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 平台动态 > 内容正文

【转载】张希玲整理:和张林池同志在反扫荡中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5-09-23 09:29:20

  1941至1943年,是晋察冀抗日斗争最残酷的时期,敌人对抗日根据地山区进行频繁的扫荡,对边区进行经济封锁。期间,在“神仙山胜利突围”、“大运粮取得胜利”中,我曾与张林池同志(专员)共同战斗。

  神仙山位于阜平县东北六十里,横亘在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方圆百余里,群峰耸峙,山峦怀抱,主峰海拔一千八百米,到处是悬崖绝壁和天然洞穴。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常住在附近,第三军分区机关、华北联合大学、白求恩卫生学校、伯华制药厂、被服厂、医院及军用仓库等,也都在附近。日军过去扫荡都不敢进入神仙山,这次认为我们有很多机关和物资都隐藏在此,就不惜血本冒险闯入。

  9月底的一天,我们得到情报,灵山的敌人过了宋家庄,向分区机关扑来。我们立即从稻园出发,随分区机关向神仙山转移。天黑时分,我们越过山梁,来到神仙山腹地。敌人不敢夜里行动,也在山口驻扎下来。我们向哪里突围?经侦察,台峪已被敌人占领,山沟口有枪声,向涞源的方向也被敌人封锁,只有向东边突围了。专署领导张林池与分区领导王平综合敌情反复商讨后下令:老、弱干部一律离队上山隐蔽,留下精悍队伍轻装前进,所有背包行李一律丢下,机密文件一律烧毁,掉队不许叫喊,牲口骡子如失足掉下山沟也不许留人救,用一个加强排把敌人的岗哨封住,向导带着我们从距敌岗哨不到百米地方,向大山腰进发。在密林中的羊肠小道上经过一夜急行军,我们在天亮前到达了神仙山东麓葛公村,终于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第二天一早,敌人纠集一千二百多人,在飞机掩护下分三路向神仙山腹地进攻,结果扑了空。

抗战时期的战友(从左至右:王丽莱、李瑞、陈继祖、王进仁)

  敌人频繁扫荡,封锁蚕食根据地,冀西山区的机关、部队非常缺粮,加之冀中部队也经常到冀西山区集训,所需粮食很多。“山地是后方,平原是粮仓”,三分区和冀中区党委商定要从冀中运粮。

  运粮的主要困难是如何通过敌人的封锁沟。敌人为了分割冀中平原和山区根据地的联系,挖了一条从易县经满城到完县(现顺平县)、唐县、曲阳、行唐,到灵寿的大封锁沟,沟深五米左右,宽四到九米,沟边埋有地雷和障碍物,铁路两旁修有碉堡,有日伪军日夜把守,发现情况便火力封锁,这是运粮的最大障碍。

  为了胜利完成运粮任务,首先要有强有力的指挥。三分区、地委、专署领导王平、刘杰、张林池精心部署组建了运粮指挥小组,由三分区副司令员詹才芳任组长,李博元、申玉洁任副组长,指挥部设在唐县放水村,下设山阳、雹水两个运粮站。开始用大车拉,因目标太大遭敌袭击,便改用牲口驮运。为了缩小目标,后改用人背。我参加了一次背粮战斗,之所以称作战斗,是要有严密的指挥,密切的军民配合。傍晚后我们的部队运动到尧城下属的碉堡附近封锁起来,扒掉一段铁路,防止敌人铁甲车巡逻发现目标,并在铁路两端由部队封锁。先由民兵填沟(实际很难填平),然后民兵迅速过沟交接。敌人碉堡发现目标开了枪,一个民兵被打伤,不许喊叫,抬下去治疗。一会儿,铁路南边开来一辆铁甲车,装有探照灯,行进到铁路断头处,因断了去路,胡乱打了一阵枪向南驶去。我们在这空隙中,从路东接过粮袋,跨过封锁沟一路小跑,每人背一袋粮食运到粮站。一个夜里近千袋粮食运到了根据地,取得了从冀中到冀西山区运送小麦二十多万斤的成绩。

  (作者王进仁:教育部原基建局局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