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戏剧作品 > 内容正文

1943年的延安春节:文艺推陈出新,兴起为人民服务新风尚
来源:中国国防报   2022-11-14 11:29:01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真诚期许。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将革命理念与延安民俗民风相结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红色春节文化。1943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年,延安作为敌后战场的指挥中心和全国人民的精神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活动,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红色记忆。

  军民共度新春,拜年彰显鱼水情深

  拜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延安时期,中央领导无论住在哪里,都与邻居们相处融洽,春节期间更是会彼此拜年,一起观看秧歌、欢度新春。

  1943年,住在延安的毛泽东,从杨家岭搬到了更北面的枣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从不以领袖自居,他常称自己为“枣园的居民”。每年春节,他都会去看望枣园的乡亲们,给大家拜年,请他们来住所过年、吃饭。这一年春节前夕,毛泽东得知枣园乡有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两位还是正月十五的生日。元宵节当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中央机关餐厅招待了24位老人,同时为过生日的两位老人祝寿。毛泽东不仅亲自到门口迎接,席间一一给老人敬酒,祝他们延年益寿。党的领导人对群众情况了解之细致,对百姓生活关爱之周到,无不让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每年春节,延安当地的百姓都会自发给中央领导拜年,有的还会带上软糕、油馍、黄酒等年货,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他们对党和边区政府的真诚拥护。194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延安群众敲锣打鼓,扭起秧歌,齐声唱着“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到毛泽东住处拜年。枣园的乡亲们还特意蒸了一个白面大寿桃,并缝制了一面小红旗,上面写着“为民谋利”四个大字,作为礼物送给毛主席。

  领袖与百姓相互拜年的动人故事,既体现了党的领袖的爱民情怀,又表达了边区百姓对党的真诚拥护,是延安时期党群关系水乳交融的生动诠释。

  开展双拥运动,促进军政军民大团结

  在春节前后开展双拥工作,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起源于1943年延安春节前后的双拥运动,被毛泽东称为“旧历年节中最重要的革命工作”。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下长期驻军,军政军民之间不免发生一些矛盾。1942年整风运动期间,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军政干部会议,检查了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增进军政军民团结,建设和巩固边区,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要求军队应成为尊重人民政府、执行法令的模范,爱惜根据地,爱惜人力物力,加强军队纪律,给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以必要的帮助。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和《拥军公约》,确定1月25日至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发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拥政爱民公约》,确定2月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月。在拥政爱民月运动中,留守兵团开展军民联欢活动和清理旧案活动,各部队组建了秧歌队给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拜年。

  在军队和边区政府领导人的倡导下,经过军地双方的推动和配合,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这首由音乐家安波填词编曲创作的《拥军花鼓》,很快广为传唱。春节期间,延安大街小巷的男女老少唱着《拥军花鼓》,唱出了边区军民的鱼水情深。

  1943年春节前后的双拥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空前团结,把军民一致的优良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巩固持久抗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艺推陈出新,兴起为人民服务新风尚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为工农兵而创作。延安文艺界掀起文艺大众化的热潮,一场“新秧歌运动”应运而生。

  陕北有许多民间艺术,其中闹秧歌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秧歌集舞蹈、歌唱、角色扮演为一体,是延安传统春节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43年春节期间,鲁迅艺术文学院一改过去只重视大型节目和剧场演出的惯例,学习和采用陕北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一批新秧歌节目。其中,秧歌剧《兄妹开荒》将浓郁的乡土气息、新型农民形象与欢快的劳动场面诙谐地融为一体,生动活泼又富于情趣,在延安各阶层民众中引发轰动效应。毛泽东看过表演后,高兴地称赞其“像个为工农兵服务的样子”。

  在“新秧歌运动”中,还孕育出一批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文艺歌曲。1942年冬,农民李有源以陕北民歌《骑白马》为曲调,编出了《移民歌》歌颂党和毛主席。第一段歌词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1943年春节闹秧歌时,他的侄子李增正在佳县山城第一次公开演唱这首歌。《移民歌》后经文艺工作者加工整理成《东方红》,唱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也唱红了全中国。此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南泥湾》,也是鲁迅艺术文学院秧歌队慰问359旅官兵时演出的秧歌舞《挑花篮》中的插曲。

  以“新秧歌运动”和春节秧歌演出为标志,陕北传统秧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批宣传革命理念、歌颂革命领袖、弘扬革命精神、讲述革命故事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广为流传,成为延安红色春节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