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论文集 > 内容正文

浅析周恩来统战理论与实践中唯物辩证法的运用
来源:何世州   2019-12-19 22:35:28

  一 、 知识分子

  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的统战理论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唯物辩证思想成为他解决知识分子问 题的思想基础。

  首先,周恩来灵活运用了联系的观点和矛盾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分析了该如何看待知识分子本质问题。他 指出 :“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无疑都受到帝国主义、反动派统治阶级的种种影响。”知识分子受过资本主义教育甚至 封建教育,思想上有资产阶级旧的东西。但周恩来同时指出,要看到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从老知识分子身上找毛病是很容易的,但要看主导的方面 ”,即知识分子“也不是掠夺别人生产而成为自己的生产 的 ” ,这是决定知识分子本质的方面。因此 ,周恩来明确指 出 :“知识分子不是独立的阶级,而是脑力劳动者构成的社会 阶层。”并强调知识分子应“算在劳动人民队伍当中 ”,“对知识分子的估计要以这个为纲 ”。同时,利用对立统一的思想,周恩来将知识分子归为劳动人民的范畴。他指出 ,我们看到 对立的同时必须要看到其统一性,只看到对立就会对知识分子的本质作错误判断,只有充分认识到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同一 ”的一面,才能把握二者的差异,才能对知识分子有个正确科学的定性。周恩来从对立和同一两个方面把握了知识 分子和劳动人民的关系,一方面,指出不能否认知识分子和其他非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知识分子和 劳动人民矛盾的斗争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同一性,即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是有共同的本质和奋斗目标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大多数是热爱祖国的 ”。知识分子“这个阶层 的绝大部分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是附属于当时的统治阶级 并为其服务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专政的无产阶级,服务、依附于劳动人民 ,和全体人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他们中的 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可见,周恩来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等其他劳动者是统一于服务祖国和人民这一目标的,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辩证思维,才使得他在统战工作中能够灵活地解决了建国初期正确认识知识分子本质的问题。

  其次 ,周恩来坚持运用质量互变的辩证法思想分析事物的发展 ,充分认识到对知识分子的改造不可能一蹴而 就。周恩来指出“思想改造是长期的 ”,知识分子的改造只能循序渐进而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进一步指出 :“大多 数知识分子的思想可以由民族思想、爱国思想发展到争取民族解放和为人民的思想。”他指明了知识分子中资产阶 级思想是其旧的、不好的一面,知识分子同时也有热爱祖国 ,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民族解放等思想,是其好的一面 , 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根据质量互变规律,要改造知识分子使其服务民族和国家就必须创造条件发展好的 方面,只有好的、新的方面经过一定量的发展和积累,才能在质上发生转变 ,而且事物发展要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 总体方向是前进的 ,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知识分子的 改造中也会有“走回头路 ”的现象。“既然如此,要求知识分子一下子就有坚定的工人阶级立场 ,那是很困难的,一定要有个过程。”而且,从民族立场发展到工人阶级立场,“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中间经过许多阶段。” 这样 ,知识分子的改造也必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二、 少数民族

  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既不是绝对统一的 ,也不是绝对对立的。相同的事 物之间有差别,不同的事物之间有共同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在同一中对立,在对立中同一。这要求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既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也要抓住普遍性,在共性中把握个性。

  周恩来是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决策人之一 ,他历来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各民族共同发展 ,主张用民族区域自治 解决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对立 ,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他明确表明 :“我们主张把全国各族人民都联合起来组成一 个民族大家庭 ” “各民族繁荣是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上的根 本立场 ??” ,“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在这个问题上,各民族是完全平等的不能有任何的歧 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也错综复杂,同时,全国人民最终选择成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的必然 ,是符合事物辩证发展规律的。“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民族大家庭 ” “各民族繁荣 ” 这是我国各民族的统一的一面。我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并肩作战结成的友谊和历史上形成的各民族之间的兄弟关系造成了宜合不宜分的基础。特别是近代历 史现实状况表明,我国各民族的命运是紧密先联系在一起的 ,就如周恩来分析说 :“在现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若不强 大起来,不构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 ,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 ,“要建设这样的国家 ,不能单靠汉族。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展,但是可开垦的土地已经不多,地 下资源也不如兄弟民族地区丰富 ,兄弟民族地区的资源开 发是祖国工业化的有力后盾。但是,兄弟民族地区资源还 没有开发 ,劳动力少 ,技术不够 ,没有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 帮助 ,也不能单独发展。” 建设这样的祖国 ,就是我们各族 人民团结的共同基础 ,所以 ,他认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 ,而不宜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

  这些论述深刻说明了周恩来在处理民族问题的时候既看 到了各民族的差异性 ,也看到了各民族的统一性。虽然我国 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客观地存在 ,但是它们又具“同一性 ”,各 自之间相互依存 ,各民族的存在和发展以其他民族的存在和 发展为前提和条件 ,而且历史上各民族是相互融合、同化的 , “汉族同化别的民族 ,别的民族也同化汉族 ,回族是这样 ,满 族是这样 ,其他民族也是这样。” 即各民族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是同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各民族的 共同繁荣 ,是各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更是各民族之间的差 异和对立统一的基础 ,对我国各民族来说 ,“合则两利 ,分则 两害 ” ,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 ,是客观趋势。“各民族只有合起来组成一个民族大家庭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才能抵抗 帝国主义的威胁和侵略。” “在团结友爱的民族大家庭中建设 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祖国 ,这是大家的共同目的。” 这是民族的共性 ,统一性;同时周恩来指出 ,还要认识到民族的对立性,必须充分认识到各民族的个性特点和民族感情 ,要注意各民族的差异性 ,要容忍各民族的差异性,就是说既要看到民族的共性 ,也要看到各个民族的个性。“对待民族的问题要作历史的分析,并且要有阶级的观点。” 要承认民族之间的界限,“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很长,汉族和非汉族的冲突斗争很多 ,这说明各民族之间的界限是存在的。” 各民族的民族特征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的,即使是满族,也“不能设想 ,满族和汉族杂居了两百多年,今天满族就没有特点 ,完全和汉族一样了。” 而且各民族的发展状况也是各不相同的。民族差异的客观存在要求各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即实行自治。但是,这种对立和差异性是统一中的对立 ,统一是主要的。正如周恩来 指出:“历史发展给我们造成以另一种条件,就是中国各民族杂居的条件,这种条件适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这些都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利于合 ,利于团结,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但是要承认自治地方中有多数与少数的问题 ,即承认矛盾,然后取得统一,共同发展,合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工业化国家。”

  历史事实证明,周恩来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提出的妥善解决我国各民族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 ” 政策是完全正确并且行之有效的,它使我国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三、 宗教信仰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肯定是事物中维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的方面是事物中促使自身走向灭亡的方面;当肯定让位于否定而使否定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就发生质变 , 转化为它事物。宗教的发展也是如此。我国宗教种类繁多、信仰宗教的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宗教问题历来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周恩来是我国宗教政策主要 制定者之一,他在宗教问题上与党的其他领导人一样一贯坚持“宗教信仰自由 ” 以“促退宗教 ”的政策,并从我国实际出 发 ,作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

  周恩来认为,宗教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解放,宗教也一定逐渐消弱走向消亡 ” ,同时又说:“宗教是会长期存在的 ,至于将来发展如何,要看将来的情况。但是,只要人们还有一些不能从思想上解决和解释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会有宗教信仰现象 ”,宗教在现阶段的存在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这是现阶段宗教发展的肯定方面。“谁要企 图人为地把宗教消灭,那是不可能的。” 这决定现阶段唯一能采取的政策就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种合乎规律性的认识促 使周恩来同志清醒地意识到 ,团结一切爱国宗教人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党的宗教方面政策和工作的重点。所以, 他在工作中指出,“宗教在教义上有某些积极作用,对民族关系 也可以起推动作用。” “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人都可以合 作 ,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也可以合作,这对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团 结互助合作是有利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宗教产生的条件和存在的基础条件就会逐渐消失,最终促使宗教消灭。也正是基于对宗教的这一科学认识,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问题现状作出了科学总结:第一,人们的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旧社会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习惯不可能短期内彻底消除;第二,社会主义时期的生产力还很低,自然力量的压迫仍然存在;第三 ,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包括宗教矛盾导致的阶级斗争 ,这是我国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的实际情况决定的。由此作出了后来被实践证明正确的以“宗教信仰自由 ,促 退宗教 ” 的方针政策。

  可见,正是对辩证法思想的灵活运用 ,使得周恩来这位统 战工作的开创者做到“善于使上层工作和下层工作相配合, 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配合,公开宣传和秘密宣传相配合,党外的联系和党内的联系相配合 ” ,解决了大量的细致、繁琐、复杂的统一战线问题,使我国的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团结了最广大的力量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革命的胜利争取了最广泛的动力。

  参考文献 :

  [1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统一战线 文选 [C ].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84 .

  [2 ]周恩来少年时代诗文书信集 (下卷 ) [C ]. 成都:四川人民 出版社 , 1980 .

  [3 ]周恩来选集 (上下卷 ) [C].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81 .

  [4 ]李维汉选集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8 .

  作者简介 :何世州 (1979 - ) ,男 ,江西赣州人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6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 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