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 > 内容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读书琐记
来源:原载1940年3月21日《新华日报》   2019-12-02 16:04:02

  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转得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

  上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鲁迅:《随感录二十五》

  这就是我们从来的儿童教育,既然“中国娶妻早是福气,儿子多也是福气。所有小孩,只是他父母福气的材料,那就当然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而任他们在尘土中或家庭里转了。

  其实说“不负责任”也太过,且不说“易子而教”古已有之,士大夫的长衫阶级从来就没忘了如帝国主义者照着自己的样子改造殖民地,而照着自己的样子改造下一代的儿孙。左干臣的一篇《小老夫子》中,那私塾先生不是将一群小孩子都改造得青白着脸,一见问话便会躬腰抱拳,俨然小老夫子似的回答么?

  “仕之子常为仕”,长衫阶级的孩子照例“文弱”得带“书生”气。短衫阶级的孩子照例泥腿泥脚。

  也许因如此下去,都非常幸福了,于是提倡儿童教育,注意儿童健康,印刷儿童读物,甚至于定下儿童节,更定了儿童年,连儿童书局,儿童玩具工厂部都有了。懿欤盛哉!什么都儿童了。

  可是扰扰过去后,又渐渐归于寂然寞然了。我到街上去看了一遍,蓬头垢面的孩子还是在街上转,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孩子还是在家里转。所谓儿童读物儿童玩具,还是那一些祖传的。新的,我们只听见了声音,没见到实货,人一走,声一消,就四顾寂然了。剩下的小老夫子瘦瘦的小胳膊抱着小拳头。仍然的,外国孩子“聚沙成为圆堆,横插上两条树干,创造铁甲炮车,而中国孩子是青白的,瘦瘦的脸,躲在大人的背后,羞怯的,惊异的看着,身上穿着一件斯文之极的长衫。”

  为什么?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里早就告诉我们了。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大人太忙:“姨太太、鸦片枪、麻雀牌、毛毛雨、科学灵乩、金刚法会,还有别的,忙个不了,没有工夫想到孩子身上去了。”就是因此,所以只能空喊几声,当时好像很热闹,声音消失也就立刻寂然渺然了!

  二九,三,一二


作者田仲济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