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专题栏目 > 宝岛台湾 > 台湾光复 > 内容正文

台湾同胞支援了祖国抗战
来源:华夏经纬网   2020-10-26 11:18:30

  在抗日战争中,台湾同胞不仅没有缺席,而且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展现了台湾民众世代相传、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感和不屈的性格。证明台湾民众是在特殊环境下成长的英雄人民,是祖国的好儿女。他们的牺牲、奋斗,为祖国、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尊严。

  · 日本在台的残酷殖民统治

  日本在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最典型的方式是总督体制和警察制度。从1895年至1945年五十年间,日本政府派往台湾担任总督共19任。总督作为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行政、军事、立法的最高首脑,管理台湾的一切事务,依靠军队、警察以及残酷的刑罚维持了在台湾的50年统治。

  ·岛内的反抗斗争

  日本在台湾的残酷殖民统治,激起了台湾同胞武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志。1902年,日本宣布基本“平定”了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武装反抗。但是,台湾同胞并没有被吓倒,而是立即又组织起来,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掀起了规模更大的武装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其中,苗栗事件、噍吧哖事件和雾社起义最为典型,最具影响力。

  苗栗事件 实际上由罗福星事件、台南关帝庙事件、台中东势角事件、新竹事件、南投事件等五个事件的合称。这五个事件相继发生于1912、1913年间。日本人将这五次抗日事件镇压后,合并处理,称为苗栗事件。日本人认定罗福星是这些抗日事件的真正领导者,1914年2月16日在罗福星建立的革命中心苗栗设立临时法庭,对五次抗日事件进行审判。这次审判对象以罗福星为首,包括日本警察逮捕的抗日分子921人,其中20人被判处死刑,258人被判处无期徒刑,4人被判处行政处分,无罪的34人,不予起诉处分的578人。

  噍吧哖事件 又称西来庵事件、余清芳事件,日治时期台湾人武装抗日事件中规模最大、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台湾人第一次以宗教力量结合反抗日本统治的重要事件。它的同志遍布全岛各地,事后被捕者达1,957人之多。因为策划革命的地点在台南市西来庵王爷庙,所以称“西来庵事件”。由于首要人物是余清芳(1879-1916),所以也叫“余清芳事件”。

  本事件过后,总督府才开始注意台湾民间信仰的问题;想要借由彻底了解台湾民间信仰,以避免再发生类似事件。

  雾社起义 高山族是最早居住于台湾的民族,长期以来与汉族一起开拓台湾,建设台湾。居住在平原地区高山族与汉族彼此融合,又被称为平埔族。一向居住在山区的高山族由数个族群组成。日本占领台湾后,为了掠夺山区资源,消灭高山族的抗日力量,1910年台湾总督制定了一个武力“讨伐”高山族的五年计划。但是,高山族同胞面对日本殖民当局的残酷屠杀,不断举行武装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30年10月27日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

  ·大陆抗战的台湾义勇队

  七七事变爆发后,台湾同胞纷纷潜回大陆参加祖国的抗日战争,视祖国的命运为自己的命运,认为抗战胜利之日就是台湾光复之日。在这些回到大陆参加抗战的台湾同胞中,最为著名的是李友邦领导的台湾义勇队。

  李友邦,1906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县,曾参加台湾文化协会,从事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1924年因抗日行为被学校开除,当年回到大陆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1939年2月22日,李友邦在浙江金华成立了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自己任队长。台湾义勇队成员有600人,都是回到大陆的台湾同胞,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是,他们各尽所能为抗日斗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台湾少年团的成员都是随父母回到大陆的台湾少年儿童,他们小的只有七、八岁,大的才十一、二岁,但他们与父母一样战斗在前线,足迹遍布东南沿海,举办演出,慰问伤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

  ·第二次国共合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之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同时提出四项保证:如果国民党将上述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