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刊物 > 《近代史研究》 > 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0-08-13 19:52:23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6期

  二、全文提要:

传统人口的性别与年龄结构  姜 涛
性别与年龄结构,属于最基本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系统。因为两者的划分,一是基于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区别,一是基于人自出生成长直到衰老死亡的自然过程。它们都是人口自然属性的表征。然而,无论是性别结构还是年龄结构,又都是作为群体而存在的人口才具有的性质特征。具体的个人只能拥有或男或女一个性别,而人口却可以拥有男女两个性别。一个人若非夭亡总可以遍历自幼年起直至老年的不同年龄阶段,但在某个特定的时点,他(或她)又只能被划分在某个具体的年龄组之中;而唯有人口,才能拥有按种种不同特征指标划分的年龄结构。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各地犹太人概貌  房建昌
对于近代来华的犹太人和犹太教,我们了解很少,国内外也缺少这方面论著,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和宗教史的空白。实际上,近代来华的西方人中有的就是犹太人,只是一般不加区分罢了。仅在中国近代革命史或中苏关系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就有:1922年以苏联全权代表身份来华的越飞;小时在哈尔滨生活过,1923年以代理外交人民委员会身份来华,后又出任首位苏联驻华大使的上学拉汗;1923年来华任孙中山先生政治顾问的鲍罗廷;1926年随共产国际代表团来上海,1930年再次来华,翌年操纵了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扶植了王明的米夫。

 


从香港华商的兴起看海内外华人经济的交融(1840—1949)  张晓辉
五口通商后,香港逐渐成为远东地区新兴的商业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转运站,也是联系海外华侨与祖国大陆的桥梁。香港华商就是在内外交流过程中兴起的,它既沟通了国内和海外市场,又融合了海内外华商的力量,在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一、香港华商主体的来源
(一)早期香港华商主要源自大陆
近代香港居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带。100余年内,曾出现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内地人口、资产迁港潮流。

 


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贷  黄立人
  近代中国以农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状况如何,始终是制约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变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抗日战争这个非常时期,国统区的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状况如何,对于国民政府在抗战大后方维系其统治,支撑战时经济,坚持长期抗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国民政府比较重视改善战时国统区农业经济,力求增加大后方农业生产,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行农贷、调剂农村金融,即是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

 


《陈明侯将军》序  张海鹏
陈隽先生、佟立容女士所编纂的《陈明侯将军》一书告成,推我写序。我与此书有些许关系,难以辞谢。
陈干,字明侯,山东昌邑人,中国同盟会会员。幼年家贫,16岁离家闯关东时,寻觅辽沈一带甲午战场遗迹,深感国家受辱,人民遭难,即投身于挽救国家危难的事业。此后,他往返于东北、山东各地,开办学堂,启迪民智,努力培养革命思想,组织推动,不遗余力,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了许多奠基的工作。武昌起义以后,组织淮泗讨虏军北伐,著有成绩。此后,他奔走于北洋各派系之间(未任正式职务),又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

 


再论天津教案的起因与性质——兼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津门篇  朱东安
清同治九年五月(1870年6月)天津民众为什么要火烧望海楼教堂,殴毙法国领事?被视为“此案关键所在”的迷拐幼童一节,究竟是无根之谣,还是证据确凿的事实?这本是多年来早已弄清的问题,且为后来发现的资料所证实。笔者在撰写《曾国藩传》一书时,有关津案经过即据此草就。唯碍于题例,于原始资料未曾大段征引,且当时亦未感到有此必要。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此事提出不同看法,尤其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专辟《名毁津门》一章,造作大量情节,对此案作出新的解释。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的历史作用——兼与黄德林、吴东华同志商榷  梁汝森 肖健玲
  《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发表了黄德林、吴东华同志的《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8旅是第一支北伐先遣队》一文(以下简称黄吴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又有黄吴二位《北伐先遣队应首推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八旅》一文,属同文异题),笔者拜读后觉得有的问题值得商榷。黄吴文说:第7军第8旅(钟祖培旅)“5月初,第15团团长尹承纲奉命率所部出发”,“钟旅其余各团随后跟进”。而叶挺独立团则于“五月一日……为北伐先遣队,从广东省肇庆、新会出发,开始北伐”。

 


陈寅恪佚文《吾家与丰润之关系》试考  张求会
  “吾家与丰润之关系”是陈寅恪最后一部著作《寒柳堂记梦未定稿》的第四章。《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完成于1965至1966年,1969年陈寅恪去世,此后文稿一直未能面世,直到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寅恪文集》时,《寒柳堂记梦未定稿》才作为附录,收存于《寒柳堂集》之末。据整理者蒋天枢所作题识,原稿除“弁言”外,共七章,“曾由助教黄萱缮写誊清稿两份,大都在混乱中佚失”。附印于《寒柳堂集》的是:“弁言”、第一章“吾家先世中医之学”、第二章“清季士大夫清流浊流之分野及其兴替”、第六章“戊戌政变与先祖先君之关系”。散佚的四章分别是:第三章“孝钦后最恶清流”、第四章“吾家与丰润之关系”、第五章“自光绪十年三月至二十年十一月间清室中央政治之腐败”、第七章“关于寅恪之婚姻”。

 


关于邓演达的生年  陶季邑
  长期以来,海内外一致认为邓演达是1895年3月1日(清光绪廿一年二月初五)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永湖乡鹿颈村(现属惠州市)。其根据主要是杨逸棠和季方二人的著作,杨和季都是邓演达的生前友人,一起共过事。但是,杨逸棠1926年与邓演达相识,季方则1924年与邓相识,时间都不算是早期,他们关于邓演达生年的记载只可供参考,还不能作为完全可靠的证据。笔者以为,邓演达本人所留下的材料和其他旁证材料更值得重视。

 


新版《曾国藩全集·奏稿》的整理经过及其史料价值  成晓军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一位具有重大影响而又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关于他思想言行的功过是非问题的评价,一直是学术界争议颇大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除了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之外,对于曾国藩本人著述的发掘整理和全面利用,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笔者作为多年参与整理新版《曾国藩全集》的一个成员,谨就《奏稿》部分的整理经过及其史料价值作些叙述。错误之处,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访日归来谈商会史研究  虞和平
我于1996年10月25日至12月23日,赴日本东京大学作了一次短期访问,就近代中国商会研究的有关问题与日本学者交流,并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现就日本的商会研究和资料状况,以及本人由此而想到的中国商会研究问题,谈一些看法。
日本学者对中国商会的研究,开始于六七十年代。小岛淑男在1960年发表的《辛亥革命时期上海的独立与绅商层》一文已经涉及商会;曾田三郎在1975年发表《商会的设立》一文,仓桥正直在1976年发表《清末商会与中国资产阶级》的论文。

 


1994—1996年台湾、香港、澳门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1996年国外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含1994—1995年补充部分)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阅读电子书返回顶部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