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史上,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国民党虽然在抗战初期有过积极表现,同日寇进行了许多场重大的战役,以后也始终不曾放下抗战的旗帜,但是由于它走了一条脱离群众的片面的抗战路线,结果是军事上不断溃败,最后退缩到西南地区。中国共产党在纠正了“左”倾错误又经历了长征的严酷考验后,制定出一条正确的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同广大民众建立起血肉联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促成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核心。在日军侵占我东北和华北后,又企图侵占全中国的紧急关头,蒋介石政府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在此情况下,能不能团结广大人民,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路线。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条件,事变得以和平解决。1937年2月到9月,我们党又先后派出周恩来、叶剑英等人,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六次谈判,既坚持原则,又作了必要的重大让步,从而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当抗战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却掀起了一股动摇妥协、反共分裂的逆流。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这内战可能代替抗战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仍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击退了反共浪潮,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成为抗战的纲领和指南。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洛川会议,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确定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重要著作。他在文章中分析了战争双方各有哪些长处和短处,从中得出了中国必胜但却是持久战的结论,指出了广泛而深入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科学地预见了战争的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文章提出了实行持久战的一整套具体的作战方针与原则,回答了人们最关心而一时又看不清楚的问题,其预见的科学性、论断的正确性,完全被抗战全过程的实践所证明。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的敌后战场,逐步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对抗战胜利起决定性作用。当国民党军队从前线大规模溃退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却向敌后沦陷区大步挺进,先后建立起了19块抗日根据地,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亿。相持阶段到来后,解放区战场集中了侵华日军的64%和几乎全部伪军,使日军深深地陷进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日军为摆脱被动局面,对解放区不断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进攻解放区,制造多起军事磨擦;再加上严重自然灾害,敌后抗战面临极端严重的困难。为适应严酷的斗争环境,中国共产党及时采取了诸如“三三制”、“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及整风运动等措施,逐步摆脱了困难局面;同时军事上采取地雷战、地道战等灵活多样的斗争形式,大量消灭和牵制了敌人。
总起来看,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战场对敌作战4.1万多次,共计消灭日伪军85.7万人;解放区战场对敌作战12.5万多次,共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也在战争中发展壮大,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这个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在军事上也不愧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作者:张则振)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