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阵地》1938年4月16日创刊于武汉,编辑兼发行人茅盾。由汉口生活书店总店发行。它命名和诞生的过程,适夷在《记〈文阵〉二年》中曾有过记载:“是二十七年的武汉的二月,从东战场撤退下来的一切政治文化的队伍,刚宁息了长途奔走的喘息,也正是台儿庄大胜的前夜,茅盾先生把自己从上海流亡出来的家属,暂时安顿在长沙的近郊,只身到武汉来……他告诉我创办文艺半月刊的计划.....当时指定的名字是《文艺岗哨》,后来觉得《文艺阵地》四个字更沉着些,便在三教街一个朋友的家里决定了。过了几天,他就拟好整个的编辑计划,并和生活书店订定了合同。”
▲《文艺阵地》第一卷第四号封面
《文艺阵地》是综合性的刊物,《发刊辞》提出:“我们现阶段的文艺运动,一方面须要在各地多多建立战斗的单位,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研究理论,讨论问题,切磋观摩——而同时也是战斗的刊物。文艺阵地便是企图来适应这需要的。”其宗旨是:“拥护抗战到底,巩固抗战的统一战线”。该刊在第一期提出了一个紧急的动议,需要展开一个抗战文艺运动。建议认为“抗战文艺活动还处在一种自然发生的状态中,还不曾转化为一个抗战文艺运动。”要求展开一个抗战文艺运动,制订一个正确的工作纲领,“这不仅不会阻碍我们文艺运动的发展,而且只有加强它,使它跃过自然发生的阶段,而成一个巨大的运动”。至第5卷改出《文库丛刊》24开本,共出两辑。自6卷1期迁重庆出版,组成编委会,编委有以群、艾青、沙汀、宋之的、章泯、曹靖华、欧阳山等。改为月刊,16开本,出至7卷4期停刊。续出《文阵新辑》,24开本,共出三辑。
▲茅盾
《文艺阵地》有几大特色:
(一)继承茅盾主编过的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的踏实的、质朴的、现实主义的传统,也一定程度继承左翼文艺杂志的进步的革命的方向。它体现出抗战文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艺的性质。它在创作实践上体现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两个口号的并存和统一。
(二)《文艺阵地》很重视创作。不但国统区的老作家,连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的作家们,都踊跃给它寄稿。可以肯定地说,它是网罗了当时最广大的作家。它发表了不少有名的作品,如张天翼的《华威光生》《新生》,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于逢的《溃退》,丘东平的《第七连》等。这些作品,创造了鲜明的形象,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画廊里,留下了鲜明的典型形象,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张天真:《华威先生》,《文艺阵地》第一卷第一期
(三)《文艺阵地》很重视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象李南桌的《广现实主义》《再广现实主义》《差不多与差得多》等论文,当时在文艺界有深远的、广泛的影响。茅盾发现了这颗评论的新星后,连续给他发表了几篇论文,并且立即汇编成书,由生活书店出版了他的论文集《李南桌文艺评论集》。
(四)《文艺阵地》也很重视国外文艺界的介绍和分析。这也是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的传统。茅盾同志直接参与这方面评介和翻译工作。我也除给该刊写点小评论外,还写些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日本文艺界的近状的文字。
(五)《文艺阵地》认真地注意发现和培养新人。在创作方面最突出的代表是姚雪垠,他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一发表,就轰动一时,名扬国内外。
参考文献
《文艺阵地点滴》,《田仲济杂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
林焕平:《茅盾在香港和桂林的文学成就》,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