兵,一个个都像是古代罗马的英雄,从他们的背上,我们却看出了四万万五千万民族的后光。守河防的将士们的那一种庄严、沉默、肃静的形象,到了这一个前控长河、后负大陆的背景里去一看,真会教你掉下感激的泪来。伟大,伟大,伟大,除了这两个字以外,我们觉得更没有第三个字可以加上去。”擅长以细腻而散文化的文字博人眼球的郁达夫再一次在其报告文学中显示了其特长,并有力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守军的崇敬之情。

  以上几个例子,仅能展现抗战文学的冰山一角。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有数量庞大的抗战文学作品,有兴趣的读者欢迎来平台免费阅读和下载!

  参考文献

  彭星:《台儿庄战役的文学书写》,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赵伟:《抗战文学与徐州会战——以〈文艺月刊〉为窗口》,《抗战文化研究》,2014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