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 > 内容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绿”
来源:原载1942年11月6日《新华日报》   2019-12-30 17:27:09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王荆公《泊船瓜州》的一首七绝,“绿”字用为动词,十分新鲜而有生趣。

  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上说,“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白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为了一个字要费如许心思,足见名家为文是怎样在推敲上用苦工。而名家手稿是怎样的可以宝贵,也就在这则随笔里表现出来。

  文艺作品有时是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好处。但锤炼也并不是要弄得极其生硬,而是要弄得来极其纯粹。纯粹则坚韧、无瑕可蹈,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也。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也是王荆公《题张司业诗》中的名句。因为是有经历的人,所以他能够写得出别人的甘苦。

  文艺是这样,其它的一切又何尝不是这样?假使一开始就抓到了“绿”,那便是着手成春。假使不然,为求尽善尽美,又何不时常“绿”它一下呢?

  看见别人“绿”而眼睛红的人,尤其应该向王荆公学习学习。


作者郭沫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