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 > 内容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谈讽刺
来源:选自《许杰散文选集》   2019-12-05 14:22:49

  一条公路

  两部汽车

  三个大站

  四个局长

  五个科室

  六员视察

  七个花瓶

  八个球员

  九张票子

  十条黄鱼

  以上是无名氏创作咏某公路短章,我在某种机缘听到,赞赏不置。不敢自私,爰为录出,以公众好。并附鄙见,借谈讽刺第一,讽刺不同诽谤。因诽谤夹入虚假,而讽刺却是真实。诽谤为被诽谤者所痛恨,因被诽谤的事实,事出虚无,迹近捏造;而讽刺为被讽刺者所讨厌,却因句句是实,揭破患处,丑态毕露。

  第二,讽刺不同谩骂,倒颇有近乎谏诤;虽有近于谏诤,却又不类于谏诤,而有类于曲喻。因为谩骂系恶脸相加,对对方并无善意,谏净虽有善意,却认对方尚有进言余地,有对等说话可能;而曲喻则是说了算数,信不信由你,听不听更由你。

  所以,讽刺文学,是冷观主义,现实主义的表现,并不是热情主观的呼喊。他看透事实,又同情这事实;他在表面上是冷静,而在内心里却又是热情。他在表面虽感悲观,而在内心里却充满热望。他说了可笑的事,道出可笑的现实;在内心里却充满热泪。他如果对此毫无希望,漠不关心,又何必多此唇舌,花如许笔墨。他之所以不惮辞费,目的只求有所改进,别无其他。乃世人不察,以为讽刺即属恶意,真是天大冤枉。

  再说讽刺,是一种天才,一种创造。讽刺虽属事实,但从事实转成讽刺,却又非凭天才创造不可。不然的话,事实俱在,大家都在日夕接触,何以不见不闻?即使有所见闻,又何以见仁见智,各有不同?至于写成篇章,不偏于轻,即偏于重,更是常事;以致掩饰吹嘘,都无是处,谩骂诽谤,也未免有伤大雅了。

  第三,讽刺须要机智。机智之用,若呆而实灵巧,若拙而实聪明。看似无意,实若有心,看似有心,实若无意。偶然得来暗暗巧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天衣无缝,运用自如,一近勉强,便成下手。分开来说,它需要陪衬,也需要排比,它需要巧合,也需要切实。小聪明者变不来大戏法,乡下绅士也上不了大排场。真是谈何容易,未可一笔抹煞。

  根据上理,来谈上引咏公路短章,虽云不中,也未能说远草草书此,尚祈贤明教正。如能体味再三,或能于原章中悟出至理,有如鄙见所云。贤明读者,未知以为如何?

  一九四三年作于建阳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作者许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