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刊物 > 《近代史研究》 > 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0-04-27 09:29:39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1期

  二、全文提要:

  周恩来的一篇重要佚文 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象

  江南惨变,亲痛仇快,而军事委员会通令与其发言人及重庆中央、扫荡、益世、商务、时事各报纸则对新四军任意污蔑,曲解事实,混淆听闻。即较公正之报纸在言论统制之下,亦不能揭露阴谋,发表公论,致黑白不分,沉冤难明。吾人为使国人能明白事变真象,揭露内战阴谋,以挽救目前严重危局起见,特择其有关重要的八项,分别说明如下:

  一、关于所谓新四军违抗命令不受调遣的问题

  二、关于新四军渡江路线问题

  三、关于新四军移动时间问题

  四、所谓“藉端要索”问题

  附:关于《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象》一文的说明 张 涛

  一九四一年一月初,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罪恶的皖南事变。奉令北移的新四军皖南部队在茂林地区突被国民党军队七万多人包围聚歼,项英等人牺牲,叶挺被俘。皖南事变爆发时,周恩来正在重庆领导党的南方局工作。《新华日报》作为南方局的一个重要工作机构和舆论阵地,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为揭露皖南事变真象,动员国内外舆论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七日,国民党反动当局发布命令,诬蔑新四军叛乱,悍然宣布解散新四军。

  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肖 克

  同志们:

  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参加党史学术讨论会,感到高兴。建党以来的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我们搞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很快进到社会主义。从党的成立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不过几十年,就完成了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开辟了走向共产主义的广阔道路。六十年的党史,应该认真研究。我也讲几点意见。

  台港和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胡 华 林代昭

  中共党史是中国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进展,中国共产党声望的日益增高,国际上越来越重视对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因此,了解海外研究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状况,加强中外学术交流,是我国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工作者应注意和重视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林彪、康生、“四人帮”设置禁区,这项工作只在少数人中间自发地进行。国内的同志对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几乎处于隔膜状态。

  试论中国共产党四届中央七月扩大会的历史作用 肇 甫

  一九二六年七月,北伐战争开始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召开于革命转折关头,在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这次会议的历史作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九二六年上半年的中国政局,跌荡起伏,矛盾重重。

  一九二五年十月中央扩大会之后,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和小商人群众,在会议“力争革命民众政权的实现”号召之下,以浙奉战争为契机,掀起了新的反帝反军阀斗争高潮。

  论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 曾宪林

  在我国大革命史册中,武汉国民政府只存在七个多月时间,自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在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下简称武汉临时联席会议或临时政府)起,至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汪精卫集团叛变止。在这风云变幻的二百多天里,它走过了革命的高潮和低潮时期,并经历了由胜利到失败的严重斗争。它虽然曾经建树过革命功勋,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的政权建设史上有着重大意义,但终于步入了反动的途程,走上解体和崩溃的道路。

  抗战初期华北我军战略方针探讨 陈 廉

  从抗战爆发到武汉失守,这是我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个时期,华北我军顺利地实行了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创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对推动和坚持全国抗战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对此作了高度评价,认为华北地区“是游击战争充分发展了的地区”,号召各地“必须依照华北榜样”,开展游击战争,创立根据地。

  一九二七年东北临江官民的拒日设领斗争 谭 译 王驹

  一九二七年的东北,面临着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的严重危险。

  一九二四年初到一九二七年初,日本的侵华政策是处在所谓“币原外交”时期。因为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日本当局鉴于派兵直接入侵必然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因而采取了更为圆滑更为隐蔽的渗透的方式:一面声称“对于中国之内乱,严守绝对不干涉主义”;一面在“增进两国共存共荣之关系及经济上之提携”的幌子下,进一步收买张作霖,暗中在东北扩大其侵略特权。在同列强的关系方面,则实行所谓对美英的“国际协调”的方针。

  关于邓演达流亡国外期间的一些遗札 丘 挺 郭晓春

  一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党外亲密战友邓演达烈士,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深夜,惨遭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到现在整整五十周年了。他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坚贞不屈和殉难不苟的精神,是不朽的,是值得我们怀念的。

  邓演达在大革命时期,认真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参加北伐的政治、军事领导工作,支持农民运动和主张解决土地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菲律宾到中国 严中平

  (一)征服中国的狂想曲和窃据基隆淡水

  1492年哥伦布的发现和次年罗马教皇亚力山大第六分割地球的勅谕,把西班牙国王的胃口撑得很大,大到足以吞下非基督教世界的半个地球。1513年巴尔夏爬过巴拿马地峡,庄严宣告,他所谓的“南海”,无论水域、岛屿还是大陆,都归西班牙王所有。这时,所谓地理发现还没有走遍全世界,因而西班牙国王还不知道,他胃里要装的,除去已经发现的海岛、大陆和一大泡海水以外,究竟都有哪些大陆和海岛。

  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清朝统治集团最高层内部斗争概述 丁名楠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性的理解。当然,需要深入探索的方面和问题还是很多的,例如,关于这个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专著几乎完全阙如,有关的论文也寥若晨星,不能不说这是近代史研究中存在的许多薄弱环节之一。当权的统治者及其派系斗争,由于他们当时所处的地位,对历史是有影响的,尽管影响的大、小、久、暂各不相同。

  关于民族资本现代企业发生问题的讨论续──一封没有写完的信 江敬虞

  1964年4月至5月间,邵循正先生在《光明日报》《史学》双周刊第283和284号上,发表了一篇《论郑观应》的长文。我当时读了以后,曾经写过一封信,打算向邵先生请教。信没有写完就搁下了。最近整理旧稿,偶然发现这半截子信稿,觉得还值得续下去,并且把它发表出来。然而邵先生已经作了古人,我再想向他请教也没有机会了。这真是十分遗憾的。

  信的原文如下:

  邵先生:

  我拜读了大著《论郑观应》,得到不少教益。大著中指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可能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好时机”。

  国际银行团和辛亥革命 夏良才

  距今七十年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国内外各种矛盾空前激化,终于酿成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失败,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以往,我们在评述这些问题时,侧重于考察中国资产阶级的活动,指出了它在领导这场革命斗争中的历史作用,也分析了它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给革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这无疑是重要的,也是主要的;但仅止于此,又显得不够。因为决定事物性质变化的,是矛盾双方的运动。如果我们不太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主导方面──帝国主义侵略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具体活动和它的特点,我们就不容易把握住客观事物变化的全局。

  试论革命党人在民初政争中的策略 朱宗震

  前 言

  1912年4月,辛亥革命的结果,产生了统一的中华民国。封建帝制的复灭,议会民主政治的建立,一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中唤起了胜利的喜悦。孙中山说:“此次革命成功如此神速,实梦想不及”。就是比较激进、敏锐的一批革命党人办的《民权报》也表示兴高采烈:“数月以来,我国民馨香祷祝,日夜所仰望之政府,至是已崭然露头角,出现于东亚大陆,俾吾侪国民群享共和幸福,其一种欢欣鼓舞之状,已如久旱枯渴,骤获甘霖,足为二十世纪初开幕之中国贺”。

  沙俄在日本对华“二十一条”交涉中的态度 黄纪莲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把注意力集中到硝烟弥漫的西方战场,它们忙于相互厮杀,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乘机而来,于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图谋一举独霸中国。

  日本帝国主义这一新的侵略行动,引起西方列强的密切注意。它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二十一条”作出了各不相同的反应。

  沙皇俄国在一九○五年败于日本以后,一贯奉行同日本合作侵华的方针,三次日俄密约的

  签订,就是这一方针的具体化。

  《章太炎年谱长编》订补 胡珠生

  一九七九年十月出版的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一书,是研究章太炎生平及其思想和我国近代史的一本重要参考书。汤同志编辑该书,花过巨大劳动,一九六一年已写出草稿,修改三次,七七年又作较大修改,这样认真的态度是值得学习的。由于是在编校《章太炎政论选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的,主观上重视了网罗遗文、广事搜集、鉴定版本、反复推敲等工作,因此,收集的资料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确是比较齐全,也比较翔实。

  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成果──《辛亥革命史》评介 卞 哲

  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前夕,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上、中、下三册已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这部书受到我国史学界的重视,也引起了国外史学界的注意。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但在解放前,辛亥革命史被当作国民党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整理过一些资料外,实际上未曾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解放区以及国统区的个别同志也只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辛亥革命史的某些问题作过探讨。

  《彭德怀自述》简介 魏沛文

  《彭德怀自述》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自传。《自述》一书是学习革命传统的优秀读物,同时也是近代史资料的珍贵文献,它对恢复一些历史问题的本来面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自述》以十七余万字,分十五章系统概述自己从出生到1959年庐山会议六十年间的主要经历。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生于湖南湘潭乌石寨一个下中农家庭;八岁时家中无以为生,沦为赤贫户。他从小担负繁重劳动,当童工备受剥削。苦难生活使他锻炼出反抗压迫的叛逆性格。

  秋瑾入湘居湘考 郭延礼

  秋瑾婚前婚后曾在湖南住过一段很长时间,这已见诸多种史料。但秋瑾何年入湘?入湘后初居何地?至今仍无确论。现据有关著述,对秋瑾入湘居湘时间问题,略作考证。

  一、入湘时间

  关于秋瑾入湘时间,山石《秋瑾年谱(初稿)》作1890年(光绪十六年)。然据徐双韵(秋瑾学生徐蕴华,字小淑,号双韵)《记秋瑾》云,秋瑾1890年始随祖父离闽返故乡,次年(1891年)随父去台湾。由此看,秋瑾赴湘必在1890年之后。

  《辛亥革命大事录》的编者是廖宇春 于必昌

  《辛亥革命大事录》,草莽余生编,石印本。此书为世少见。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第八册的征引书目中收有此书,对其版本、藏家和内容都有简要叙述。但对其编者草莽余生是谁,却未作说明,今特对此作一考察。

  本书以时系事,记录了辛亥八月十八日至十二月二十六日,发生在全国的主要历史事件。最引入注意的,是有关“某君”的记载。例如书中写道:

  “(十月)二十四日,某君主推袁之策,志在以和平解决共和问题,遂偕同志孔庆塘、夏清贻由京到汉,运动第一军赞成之。”

  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 李永璞

  袁世凯做皇帝的天数,根据他复辟帝制的史实进行计算,因起算的日期不同,可有两说:第一说是从他于1915年12月12日承认帝位之日起至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之日止,共102天(即1915年12月份内合20天,1916年1月份合31天,2月份合29天,3月份内合22天);第二说是从他于1916年1月1日改元“洪宪”之日起至取消帝制之日止,共82天。以上两说,均不悖史实,合于惯例,皆可成立,但以第一说为宜。

  一九八○年国外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索引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资料室

  文章出处:《近代史研究》

阅读电子书返回顶部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4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2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