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戏剧作品 > 内容正文

抗战期间南昌掀起“话剧热”
来源:南昌晚报   2019-10-22 17:40:54

  民国初年,南昌出现早期话剧,民间称之为“文明戏”。从此,南昌话剧舞台的绚烂大幕被开启。民国30余年,南昌话剧事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兴盛等几个阶段,涌现了醒民剧社、艺化剧团、怒潮剧社、音教会话剧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话剧演出队等多个话剧团体。抗战期间,南昌话剧运动热火朝天,演员们在前线、医院、街头用一出出话剧鼓舞人们的斗志。南昌话剧舞台还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邵惟、徐廷敏、章曼苹等,章曼苹后来还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

  起步——

  南昌早期话剧称“文明戏” 演员全是男性

  南昌市档案局征集编研处处长雷志伟告诉记者,南昌话剧运动是从“文明戏”开始的。民国初年,南昌地区出现新剧演出,主要是在学校进行。因为新剧不唱、不舞,只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民间称之为“文明戏”。

  文明戏实为南昌近代话剧运动之始。南昌爱好话剧人士,可能受到我国早期话剧开拓者欧阳予倩等在日本创建“春柳社”的影响,也纷纷组织话剧团体。1921年,南昌的醒民剧社首次在风神庙“义生楼剧场”演出,获得了成功和好评。该社常演醒世剧目,其中包括《走出家庭》、《何止是工人苦》、《老学究教学》等。

  不久后,又出现了新生活话剧研究社、自由话剧社、友谊剧社等话剧团体。雷志伟告诉记者,在文明戏时代,各剧团有一些共同特点:剧社组织无固定地点,演员时合时分;没有正式剧本,只写提纲大意,台词是由演员共同配合即兴发挥而成;演员全是男性,剧中女角由男演员扮演;化妆简单,在嘴唇上涂上黑色油彩当胡须即可。

  发展——

  豫章、葆灵都有自己的话剧团

  1930年以后,南昌不少学校师生受到五四运动新文艺的影响,开始在学校里排练话剧。豫章、葆灵、一中、二中、心远等学校都有自己的话剧组织,他们演出的多为外国剧目,如《咖啡店之夜》、《茶花女》等。这一时期,外地专业演艺剧社纷纷来南昌演出。南昌民间也有不少文艺青年自发组织话剧团体,他们演出的剧目多以小市民生活和家庭伦理为内容,受到很多市民的喜爱。这段时期最有影响的是“艺化剧团”,由黄北墀、黄旭午、戴明轩等几位教育工作者自由组成。该剧团虽然不是公办,却担负了社会教育的义务。他们演出的剧目除自编的幕表剧外,还排演过著名作家的剧本,如欧阳予倩的《泼妇》、田汉的《苏州夜话》等。

  转折——

  “怒潮剧社”在南昌掀起热潮

  南昌话剧运动进入转折期,是从“怒潮剧社”调入南昌开始。1932年春,由国民党军委会政训处领导的怒潮剧社奉命从南京调来南昌。该剧社拥有当时国内著名戏剧家向培良、邵惟、左明(他们均为中共党员或是左翼剧作家,后均去延安或参加新四军),主要演员有凌萝、英茵、郝恩星、刘尚文、王逸等。

  剧社在南昌新兴舞台先后演出了《志士沙场死》、《蠢货》、《韦菲君》等剧目,该剧社演出时,舞台布景全是逼真的立体实景,采用艺术灯光照明,改变了过去用汽油灯照明和讲演台词的表演方式。演员表演时加强了对人物典型性格的塑造,又配有音响,使演员的对白铿锵有力,富有感情,极大地开拓了南昌观众的视野。当时在青年学生中掀起了“怒潮热”,有人说:“南昌有新戏,当自怒潮始。”

  怒潮剧社迁至南昌后,又招考了一批男女学员,其中有章曼苹、陈樱南、熊恂等。章曼苹后来出演过多部话剧、影片,成为蜚声影坛的一代名伶。1933年,因怒潮剧社宣传“普罗文化“(无产阶级文化),被蒋介石以“纪律散漫”为由予以解散。但南昌的话剧事业在艺术的召唤下,却更加蓬勃地发展。

  《雷雨》公演在南昌引起轰动

  据雷志伟介绍,1934年,“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 设立戏剧组,内分平(京)剧改良和话剧两个组,话剧组在抗战初期改称“抗敌剧团”,这是南昌市最早的正式专业话剧团体。该话剧团由全国知名导演邵惟主持,又从“北大”聘来王家齐、刘静源等协助剧务工作兼导演。当时主要演员有徐廷敏、陈鲁南、胡江菲等,音教会主任程懋筠有时也参加演出。

  该团先期上演了《保险箱》、《月之东升》、《父归》三个翻译改编的独幕剧。徐廷敏担任《月之东升》主角,剧中他引吭高歌三支插曲,技惊四座。演出时全国著名音乐家缪天瑞、赵年奎等伴奏,更是锦上添花。剧团还与南昌女中合作上演了《猴儿酒》,演出了《政大爷》、《锄头健儿》、《最后一计》等剧目。1936年夏,该团在南昌中山纪念堂上演大型话剧《雷雨》,由邵惟导演,演员阵容强大,当时南昌知名话剧演员几乎都参加了演出,盛极一时。

  兴盛——

  新四军首长项英为演出致辞

  据《南昌市志》记载,1937年,抗战之初,南昌成为东南重镇,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在这种形势下,南昌各救亡团体的话剧演出十分活跃。从1937年到1939年,在南昌演出话剧的团体有新四军战地服务团话剧演出队、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孩子剧团、江西乡村抗战宣传大队、省抗敌后援会宣慰工作团等。

  1938年1月,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南昌药场演出大型话剧《怒吼吧,中国》。在演出之前,新四军首长项英致辞,各界观众1500余人观看了表演,演出震动全城。而像这样的盛况,南昌不止一次出现。当时,许多名剧作家、名导演、名演员云集南昌,如进步剧作家杜宣、夏征农,名导演邵惟、吴晓邦等,他们创作的高质量作品,为南昌观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五大剧团联排《最后的胜利》

  1938年,为庆祝台儿庄大捷,省音教会抗敌剧团、赣保政训处宣传大队、省抗敌后援会宣传大队、省乡村抗战巡回剧团、青年服务团宣传大队5个宣传团体,联合排演田汉赶写的大型话剧《最后的胜利》,在湖滨公园露天音乐堂演出。这是抗战开始后,南昌剧人的一次空前大联合大团结。

  在排练时首先成立导演团,公举邵惟为执行导演,导演团成员中还有程懋筠、徐廷敏、黄惶等。该剧排练时间短,仅5天就正式上演。剧中男主角主唱的一首民歌《要打鬼子可就顾不了她》,是该剧主题曲,由人民音乐家何士德作曲兼指挥。为了宣传抗战,来自各团体的剧人不分彼此,只有一个目的,为取得抗日胜利而演出。他们之中有人自带干粮参加排练,有的饿着肚子演出,都毫无怨言。这次演出活动把南昌民众的抗日情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此外,省保宣传大队话剧队在抗战期间十分活跃。话剧队先后演出了《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戏剧,经常活跃在军中、前线、医院、街头,为抗日宣传和慰问演出而坚持不懈。他们在为来华助战的苏联空军作慰问演出时,上演《飞将军》话剧,获得苏联志愿飞行员的交口称赞。

  “话剧人”冒着枪林弹雨演出

  雷志伟告诉记者,抗战时期,南昌话剧运动热火朝天。除原有各剧团外,先后有省党部的国防剧团、若干剧团、青年服务团的宣传大队、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省抗敌后援会的宣慰大队、民教馆的少年剧团、战干团的战干剧团、伤兵管理处的话剧团等。外地来的有军委会政治部的演剧队,各军师部话剧团,以及中央戏剧教育队,建艺剧团等。

  抗战期间,南昌话剧界人士曾冒着枪林弹雨,不畏敌机扫射轰炸,奔赴前线劳军,到医院为负伤战士作慰问演出,在反内战民主斗争中,他们又英勇地演出了一批又一批辛辣犀利的进步戏剧,如《升官图》、《覆灭》、《他们为什么死去》等,而遭到反动特务的恐吓、威胁和殴打、关押,甚至为革命胜利洒下宝贵的鲜血。


1936年,大型话剧《雷雨》在中山纪念堂上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