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 > 内容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拍掌叫好
来源:选自《丁易杂文》,三联书店1984年版   2019-11-27 10:58:56

  拍掌叫好,是对被拍者表示敬仰或爱戴,本意原是极好的,可是却往往出乎意外地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这相反的效果,倒并不是说被拍者因此骄傲自满,不长进起来,而是一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怕出了名,在某种环境之下,结果是誉之适足害之。

  这例子在历史上是很多的,岳飞的死便是极好的说明。南渡之初,主战之将,并不只岳飞一人,拥重兵、掌大权的也不只岳飞一人,而单单岳飞遭了惨祸,就是因为当时给岳飞拍掌叫好的人太多了。公卿大夫,文人学士,著诗文以咏叹;行伍士兵,乡里百姓,播歌谣以颂美。上上下下一片拍掌叫好之声,拍得高宗有点慌起来,生了猜忌之心。而奸邪如秦桧等也不免侧目而视,终得乘高宗之隙。宵人庸主,勾结狼狈,于是岳飞死矣!所以王夫之著《宋论》写到这里慨叹道:“誉岳侯者适足以杀岳侯也,悠悠之歌诵,毒于谤汹,可畏也夫!”这真是一针见血之论。

  这例子在近代也还是不少,辛亥革命以前,有一些革命党员,还没有开始活动,就被清廷逮去残杀掉,一大半就是被拍掌叫好的人把他们名字拍得太大了,这就无异乎给清廷作报告,促其逮捕。有人说秋瑾女士就是被拍掌拍死的,从这方面去解释,这话倒确是真。

  这种誉之适足害之的事,在誉之者看来,实非始料之所及,一旦明白,当然会自悔其誉的。但是人心多诈,却不料反对者也看到这一层而来利用这个法子,常常对他们所要攻击的人,尽量拍掌叫好,表面看来,与誉之者似乎无异,但手术却是截然两途了。

  比如说随便一个什么人吧,才做了件把事,说了几句话,原本算不得什么。但另一些人看了,就躲在一旁拍掌叫好起来。起初是希望把那人拍得昏头昏脑,莫知所从,而忘记自己,和他们混在一堆。假使那人稍有自信,不为所动,那么他们就更利害地再拍再叫,这回目的可就不像以前了,他们必须拍得大家都对那人侧目而视,指指点点起来,造成一个“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局势,使那人不得不有惶恐之感,终于是只得不做不说而后已这些,历史上也可以找出许多实例来,此处为节省篇幅计,只好从略了。

  在某种特定环境中,誉之适足害之,真正要誉之的人,明乎此,就不必再拍掌叫好,那么剩下来的拍掌叫好的人,自然就容易辨认了。

  (一九四四年四月十四日)


作者丁易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