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0-08-13 19:22:51 ℃
二、全文提要:
清末民初经济伦理的资本主义化与经济社团的发展 虞和平
工商经济社团是一种追求工商经济利益的群体组织,由具有某种共同利益关系的分散而众多的经济单元和个人联合组成,旨在保护和谋求成员的利益。因此,工商经济社团的发展是以社会经济成份主体的改变和公私经济利益的分化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工商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民众个人和经济单元的经济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相分离,并取得合理合法的地位,拥有自我利益保护和利益追求权利的条件下,经济社团才能发展起来。?
近代上海与长江流域商路变迁 戴鞍钢
长江流域是近代中国经济重心之所在,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在1843年开埠后,以其地理、经济等综合优势,很快取代广州,跃居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并因此有力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的社会近代化进程,同时也对长江流域这一广袤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开埠前,受中国封建社会内向型生产、流通结构的制约,上海虽拥有明显的地理优势,但与长江沿岸各地缺乏直接的密切的经济交往,整个长江流域也呈现各地方性市场相对分隔、彼此间经济联系单簿的基本格局,
林则徐吏治研究 萧致治
林则徐在40年的宦海生涯中,无论在何地,也不论做何官,对于国政民瘼,无不殚精竭虑;他严于律己,廉洁自持,其清德在清朝官场中尤属难得。?
一、无一事不尽心,无一事无良法
竭诚尽力,随事加倍认真,是林则徐勤于政务的突出表现。清朝统治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官吏不理政事,疲玩成风,已成“不治之症”。这些人“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材为何物”。?
近代基督教在浙江 沈雨梧
1840年以后,英美等国的基督教传教士相继踏上中国领土,深入全国各地发展教会势力,辐射基督“福音”。这些传教士在华活动的面很广,涉及到军事、政治,特别是文化教育出版和慈善事业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中,他们在各个方面对中国都有影响。对于这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完全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探索其活动规律,这对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国情,研究世界历史,都是不可缺少的。?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 王庆成
1984年春,我在伦敦英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件英国驻华使馆起草的“中日台湾条约”草稿。这是过去未知未见的。?
1874年5月,日本政府借口琉球漂民在台湾被“土番”杀害,出兵侵入台湾,烧杀焚掠,企图霸占台湾的“番地”。清政府以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赴台巡阅,以经理战备,又由总理衙门与日本公使交涉。?
盟友和对手──香港对日作战中的中英关系 莫世祥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由先前援华抗战的海外基地,变成直接对日作战的疆场。自此开始的3年零8个月的香港抗战,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香港开埠百年来唯一的一次可歌可泣的正义战争。在此期间,中英两国围绕香港抗战和战后归属问题,展开合作与较量。公开的军事盟友与幕后的外交对手,成为这一时期中英关系的全景写照。对此加以检讨和反省,其意义不言而喻。?
国民党与三青团的关系及其矛盾之由来 贾 维
拙文《三青团的结束与党团合并》曾经指出:党团矛盾的激化是导致三青团结束的直接原因。实际上,党团矛盾从三青团产生起就已经存在,并贯穿了三青团的整个发展过程,对三青团本身和整个国民党政权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那么,党团矛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怎样演变和发展?它的根源和实质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分析和回答。?
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 罗志田
关于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学界已有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但文学革命主要人物之一的胡适晚年以为,文学革命“这一运动时常被人误解了”。周作人则更早就指出:对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世上许多褒贬都不免有点误解。”这些当事人的看法,应该可以扩大到整个新文化运动。?
胡适曾说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政治干扰”,后者因前者的干扰而“夭折”,晚年尤乐道之。这在今日几乎已成为讨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关系都要引用的一段话。?
胡适的宋明理学观述评 董根洪
1919年,胡适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从而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纪元”。然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纲只论及先秦古代哲学(故后改称《中国古代哲学史》)。以后,胡适又写了《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对中国汉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而对他所称的宋明清“近代哲学”,胡适却没能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不过他花了很大精力,写出了《记李觏的学说》、《王荆公的有为主义》、《戴东原的哲学》、《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颜李学派的程延祚》、《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等一系列力作。?
闻一多与“大江会”──试析20年代留美学生的“国家主义观” 闻黎明
20年代中叶,随着工读实验和无政府主义的破产,国家主义一度成为流行于中国知识阶层中的一种思潮。这种既不赞成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也对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政策持有异议的思潮,在大革命失败后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
不过,最初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却是由于受到“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激励,方鼓吹国家主义的。这些人提倡国家主义,是基于真诚热烈的爱国情绪,而非出自意识形态的分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献身的闻一多就是突出代表之一。?
觉醒前的狂热──论“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两个口号 李永昌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最终觉醒,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因而这个运动以其划时代的意义而载入史册。但是就在这个民族大觉醒的前夜,中国人民曾经经历了一个极短暂的历史狂热时期。这段时期大约从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处理战后问题的14点建议传来逐渐开始,11月停战协定签字协约国取得战争胜利达到高潮,直到1919年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为止。可以说,这段时期是在两个口号的标志下度过的,这就是“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
唐才常入两湖书院时间考实 郭汉民 陈宇翔
唐才常曾在湖北两湖书院学习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是他的思想从传统旧学转向变法维新的重要阶段。目前史学界都认为唐才常入两湖书院学习的时间是1894年春,即甲午战争爆发以前。《唐才常集》的编者在该书《前言》中说唐才常“1894年春,考入两湖书院,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该文集附录有唐才常胞弟唐才质所撰写的《唐才常烈士年谱》,所记如是:“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二十八岁,春间公考入两湖书院肄业,应课文字,切中时弊。”
张謇何时辞去农商总长职务 朱 英
民国初期出任北京政府的农商总长,是张謇一生中直接参与国家行政事务,执掌实业管理大权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他曾主持制订和颁行了20余种经济法规,对于推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近代中国经济法制的建设,都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因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与肯定。关于张謇出任这一重要职务的时间,有关史料的记载非常清楚,是在1913年的10月,史学界对此也无异议。但是,对于张謇何时辞去农商总长职务,却有多种不同说法,实有辨明之必要。?
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8旅是第一支北伐先遣队 黄德林 吴东华
关于大革命时期北伐军先遣队问题,多数论著均认为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也称叶挺独立团)。例如有的著作写道:“与此同时,吴佩孚在南方又联合孙传芳和川、贵、滇西南军阀围攻广东革命根据地,并首先出兵湖南。广东国民政府为打破此围攻计划,在6月初,派国民革命军第4、第7、第8军各一部援湘,而以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的第4军独立团为北伐先遣队。6月5日攻占攸县,首战告捷,揭开北伐战争序幕。”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形成过程考析 陈金龙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一个用来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完整概念。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史学界早几年有过热烈讨论,认识基本上趋于一致。至于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史学界尚无专文考察。特别是究竟何时开始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概念,说法颇不一致。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资料,拟对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作一简略的考析。?
“半殖民地”这一概念首先是由列宁提出来的。1915年7—8月,列宁在《社会主义与战争》一文中,已使用了“半殖民地”这一概念,并明确把中国列为“半殖民地”国家。?
民国地方史的开创之作──评吕伟俊主编《民国山东史》 郭德宏
我是山东人,又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但对山东的历史并不熟悉,因此总想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关于山东地区中共党史、革命史方面的书虽然不少,可是一直找不到一本全面介绍山东近现代历史的书。近日读了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吕伟俊教授主编的《民国山东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使我了解了过去所不知道的许多情况,满足了多年来的一大心愿。? 关于中华民国史的研究,过去长期不受重视,直到80年代才比较广泛地开展起来。而在民国史的研究中,近年来通史、专门史成果出了不少,地方史著作则付阙如。?
韩国的中国现代史研究现状与前景 〔韩国〕裴京汉
(一)
众所周知,韩国的中国学研究从传统时代(近代以前)起就非常活跃,直至今日,韩国的中国学或中国史研究仍很受重视,就中国史研究而言,现在韩国的150所四年制大学中,每所大学至少有2至3名教授从事中国史研究,这样算来,全国就有400余名中国史教授。如果再加上比教授人数还要多的讲师、研究者以及分散在专科学校和初、高中学校的研究人员的话,那么,全国范围内,少说也有100余名学者正在从事中国史研究。如果再算上比中国史研究者人数多得多的中国语文学和中国哲学等其他中国学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的话,其数字也必会明显增加。?
1990—1995年台湾、香港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索引
1990—1994年(续)
设立历史图书评论基金联合改进历史图书评论启事
关于本刊若干技术处理的规定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3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5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