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论文集 > 内容正文

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刘以顺   2020-01-05 13:43:55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辟未来,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率先吹响了抗日的号角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却置国家民族的危亡于不顾,顾固推行“绝对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误国政策。与国民党的态度和立场截然相反,处境艰难的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了抗日的号角。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分别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革命委员会为满洲事变宣言》。随后又接连发表《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古满洲事变的决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宜布对日战争宣言》等一系列文件,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宣布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日本侵略者直接作战。

  为履行武装抗日的政治承诺,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杨靖宇周保中等-批重要干部到东北先后组织了十几支抗日游击队,在南满东满和北满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1934年,中共领导组成了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先后建立了11个军,共约4.5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至1935年,日军伤亡总数接近17万人。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对一二八淞沪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局部抗日战争给予坚决支持,并派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抗日前线挺进。

  倡导并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巩固和发展,就没有全国抗战,就没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最先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哉线的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教亡运动的发展。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进一步确定了建立抗H民族统-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闹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要求党和红军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充当发起人和坚强的台柱子,并且强调党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还不断调整对蒋介石集团的政策,将“抗日反蒋"改变为“逼蒋抗日”及至“联蒋抗日”,从而促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有力地推动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大力促成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壮大了中国抗日的军事和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相忍为国,顾全大局,坚持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根本上保证了将全民族抗战进行到底。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日是比较积极努力的,也打了一些大仗硬仗。1938年10月,抗战进人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的诱降和英美的劝降,蒋介石集团逐渐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从这时起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特别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面临着破裂的危险。

  针对国内出现的妥协,投降、分农和倒退的危险倾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顾固势力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针对国民党内出现的反共降日逆流,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对国民党顺固派的反共军事磨擦和军事进攻,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国共两党关系,既粉碎了敌、伪顺分裂统一战线的种种阴谋,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又维护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战线,保持了国共合作和团结抗战的局面,从而保证了全民族抗战能够进行到底。

  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制定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之战争非正义性、我之战争正义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等基本特点,针对国民党当局坚持一党专政,只实行单纯依靠政府与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及时提出了全国抗战所应实行的正确路线和战略方针。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在向全国的通电中就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中又指出:“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面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分析了中日战争敌强我弱的形势,指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持久性,颁布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确定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以及红军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方针。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总结抗战10个月经验的基础上,撰写并发表了《论持久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抗8战争的性质特点、发展进程的规律和胜利前途。《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持久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中国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则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论持久战》也曾为国民党军事当局所采纳。当时,白崇禧保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蒋介石也十分赞成,并“指示国民党高级军官学习”。此后,国民党还设立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聘请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任教育长。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是唯一能使弱国打败强国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先进的军事理论,对羽国战胜强国取得战争的彻底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

  开辟的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上升为全国抗战主战场

  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挺进敌后,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战略上配合正而战场的战略任务,构成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战略布局。

  抗战伊始,毛泽东独具慧眼,充分认识到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较早地提出了“深人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第一次公开提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接着,又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全面地阐述了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方针的基本要素,真正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考察和运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日战争的一个杰出贡献。中国抗日战争同时在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进行,既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又各自独立对敌作战。相互依存和配合,这是中华民族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的伟大创举。敌后战场的开辟,牵制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捆住了敌人的手脚,遏制了敌人战略进攻的势头。不但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挽救了抗战危局,促进了由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而且打乱了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战略包围为战略反包围,构成了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组合在一起,使日军陷人长期战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值得注意的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两个战场上,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力量、作用朝相反的方向演变。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主战场,从抗战中期到抗战后期,主战场发生了转化,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军为了确保其占领区,采取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而集中力量对付敌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和抗日根据地。由于日军主力逐步由正面战场转向敌后战场,因而敌后游击战争担负起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地表现了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团结抗战的坚强核心和中流砥柱,对取得抗H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意义的地位和作用。

  创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赢得了国内外友好人士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从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到普通共产党员,同人民群众和广大战士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同生死共命运,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坚决依靠人民群众,以袭击战、伏击战、交通破袭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和“敌进我进”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蔼、反蚕食、反清乡等斗争,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战.使敌后战场逐步发展为全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在历时八年的全国抗战中,敌后抗日军民共作战12.5万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歼灭日军52.7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解放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建立了遍及华北、华中和华南等19个省区的19块抗日根据地,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人民武装的主力部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万人。

  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进行的抗战,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使日本无法实现北进计划,也推迟了日本的南进计划,还支持和配合了“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国空军在对日作战中,曾经多次遭遇空难。新四军先后从日伪军的枪口下营救盟国飞行员11批次、23人,并为他们医好创伤,送归美军驻华航空队,表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党和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认真贯彻执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三三制等各项政策,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和各界人上的交口称赞。

  反观国民党正面战场,由主要战场变为次要战场,在八年全面抗战中丧失国土达279万平方公里,使国家民族遭受惨重损失。中国人民从抗战中认清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本质,把国家、民族的未来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身上。

  众多中外友好人士从敌后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之间,获得了鲜明的比较: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敌后根据地的特色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有十几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的抗战情况,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情况。他们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中国抗战的希望在延安,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

  1938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委托,首先号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外国军人是卡尔逊。他经历了许多场战斗,从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看到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前景。1944年,由21位中外记者组成的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和晋绥等根据地,实事求是地报道了根据地艰苦抗战、实行民主的实情,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创建的各抗日根据地的真相和对盟国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逐渐为外国人士所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业绩震撼了世界众多国家。

  历史公正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决定性贡献,是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没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团结抗H的核心和中坚,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卓越功绩和伟大贡献将永远彪炳史册,鼓舞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统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努力奋斗!

  (原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作者系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