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 > 内容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十六岁的游击队员
来源:选自《臧克家散文小说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019-11-22 14:17:27

  叫做临时伤兵收容所的,是两间茅草屋,矮小的坐落在贯串着全村的一条大街的左手边,路上的行人可以清楚的看到屋子里的情形。当我一步跨进这屋子赤裸的小门时,对于负伤的弟兄们是个惊扰。屋子里的人并不多,只有七八个。轻伤的,见了我硬挣扎着往上起,重伤的,创痛使他们不能管顾得这多了。

  一个年轻的小孩子,牵去了我的注意力,我的眼睛。叫他“小孩子”一点也没有别的意思,拿他同别的弟兄比一下,在年龄上至少有十五岁以上的差别。还有他的服装,他的神情,同这病房的空气一点也不调谐。他身子向下躺着,两只拐肘支着地,头向上昂起,一鼓一动的像一只青蛙。脸上的颜色像春风里的桃花,叫身上天蓝色的布衫映得更是鲜明,一顶黑色的瓜皮帽,把额角吞去了一半,帽子上却没有结子。

  我真是纳闷不开了,这样一个孩子正好到春风的郊野里去跑跑跳跳,把他关在这间屋子里是为了什么?

  纳闷打开了我的口。

  “你这位小朋友是干什么的?”

  “当兵的。”说着,把眼晴向我畎了几,说是活泼倒不如说是顽皮。

  “在那个军队里?”

  “补充第ⅹ团。”活像一条清溪,清脆又流畅。

  “那么你的军装呢?”

  “军装,唔,军装没有……”一种羞愧的神色在他脸上一晃,他的眼光跌在地上,身子动了一动。

  “军队那能没有军装呢?”我想同他开一个玩笑。

  “不穿军装也一样打日本呵。”

  “你这小鬼掉这多花头,就说是游击队员不就完事了吗?”坐在一条长凳子上的一位弟兄一句话打开了我的闷结子。他的眼睛红肿着,不断的流泪,敌人的催泪弹把他害得这样子。

  听过了这一句介绍之后,对于这个孩子,除了喜欢又添了一点敬意。

  他脸前放着一双粗布鞋子,还很新。“这鞋是谁给你做的?”我问他。“我妈。”他很爽快的回答了我。

  在他说话的时候,我的眼睛盯在他脸上,从神色上找不到点思乡的情绪。

  “你家里都是有些什么人?”

  “有爸,有妈,有两个哥哥。”

  “家里有消息吗?”

  “我才从家里出来没好久,大哥叫鬼子抓去了,爸爸妈妈买了‘良民证’还在屋里,他妈的,谁能吃下鬼子的那口气,把‘良民证’一撕,我加入了游击队。”

  “游击队改编成补充第×团,团长看他年纪小,要他当勤务,他不干,非当兵不成,真是一个捣蛋鬼子。”那位红眼弟兄逗他似的故意向我泄他的底。

  “我为什么当勤务?当勤务不能上火线。”他也来了一句反攻。

  “你这么小上火线不害怕吗?”

  “不,十六岁了还小,你说怕,怕什么,打鬼子谁也不怕。我不是在郝家大店夺一个山头受了伤,死也不能下来呀。”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非常勇敢,仿佛要显出问话人的卑怯。

  他告诉我前线上我们打得很顺利,游击队已迫近了他的故乡——应山县城了,他相信不久就可以打回老家去。

  “先生,你是往哪里去的?”他反过来问我。

  “随县。”

  “我跟你去好不好?”他眼睛里放射出一线希望。

  “等你的伤好了再去吧。”我的心被一缕悲壮的情绪缠绕着,几乎掉下泪来,当我看到他听罢我的话后那副失望的神色时。

  “小弟弟好好休养,祝你快快好起来。”我向他告辞了。他用眼睛送我,身子又在一鼓一动,可是脸上的神色已经有些不同了。

  1939年4月15日写于随县净明铺

  作者臧克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