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 > 内容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八一三”随笔
来源:选自《叶圣陶散文》甲集   2019-11-29 15:09:12

  当年“七七”事起之后,如果不接上个“八一三”,说不定只是一个地方事件。这不是当时激昂的民气所能容受。“八一三”炮声响,“八一四”我空军出动,仗才算是打定了。单说我自己,我被冲激在那股民气里头,在苏州看见报馆发出的号外,虽不免有些惘然,但是再一想时,就来了“求仁得仁,又何怨乎”的成语。你主张跟日本打仗,如今真的打起来了,还有什么惘然的?颠沛流离,挨炸挨烧,是你的本分。尽你的绵薄,使仗打好,更是你的本分。可惜想想容易,实践却难。二十八年在乐山遇炸,把所有的东西都烧光了,只剩下幸而没有受伤的老幼七口。在不可计数的受难同胞中间,我分享了一份苦难,贡献了一份牺牲,对于前一项本分,我总算尽了。可是,后一项本分呢?实在惭愧,竟没有尽得分毫。住在后方的大城市里,编些无多精彩的刊物,写些不痛不痒的文字,你就交代得过了吗?不,不,绝对交代不过,不想起这一层也罢了,想起来时,不说假话,真有些无地自容。因此我决不敢憎恨战时生活的困苦。就是这样困苦的生活,已经便宜了你了,你有什么权利要求较好的生活?

  据一般人说,我国这回抗战是具有革命性的。反抗侵略,争取独立自主,建立真正民主化工业化的国家,所谓革命性大概指的这些个。那么,以不变应万变虽是最高原则,实践起来却不能不见事行事。仗一定要打到胜利为止,建国大业非完成不可,那是不变。至于封建习性,胡涂头脑,官僚政治,独占经济,还有其他种种,如果也是个不变,那就完了。那些个不变就是不革命,不革命,即使幸而打胜了日本,又有什么好处?变吧,革命吧,该死的赶快死去吧,新生的赶快成长吧。

  我所知不广,所见有限,根据我的狭窄的知和见,不免时时愁虑。大家喜爱侈言革命,可是只限于挂在口头,实际上是懒得革命,尤其是懒得革自己的命,懒得见少数的旁人真正革命。这样的不变应万变太可虑了,我想不出补救的办法(我不能不想,虽然没有人要我想)。有些人读熟了曾涤生的《原才》,希望有“一二人”出来开创风气,在报纸上,这样论调的文字登过许多篇。可是那“一二人”始终姗姗其来迟。照我的笨想头,恐怕只有大家一旦灵心忽通,决意革自己的命,才有希望。否则现实板起铁青的面孔,迫得你非革自己的命不可,大家也该会不情不愿勉勉强强的革起自己的命来。除开这两条路径,大概只有个彻头彻尾的以不变应万变。

  旁的人我管不着,我管我自己。我不想做那“一二人”,我没有那么狂妄,可是我要革自己的命。好好先生要不得,我不敢说要有所为,只能说要有所不为。我有言论自由,我要享受那个自由,见到什么就说什么,不想畏首畏尾,当然我也决不故意触犯刑法。我若管公家的钱,决不检一个钱藏在腰包里;我若管公家的事,决不“等因奉此”’,摘由归档,就此了事。这么噜噜苏苏说下去太琐屑了,请即打住。也许有人要笑我,这也算革命吗?并且,你能不能实践又有谁替你证明?的确,无从证明,发誓又近于迷信,我不愿发誓。不过我真的要照说的做。其他并无希图,只希图这么做了,稍稍减轻几年以来,没有尽前面所说那后一项本分的惭愧。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叶圣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