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刊物 > 《近代史研究》 > 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0-06-09 07:33:03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1期

  二、全文提要:

  论魏源 李 瑚

  今年农历三月初一日,是魏源逝世130周年。展阅遗篇,对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表示深切的怀念与崇敬。

  魏源早年崇尚程朱理学,后来从汉学家胡承珙学习汉儒家法,从经学家刘逢禄钻研今文经学,与龚自珍、董桂敷切磋古文辞,与姚莹、汤鹏等研讨时务。又长期在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江宁布政使贺长龄署中任幕僚。因此,他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经世致用思想强烈、擅长诗文写作的著名学者。鸦片战争中,魏源又了解到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对于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探讨。

  晚清“练军”研究 皮明勇

  晚清同、光年间,清政府为整顿绿营,强化防务,巩固其统治而建立“练军”。“练军”说到底仍是绿营的一种变化形态,它是当时兵与勇既矛盾又合流的特定产物,代表着晚清军制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近来有人开始谈论练军的情况,但迄今为止,尚无一个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有些提法也待讨论。本文试图就练军的起因、制度的沿革、各省的实际编练情况,做一综合性介绍和分析,进而就练军的实质、历史地位做一些评论,希望能得到专家同行的指正。

  论丁汝昌海上战役指挥失误问题──兼与戚其章等同志商榷 杨志本 许 华

  中日甲午战争有陆上和海上两个战场。中日海军在海上战场的交战,不仅拉开了战争的序幕,而且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中国海军在海上战场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结局。上述失败,其根本原因是清朝当局政治、外交的腐败和军事战略指导上的无能等。过去,史学界关于甲午战争史和甲午海战史的论著,对此已做了很多评析;但对海上战役,特别是海上战役的战役指挥所做的研究尚欠深入,并存在着一些有待商讨之处。

  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的演变和所揭示的问题 王来棣

  研究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时,不难发现他的自由平等观有某些自相矛盾之处。如1906年他在《军政府宣言》中声称:他的革命主张“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提出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战斗口号──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思想基础。但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特别是在1923—1924年中国国民党改组前后,他却一再强调:“中国革命党不主张争平等自由,主张争三民主义”。

  孙中山梁启超历史观比较论 杨念群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启蒙维新思潮的兴起,中国思想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变革过渡时期。近代中国“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遂渐渐摧落失陷”。各种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尤其是频繁多变的政治斗争和内忧外患,使一群群的启蒙先躯者和思想家在政治舞台上无法确立其久远的地位,虽一时春风得意,或一时叱咤风云,随即便如过眼烟云,大浪淘沙似地消失于历史的帷幕之后,只有他们流传下来的思想精华仍积淀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杨度 侯宜杰

  杨度早年主张革命排满,后走上君主立宪道路,1908年进入清政府任职,民国后拥护袁世凯称帝,1918年转赞孙中山革命,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历程曲折复杂。他在清末民初的思想与活动曾引起当时人们的密切注意,在社会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拟对其在清末的言行作一初步探析。

  杨度坚持的并非中间路线

  1907年,杨度主编的《中国新报》月刊出版刚半年,革命派的《复报》即发表一篇文章,对其政治倾向加以评论。

  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步幅──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述评 马 敏

  中国近代化运动是中国人不断打开眼界,走向世界的艰难曲折的历程,清朝末年兴起的商品赛会活动标志着中国经济被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意味着中国在走向世界的漫漫长途中跨出了新的步幅。各类赛会既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文明所具有的水准,也暴露了它自身存在的严重弊端和不足。通过赛会形式而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着弥足珍视的影响。本文拟对这些活动作一粗线条的勾勒和评说。

  论梁启超对早年毛泽东的影响 萧延中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甚丰、影响极大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那“笔锋常带感情”的政论文章,更是不胫而走,曾启迪了连续几代青年人。有人甚至说,“过去半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早年毛泽东在这一庞大的行列之中。

  本文拟以梁启超对早年毛泽东产生思想影响的历史时空为横截面,就微观的史实论证、宏观的结构比较及其综合的分析判断三个方面,作些粗浅的说明与探讨。

  《新潮》杂志综论 (香港)李杰泉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受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展开了一连串改革行动,给暮气沉沉的北京大学带来了一番新气象。在求新风潮的影响下,年轻的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加伦、徐彦之等出版了《新潮》杂志,对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进展,有重大的影响。罗加伦说:“《新潮》的英文名称是‘Renaissance’(文艺复兴),乃是表示我们的新文化运动很像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新潮》从1919年1月1日创刊,到1922年3月共出版12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与日本在华新角逐和日本侵华策略的演变 沈 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第一届政党内阁的首相原敬极力强调:“国际协调”;改革对华外交,实行“不干涉政策”。当1920年直皖战争、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时,原敬内阁、高桥是清内阁先后声明:“不干涉中国内争”,不准日本军人介入中国事务。国外一些论著把原敬对华政策称之为“不干涉政策”的滥觞。本文拟剖析战后美英与日本在华争夺再起的国际背景,论述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独霸中国计划受挫、“华盛顿体系”形成和中国五四运动兴起的新形势,不得不采取从“退”为进的手法。

  北伐时期的“迎汪”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 曾庆榴

  北伐战争开始后,南方革命阵营中曾发起一个“迎汪”运动。所谓“迎汪”,即迎汪精卫回国,恢复职务。从1925年下半年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常委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汪精卫,在1926年“三二○事件”中,已被迫弃职出国。“迎汪”运动的中心,就是请汪精卫回国,重新主持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工作。

  “迎汪”问题提出后,在北伐营垒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蒋介石、汪精卫本人,国民党内各派人士,共产党人及其影响下的许多革命群众团体,都介入了这一事件,并围绕这一事件开展了一场复杂、曲折的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的先声──“四一五”至“八一”前广东各地的武装起义 黄慰慈 姚传远 黄子云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从1927年4月15日到8月1日,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先后在全省40多个县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讨蒋武装起义,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先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此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给予正确的评价。本文试对这次革命实践的概况、特点、原因、意义和经验教训,作初步的探讨。

  共产国际的反右倾斗争与中国党的“左”倾错误 王廷科

  共产国际是一个强调集中统一,强调统一行动,而且在事实上是以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为核心的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中心。因而联共(布)发生的党内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对共产国际及其各国支部产生巨大影响。事实上,共产国际的反倾向斗争往往是从联共(布)党内斗争的需要出发的,是联共(布)党内斗争的“国际化”。既然共产国际的反倾向斗争是从苏联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各国党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也就会与别国党的实际情况发生矛盾。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发布的最早的宗教、土地和经济政策──再论波巴政府的历史地位 周锡银

  1983年7月,笔者在拉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藏族学术讨论会上提交了一篇名为《沦波巴政府的历史地位》的论文。该文着重评价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时在康北高原建立的波巴(藏族)自治政府的施政纲领和组织系统,论证了波巴政府的历史地位──党的民族自治主张在藏区的第一次实践,以及这种实践为后来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供的有益经验,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历史局限性。拙文发表后,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笔者根据新近发现的资料,就波巴政府的历史作用再作如下评述。

  中日战争初期纳粹德国“调停”活动内幕及其结局 杨玉文 杨玉生

  1937年7月爆发的中日战争引起了当时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纳粹德国从其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利益考虑出发,在中日战争初期采取了“中立”、“调停”政策。史学界对这段历史情况的研究尚少,本文愿对此做些粗浅的探讨,切盼前辈和同行们给予指正。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竭力扩充军备。中国资源丰富,市场广大,便成了纳粹德国扩充军备所需要的“经济伙伴”。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时,中国同德国的贸易额占德国全部对外贸易额的12%,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于第三位。

  宋子文主持下的上海区敌伪产业处理局 崔美明

  “上海区敌伪产业处理局”是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亲自主持下的敌伪产业接收机构,它是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最高统治集团力图整饬接收秩序的背景下成立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急切地希望获得敌伪遗留的巨额财富,企图以此作为发动内战的经费和发展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集团的物质基础。然而,它派出的军政接收人员却在各大收复区演出了“劫收”闹剧,不择手段地把敌伪产业攫为私有。

  惠廷关于苏联和中国革命研究 向 青

  艾伦·惠廷(Allen Whiting)现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他于1948年毕业于康乃尔大学,195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俄国研究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而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艾伦·惠廷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尤其是研究苏联和中国革命关系的专家,著有《苏联对华政策1917—1924》(1954年哥伦比亚大学初版,1968年斯坦福大学再版)和《新疆:是抵押品还是枢纽?》(1958年密执安州立大学出版),这两本书在资料占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关于芜湖租界章程 谢 青

  王铁崖先生编的《中外旧约章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同类书籍中,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资料书,对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我们也和石楠同志有着同样的看法,那就是“随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国内外有关档案的陆续公布,该书已显露出某些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除了石楠同志指出的情况外,个别地方还有“错收”和“错注”的情况,如《汇编》收录的《芜湖租界租地章程》,就是明显的例子。

  陈天华的《要求救亡意见书》及其被否定经过 杨天石

  许多著作都提到陈天华有一份《要求救亡意见书》,但史学家们迄未见到。1985年,我在日本外务省档案中将它找到了。原件为铅印传单,附于警视总监安立纲之给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的报告之后。

  1905年1月,日本《万朝报》译载德国某报的一篇文章,声称各国商业统计表关于中国领土已不列长城以北,承认其为俄国范围,“此实瓜分政策”云云。这一消息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引起了骚动。四川学生首先集会,有人提出《要求归政意见书》。

  抗战前十年国民党政府借过多少外债 王方中

  抗战前10年,国民党政府外债政策的重点是整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外债,但也借过一些新债。究竟借了多少,至今见到以下几种说法:

  贾德怀认为只有1931年美麦借款9,212,826美元和1933年美棉麦借款2,000万美元。李立侠的看法与此基本相同,只是两笔借款的数额略有差异。

  吴承明认为1931—1938年实际起债额为8,707万美元,其中财政借款3,584万美元,铁路借款5,123万美元。

  在华毙命的日军最高将领应是大角岑生 高晓星

  中国近代史体系体例学术讨论会简述 白宜傅

  “十九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综述 施立业

  近些年来,国内史学界关于十九世纪中国教案和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日益活跃,并开始出现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趋向。为了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1987年9月下旬,中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四川教案史研究会和安徽省历史学会共同倡议并与全国23个单位和团体在安徽绩溪县联合召开了“十九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72篇。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了认真的磋商。现将有关讨论情况概述如下。

  文章出处:《近代史研究》

阅读电子书返回顶部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6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2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