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大片国土沦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军放弃了对沦陷区的争夺,国共两党均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今天这一期将介绍《浙西对敌行政统计总报告》(中华民国三十年),以期反映国军游击作战的一隅。
阴影部分为沦陷区(“游击区”)
浙西,在当时的概念里指“南凭杭州湾及钱塘江与南岸各县相对,北隔太湖与江苏相望,西以天目山脉与安徽接界,东边以平湖、嘉善、嘉兴与江苏之金山、松江、吴江等县为邻,西南则以桐庐、分水、昌化与本省建德、淳安相衔接。”其中,浙西东部是“河沼平衍”,西部则是“山陵起伏”,即分别是杭嘉湖平原与天目山区。
淞沪战役爆发后,浙西东部迅速沦陷,日军并向天目山区窜扰,同时或有进占浙东企图,经相互争夺,1941年时,双方大致僵持在长兴、武康、余杭、富阳一线。浙西最后方的第一区,县境未有日军进犯的仅有昌化一县而已。
但是,杭嘉湖平原地区的沦陷并不意味着国民党政权放弃了对该地的争夺。1938年2月浙江省政府通过《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提出要“收复沦陷土地”(可至本平台在《浙江省政府公报法规专号》(第二辑)中查阅)。
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回忆称“敌人在初期因为情形不熟悉,而且为兵力所限,在沦陷区完全是取守势,只是在占领的据点内困守。据点以外,就不敢过问了。”因此,“我们在敌人据点以外,一切行动都很自由,行政的设施,和以前差不多。”无论这一说法是否完全属实,至少反映了当时国民党政权收复失地的客观环境。
于是,国民党当局将沦陷区称为“游击区”,并以各种方式在“游击区”恢复政权。1938年是游击区政权的恢复时期,1939年、1940年则是游击区政权的发展时期。为了加强游击区的行政工作,浙江省政府于1939年1月在天目山成立浙西行署。浙西行署作为浙江省政府指挥浙西游击区的前方基地,行署主任被赋予了相当大的权力。
平台上《新华日报》对黄绍竑的采访
《浙西对敌行政统计总报告》(中华民国三十年)由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秘书处统计室编撰,1942年由浙西民族文化馆出版。浙西民族文化馆出版是抗战时期隶属于浙西行署的一个战时文化、宣传、出版机构,抗战期间出版了大量的书刊,抗战胜利后即告结束。该书所属的“浙西抗建丛刊”即为浙西民族文化馆出版的丛书中的一种,就笔者所见,这套丛书至少出版了四十多种书籍,部分书目整理如下(其中有一部分可至平台阅览):
从书名即可看出,该书主要是由图表构成,计分为行政枢基、地方警卫、民政设施、财政状况、经济斗争、教育文化、政治工作、民力动员八个类别,统计数字主要来自1941年11月。
行政枢基,包括组织结构,职员介绍与人数、收支、历次会议、人口、土地与各县主官、任期和县署所在地。
地方警卫,包括我军兵力、武器弹药、历次战役、杀敌锄奸、伪军反正、情报工作、交通状况、空袭损失、刑事案件与敌伪的据点、兵站仓库、兵力、番号和主官姓名。
民政设施包括各县区乡镇保甲、户口壮丁、敌据点内我方秘密行政机构、殉职人员、调训人员、卫生组织、赈济。
财政状况包括各县各项收支、撤废各种苛捐杂税。
经济斗争包括经济建设、粮食生产、收购与配拨、员工食米、各县特产、合作社、经济封锁、经济游击队、经济游击战果。
教育文化包括学龄儿童、成人识字程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社会教育、敌伪教育、流动学校、流动施教团、各县出版的报刊、敌伪报刊。
政治工作包括政工人员人数与介绍、经费、殉难人员与自卫队政训人员。
民力动员包括兵役、军民合作站、献金、破路塞河动员民力、优待军属。
从以上各表可以看出,国民党政权的确为收复沦陷区作出了一定的努力,沦陷区也很难一概而论,浙西东部的确如浙江省政府所称的“游击区”一样,存在着相当多的国军力量的渗透。尽管这本书出版不久后,日军即攻入浙东,浙江省政府亦随之后迁,但至少浙西行署仍然坚持到了抗战胜利。
然而,小编并非认为这些表中的数字一概都是真实的,这一期仅仅是将其作为史料列出来,至于这些数字的真实性、所代表的实际意义,以及这些努力对阻遏日军进攻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有待大家来我们平台查阅更多有关浙西抗战的史料。
往期回顾:永远禁绝赌博——1928年桂系的愿望
抗战期间,土地税征收的发展
抗战时期富人的义务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ID:modern_history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