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 平台动态 > 内容正文

【资料推介】发行时间最长的综合性科学类杂志——《科学》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4-05-25 16:46:57

  《科学》是留美中国学生于1915年创办,在民国时期科学界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发起人任鸿隽、赵元任、秉志、胡明复、周仁、杨铨、黄伯芹、金邦正秉承“为学之道,求真致用两方面当同时并重”,“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的理念,以极度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办刊,为中国近现代科学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学》1915年第一卷第一期封面

  民国时期政治动荡,国民更多关心的是战争的状况和政局的变化,但是《科学》却只刊登有关科学的文章,不问政治及其他琐事。《科学》文章内容分为通论、物质科学及应用、自然科学及应用、历史传记、杂俎。此外美术、音乐虽然不在科学研究范围之内,却有益于国民性格的培养,西方的音乐和美术是我国所缺乏的,因此也在刊登范围之内。这样《科学》既将科学作为整体的知识系统加以介绍,又包括对实用科学、自然科学内涵及其应用的探讨,而历史传记则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和科学家的传记为主,还旁及一些文化生活常识,即美术音乐类。另外,《科学》特别开设“问答”一栏,以备解答读者的科学疑问。《科学》以每年1卷,每卷12期的月刊形式出版。1941年,刘咸在《科学第二十五卷完成感言》中总结道:“本志截至本卷止,虽仅仅发行二十五卷,实为国人一般论文之结晶,先后刊布具创见性及介绍科学文字近两千五百篇,都36,000余页,投稿者数以千记,多国内科学名家……”《科学》完成第25卷后,被迫暂时停刊,编辑部于1942年3月迁往重庆。

  在全面抗战的浓厚氛围影响下,《科学》的文章更多偏重于“科学与社会”这一类题目。第26卷第1期载有《中国科学之前瞻与回顾》,叙述了《科学》发行的历史,第2期载有《中国科学研究的方向问题》,提出科学研究的新方向:第一,科学研究工作要考虑社会意义;第二,科学研究必须理论与实践联系;第三,科学研究工作应当走现实性路线而摆脱学院性路线。

▲任鸿隽:《中国科学之前瞻与回顾》,《科学》1943年第二十六卷第一期

  抗战后期的《科学》包括“通论”“专著”“消息”和“书报介绍”等栏目。编者对栏目进行了介绍:“第一栏‘通论’,内容性质是短篇建设性的科学建议。第二栏‘专著’,内容性质是某种科学的研究成就。但此地的研究专著,和各种专门性质的科学杂志上所刊者不同,在各种专门性质的科学杂志,如化学杂志或物理杂志,其所载者,皆为精微的研究论文;此地所载者,皆为可以适合于一般读者之研究结果,有如述性质,美国科学及英国自然这两种周刊上所载之专著,其性质正是如此。”“消息”一栏“为国内科学界及非科学界所注意,以后尤当尽力充实内容。”“书报介绍”一栏,则每一期刊载一二篇短评。作为一份综合性科学期刊,《科学》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促进科学教育、推动社会发展、引导学术交流、深化学术理论研究、培养科学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刘敏:《民国时期〈科学〉杂志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王伟:《〈科学〉杂志的科学传播研究——基于1915—1949年发刊的文本分析》,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