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0-06-20 16:15:19 ℃
二、全文提要:
晚清西学约议 龚书铎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学术文化逐渐深入中国,被称为“西学”。然而西学的传入和这一名词的使用,却早在明清间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之时。
耶酥会士来华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但也带来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他们在华期间,陆续撰译了一批书籍。徐宗泽据上海徐家汇书楼所藏部分,得出215种,其中属于宗教神学的约157种,关于自然科学、逻辑学、伦理修身等方面的58种。可以看出,耶稣会士的译著大部分是宗教宣传品,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科学的书籍为数不多。
试论道咸间经世派的“开眼看世界” 冯天瑜
清道光、咸丰年间,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打破中华帝国封锁的国门,宣布着东方农耕文明优胜地位的历史性终结。此间的经世派士人首先正视这一现实,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中国人。他们高扬“经世致用”的旗帜,力主“更法改图”,并“寻求异域之书,究其情事”,竞相“谈瀛海故实”以谋御外。道咸间经世派研讨泰西的努力始于林则徐,徐继畲、姚莹、梁廷枬等也是介绍西洋的前驱先路,而集大成是魏源,他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对近代中国及日本影响深远。
在华西人与中国早期近代化 陈 绛
和放多落后国家一样,中国是在西方国家的侵略下开始自己近代化的历程。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中国被迫向外部世界打开了它迟迟不愿开启的大门,中国人从此可以站在更广阔的空间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呼吁学习西方长技,为近代化的开展作思想上的最初酝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者在国内农民战争沉重打击和西方列强步步侵逼下,通过洋务新政,采取了若干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化措施。
鸦片战争前道光朝言官的禁烟论 朱金甫
鸦片战争爆发前,道光帝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禁烟运动,后世的治史者们,在论及这一时期的禁烟运动时,都对林则徐、黄爵滋等力主禁烟的爱国主义者无比推崇,对道光帝也有所肯定,这是完全应该的。但却很少有人对清廷言官所起的重要作用,给以应有的注意,这未免令人感到有所不足。为此,本文主要依据档案史料,略述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鸦片战争前道光朝的禁烟运动,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即:1.从道光元年到九年(1821—1829年)。
合信《西医五种》及在华影响 赵璞珊
多年前因工作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西方医学传入的问题,为此我浏览过一些有关书籍,其中英国人合信(Benjamin Hobson)的医学著作,我认为对推动我国近代西洋医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合信生平和著作
合信1816年生,曾在英国伦敦医院习医。1839年受伦敦会委派来华,初入澳门,协助威廉·洛克哈特(William Lockart)从事医务,根据容闳所著《西学东渐记》记载,容闳少年时即在澳门从合信(本文作者按:原书译为“霍白生”)在医院工作两个月。
黄遵宪外交思想初探 陈 铮
黄遵宪是清末炽烈的爱国者、锐意革新者、著名的新派诗人和研究日本历史的开拓者,对他的政治、文学和史学方面的建树,学术界已有较多论述,本文试对他的外交思想和若干外交实践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专家学者。
“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的外交思想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东海公、法时尚、任斋主人、水苍雁红馆主人、布袋和南、公之它等。
“义和拳教”钩沉 路 遥
引 言
“义和拳”是义和团的最初组织形态,它同“大刀会”、“神拳会”等一起成为义和团运动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义和拳”组织的原生形态及其演变,将有助于对义和团运动性质、特点的深入探讨。众所周知,义和团运动乃是具有强烈时代性的爱国运动,但它所采取的却是旧式农民运动传统的反抗斗争方式。在这场运动中,民族性与时代性是那么不协调地胶合在一起,致使多年来史学家对它作出种种不同的评价,至今仍争讼不休。
清政府在义和团时期的人事变动 李德征
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朝政局动荡不安,中央政府的人事变动十分频繁。我想对这一时期清廷高级职官的人事变动作点具体考查,并以此为据来看一看晚清政局在惊涛骇浪中的颠簸走向和发展趋势。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曾把整顿吏治、改革官制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裁减机构,淘汰冗员,怒撤礼部六堂官怀塔布、许应骙、堃岫、徐会沣、溥頲和曾广汉,并将久在总理衙门任职的两位大臣李鸿章和敬信也赶了出去。
《强权与民声一民初十年社会透视》 章开沅
序 言
民初十年是亟需研究而又研究不足的十年。已有的研究的成果,多半是侧重于一人、一事或某个集团、某次运动,而很少能把十年作为一个时段,从社会变迁的总体上来观照与阐析。本书作者力图改变既往的研究格局,从“传统到变革(现代)”切入主题,从发展学的审视角度阐明民初十年──中国现代化发端时期的政局、政体、实业、思潮、教育、民运等社会层面的变迁、特征、功能及其效应。通过对人民群众反强权、争民主、要求思想解放、探索救国真理的论述,揭示中国真正的出路与归宿。
两本《胡汉民评传》的同与异 徐宗勉
胡汉民的一生可以说始终置身于中国近代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从正面和反面给历史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迹。可是,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史学界竟然没有客观地研究、评述胡汉民的论著,大陆如此,台湾亦然。单就大陆史学界而言,过去一般都把胡汉民看作是反共老右派,因此也就不屑去研究了。其实,即使是反动人物,也应加以研究,客观地说明他如何反动,何以反动,这有助于认识历史的全貌,有何不好?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中国近代民族形成的进程 姜义华
1924年1月27日、2月3日、2月10日、2月17日、2月24日、3月2日,孙中山每周一次、连续六周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和行动方略。对此,许多论文和专著已经作了考量。本文试图从一个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不同角度,即中华民族的近代命运、中国近代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总体构想及其内在矛盾作一扼要的剖析,希望能将它放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天地中去加以评价。
孙中山与基尔特社会主义 夏良才
孙中山一生曾接触过社会主义各种流派,他对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亨利·乔治的单税论、费边社会主义、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摩里斯·威廉的社会史观、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等学说,都有所涉猎,并评论说:社会主义“其中流派极多,有主张废资本家归诸国有的,有主张均分于贫民的,有主张归诸公有的,议论纷纷”,是一种“狠繁博的科学”。一次大战以后,孙中山对传入中国的基尔特社会主义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介绍最近发现的几封孙中山和宋庆龄的信 〔美〕李又宁
钱玄同古史研究论略 李可亭
具有疑辨精神的钱玄同,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斗士,他不仅在文学、文字、音韵、经学诸方面颇多建树,同时又是“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古史的疑辨方面从方法到成就都卓然一家。本文试略论之。
疑辨精神渊源
在清朝道、咸以前,统治中国学术思想界的主要有两大派:宋学和汉学。宋学即宋明理学,标榜程朱,讲纲常名教,性命义理。汉学是宋学的对立物,追寻汉代经学,从事文籍考据,在乾、嘉时达到鼎盛。
江亢虎的“新民主主义”研究 汪佩伟 李炤曾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使用“新民主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中国社会党的首领江亢虎。然而,江氏“新民主主义”的涵义,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却是大相径庭。江亢虎的“新民主主义”,是本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制度改造说中的一个空想论,是一个具有社会民主主义色彩的改良主义政纲。长期以来,人们没有给它以必要的重视,更谈不上认真的研究,从而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一片空白。
胡汉民与“非常会议” 金以林
1931年的中国政坛上,风云变幻,以蒋介石囚禁胡汉民为导火线而发生的“非常会议”事件,是当时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最突出的政治事件。事件的演变过程,充满戏剧性的场面,接连出现许多人们意料之外的转折。在这以前的几年中,蒋介石和胡汉民之间曾经建立过亲密的合作关系。当李宗仁、唐生智、冯玉祥、阎锡山等发动一次又一次反蒋战争时,胡汉民始终坐镇南京,帮助蒋介石料理后方的“家务”。
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 张魁堂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由当时形势所决定的。西安的三个方面(张、杨和共产党)都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南京方面虽然以戴季陶、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喧嚣一时,以国府名义调兵遣将,下令讨伐张学良,但以孔祥熙、宋氏兄妹为首的主和派力主和平营救蒋介石,赢得了国民党左派、元老派(包括原西山会议派的成员)和各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国际上,英、美、苏均反对我国继续内战。蒋介石也了解到谁不抗日谁就会被抗日的怒潮席卷而去的形势。
关于国民党政权向日本索赔问题 孟国祥
自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发动了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据1946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不完全统计,仅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达313亿美元,间接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及海外华侨所受的损失;中国死伤军民1040万,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馁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日本战败后,理应对中国赔偿,然而,中国所遭受的损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其原因何在?
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桑 兵
为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中山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联、广东省历史学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2月3日至8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的筹备与召开,得到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著名海外华人青年实业家姚美良先生的全力赞助。来自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和美国、苏联、日本、波兰等国的学者175人应邀到会,共提交论文107篇。论文选题内容广泛,包括1.鸦片战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与发展道路。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苏位智 刘天路
由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山东省社联和山东大学主办的“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7日至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100多名国内学者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和波兰等国的28名外国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共提交著作和资料集5部,论文80篇。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简要综述如下。
义和团运动的社会、文化背景
注重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是近年来义和团运动研究的新趋向,这次会议的主题即确定为“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与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皖南事变学术讨论会简述 京 中
载泽奏闻清廷立宪“三利”平议 罗华庆
史学界曾长期将清末预备立宪定性为“政治骗局”,重要根据之一是,载泽出洋考政回国后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提到立宪有三大利,即“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批判者说,这立宪“三利”和盘托出了载泽等人主张立宪的真实用心:假饰立宪抵制革命、巩固专制统治。笔者认为,上述论点仅立足于字面,若由表及里地剖析,可较为准确地把握立宪“三利”的实际内含,进而客观地认识和评估清末“预备立宪”。
民初政党史辨误二则 李书源
1912年10月成立的民主党是由共和建设讨论会、国民协会、共和促进会、共和统一会、民国新政社、共和俱进会等六政团合并而成。其中的共和俱进会成立于何时何地,史著说法不一。谢彬著《民国政党史》及杨幼炯著《中国政党史》均含糊其词,称之为“以北方为中心”的团体,陈旭麓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则注为“1912年成立于北京”。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工具书和有关论著,如《中国政党词典》、《中国近代军阀史词典》、《中国近代政党史》等,也大都沿袭此说。
从运用档案、回忆录资料想到的 赵秀昆
笔者近年来因参与一些现代军事史的研究活动,深受档案保存完好、整理有序、研究成果丰富之惠。但另一方面,感到有些档案、专著、回忆录等资料,相互矛盾,莫衷一是;根据个人亲历,感到有的记载失实,不能反映当时历史的真实面貌。其所以致此,个人认为有以下诸种原因:
一、档案本身存在有虚构性和浮夸性。民国时期各统治集团,为了制造舆论和某种需要,往往有无中生有或浮夸过度的措施和文件。
美国国家档案馆(总馆)解密战略情报局档案 陶文钊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在京成立 《抗日战争研究》即将创刊 京 中
学术会议简报两则
中法战争史
由广西社会科学院等八个单位联合举办的中法战争史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20日至25日在广西桂林市和蒙山县召开,与会者60余人。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基隆之役评价 与会者普遍认为,此役的影响远远超出基隆,甚至关系到整个战局,其地位不可低估。同时,有的代表根据法国档案,结合中国的公私撰述加以考证,指出将1884年8月5日至6日的首次基隆之战说成清军大捷是不切实际的。
文章出处:《近代史研究》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3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