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0-07-04 17:13:53 ℃
二、全文提要:
中国近代工程图学的引进及其教育 刘克明
本文简述明清之际中国工程图学发展的概况及其内在缺陷,近代工程图学基础理论的建立,着重探讨洋务运动中,中国工程图学的引进及其教育的特点。
明清之际中国工程图学发展梗概
中国古代工程图学的发展和成就有着其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工程图学无论是机械制图还是建筑制图、考古制图,都曾创造过人类文明史上堪称空前之举的奇迹。制图工具不乏规、矩、钩、界尺等几何作图器械,亦有丝绢、纸张、笔墨的发明与应用。理论方面亦不乏数学的指导,各种投影方法,缩尺概念已经应用于图样的绘制之中,并能成功地应用组合视图来表达各种复杂的对象。
开埠初期上海游民阶层研究 周育民
上海自1843年开埠之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开始由传统的封建性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在这一过渡的过程中,怎样控制和消纳因为城市经济发展而吸引来的以及因其他原因而纷至沓来的各色人群,这是清朝封建统治者所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在上海开埠初期涌来的各色人群中,有商人、有买办、有其他职业人群,但游民的数量无疑是很多的。近代的“游民阶层”,是指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传统社会中游离出来的那部分人口,他们是长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通过从事不正当的职业以谋生,并通过拉帮结伙而形成的尚未被社会消纳的社会群体。
近代溺女之风盛行探析 徐永志
在我国历史上,溺女之风一直存在。不过,各个时期其表现程度有差异。近代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与确立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异常尖锐,溺女之风因而极为盛行。然而,目前史学界对此问题尚无专题研究,有些相关论著也语焉未详。实际上,溺婴与“两种生产”(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密切关联,实为中国社会史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有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根据搜集到的一些尚为有限的史料,爬梳整理,以成是篇,愿就教于史学界同志们。
晚清国粹派与社会学 郑师渠
以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诸人为代表的晚清国粹派,与其时许多先进士人一样,在不同程度上都初步形成了包括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新知系统。因之,与传统士人相较,具有全然相异的宇宙观和价值取向,知人论世,视野开阔,既怀批判的精神,又富有开拓求新的激情。理解这一点,是避免简单否定国粹派及其国粹思潮的一个重要前提。
本文重在探讨国粹派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吸纳,并就正于贤者。
论辛亥前梁启超的民族主义 闾小波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伟大的民族主义者。活跃于20世纪前后的梁启超也是其中的一个。他对民族主义的理论阐述和斗争实践在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民主运动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辛亥革命前梁启超的民族主义作一初步的探讨。
梁启超民族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
在梁启超的思想中,反对民族压迫、追求民族独立自主的民族主义倾向不仅十分明显,而且始终一贯。但是,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的斗战策略却因时而变。
孙中山的国家观与欧洲“主权国家”学派 夏良才
在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中,有关国家问题的论述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一生为建立新型的理想国家而奋斗,在流亡海外从事革命活动到创建民国,从成立南方革命政权到撰写三民主义等重要论著,曾结合对欧美各国政治制度的考察和比较研究西方国家学说的各类著作,先后提出过“民族国家”、“直接民权”、“万能政府”等设想,从而形成他特有的国家观。
张作霖与郑家屯事件 车维汉
1916年8月13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郑家屯事件,是日本趁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妄图以军事暴力压迫中国承认其二十一条,进而吞并“满蒙”,所实施的一个严重的侵华步骤,是15年后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的一次预演。在这次震惊中外的中日交涉中,时任奉天省督军兼省长的张作霖对于日本的侵略行径本来进行了抵制和斗争,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却未能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广州国民政府述论 曾庆榴
本文所称广州国民政府,系指1925年7月至1926年12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建立的政权。它作为“党治”的产物,即作为国民党的政治信念、政权理论和治理主张的体现,其政权行为相应表现出复杂的状况,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政治,产生复杂的影响。
“正式政府”
广州国民政府,是由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改组而成的。1925年春孙中山病重之际,国民党中央已有改组帅府之议,拟将未来的政府改为合议制。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社会后果 张 瑛
大革命辉煌的历史画卷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晶。但是,1927年春夏之交,正当大革命蓬勃发展之时,国民党以残酷的“清党”运动,使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给中国带来了灾难性的社会后果。
第一, 生机勃勃的中国大革命被葬送。
中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第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使中国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并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第二是彻底肃清一切封建残余,根本摧毁地主阶级的私有土地制度。
“满蒙铁路交涉”与日奉矛盾的激化 习五一
20年代中叶,中华大地上掀起了空前的民族解放风暴。民族解放的火炬烈焰熊熊,烧灼着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执掌北京政府权柄的奉系军阀,与在东北、华北占有重大侵略权益的日本统治集团,在民族解放风暴的冲击下,磨擦此起彼伏,矛盾日趋激化。日奉矛盾成为北洋末年政坛风云的热点之一。其间,云谲波诡,一波三折。1927年夏至1928年春,日本政府接连向奉系发动“满蒙铁路交涉”的攻势。这场索取筑路权的外交战,成为当时日奉矛盾冲突加剧的焦点。
30年代中国政治出路的讨论 黄道炫
30年代前半期,是中华民族即将进入到关系民族生死存亡大搏斗的前夜。在这艰危的环境中,如何摆脱危机,为中国寻求一条政治出路,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同政治派别,不同思想群体的人们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答案。30年代上半叶所发生的关于中国政治出路的讨论,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要求。
中国政治出路的讨论,涉及面十分广泛,30年代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民主与独裁问题进行。
论宋庆龄反对国际绥靖主义 唐宝林
1931年“九·一八”之后,宋庆龄在积极参加国内抗日斗争的同时,运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广泛联系和影响,努力争取外国援助。在这个过程中,她与西方国家的对日绥靖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3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的统治都陷入困境。日、德、意帝国主义国家了为摆脱困境迅速法西斯化,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英、法、美等民主国家,却是“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思潮泛滥,在统治集团中绥靖派占了上风,对日、德、意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中立”政策。
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评《中国近代社会史》 侯样祥
山西大学历史系的几位青年学者,在乔志强教授主持下,花了近10年苦功进行研究,数易其稿,终于完成的《中国近代社会史》,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什么是社会史?社会史的学科体系怎样?多年来,一直是中外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西方,从本世纪初起,人们即给社会史下有许多定义,但直至今天,仍没有一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在我国,社会史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直至今天仍在探索之中。
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全面总结——罗尔纲新著《太平天国史》评介 茅家琦
太平天国史学一代宗师罗尔纲同志的新著《太平天国史》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一部长达150万字的巨著,综合了罗老42年研究太平天国史的独特成就。正如刘大年同志在“序一”中所说:“它不止在著者的研究工作中是带总结性的,在新中国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中也可以认为是带总结性的。”也正如汤象龙教授在“序三”中所说:“它将象一座太平天国革命史的大厦一样,陈列在中外各图书馆里,并将在千百年中为无数青年学生和学者所传诵。”
《东北工人运动史纲》读后 刘明逵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齐武著,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东北工人运动史纲》,是论述1866—1949年间东北工人运动的一本专著。
东北工人阶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身受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者、资产阶级、封建势力、地方军阀的多重压迫。70多年以来,东北工人运动走过了曲折复杂的道路,它是中国工人运动历史上条件最困难、斗争最艰苦的一章。
199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述评 汪朝光
1991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颇为活跃的一年。只要回溯一下近代史,就可以发现,《辛丑和约》、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九一八事变,这些或震动当时或影响后世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本世纪最初几个年代的起始。如果再往前追溯,还有那扬搅动了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也发生于年代之初。因此,历史本身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每逢某年代的初始,自然也就成了近代史研究的丰年或“大年”。再加上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百家争鸣空气活跃,使中国近代史研究更显得生机勃勃。
1991年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进展 曾景忠
1991年抗日战争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筹备,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于1月正式成立。由该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的《抗日战争研究》学术季刊于9月创刊。9月中旬,该学会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社会科学院在沈阳市联合举办了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8月初,南开大学举办了第二届抗日根据地国际学术讨论会。
记台北“黄兴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 张海鹏
今年5月9—10日,“黄兴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在台北政治大学行政大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我们大陆学者一行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张海鹏、尚明轩,湖南师范大学文史研究所韦杰廷)应邀出席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会后还访问了几处学术单位。这是大陆学者第一次正式赴台参加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实现了大陆学者赴台的历史性突破。
海峡两岸“孙逸仙思想与中国现代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本 刊
1991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索引(中文部分)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文章出处:《近代史研究》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6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