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刊物 > 《近代史研究》 > 内容正文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0-09-17 15:57:29  

  一、阅读全文(点击):《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二、全文提要:

  台湾法律地位的扭曲──英国有关政策的演变及与美国的分歧(1949—1951)  王建朗

  [内容提要]日本战败后,台湾回归中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英美政府对台湾地位的变更并没有提出任何疑问。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前景越来越明朗,英美对台政策开始发生变化。为了防止中共占领台湾,英美都提出了在对日和约缔结之前,台湾在法律上还是日本领土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美态度一度出现转变,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准备接受中共占领台湾的现实可能。朝战爆发后,美国对台政策再次发生转变。英国尽管仍表示要遵守开罗宣言的承诺,将台湾交还中国,但最终不得不把它与朝鲜问题挂钩,而暂时回避了履行开罗宣言的责任。在缔结对日和约的过程中,英国曾坚持应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参加,并在和约中规定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但在美国的反对下,英国最终退让,英美达成国共双方均不参与和约签署、和约只言日本放弃台湾主权而不明文交给中国的妥协。50年代初英美围绕台湾地位的讨论充分表明,台湾地位问题的提出是冷战背景下人为的产物。?

  [关键词] 英国 台湾地位 政策演变 与美国的分歧

  1932年中国对苏复交的决策过程  鹿锡俊

  [内容提要]中苏复交之所以一再蹉跎,既有国民政府在形势判断和内外政策上的错误等主观原因,也有当时内外环境本身的困难尤其是苏联外交政策的两重性等客观原因,同日本的破坏则并无多大关系。在对苏复交的整个决策过程中,国民政府始终对“复交”与“联苏”严加区别,而最终促使它决定无条件复交的根本原因,不在联苏制日,而在阻止苏联亲日疏华及承认“满洲国”。就整体而言,如同对苏联当局的举措不应全盘肯定一样,对中国当局所作的应对也不可一概否定;在批判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的顽固性的同时,不能忽略它在维护国家主权上所具有的积极性。?

  [关键词]外交 日本观 苏联观 国民政府 对苏复交 中日关系 中苏关系 日苏关系

  张謇与江苏谘议局  耿云志

  [内容提要]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在清末即为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声望甚隆。他参与创立预备立宪公会,集中了江浙一带乃至全国有志于改革的绅商及知识界的一批代表人物。张氏积极参与了江苏谘议局的筹备工作,谘议局成立后,被选为议长。张謇领导江苏谘议局为建设立宪政治的地方基础做了许多工作,并与思想顽旧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张謇以江苏谘议局为依托,还展开了联合各省谘议局进行国会请愿以及要求改革财政等活动。?

  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参加立宪运动、领导江苏谘议局也是如此。张謇也是一位稳健的改革家,他抱定和平改革的宗旨,秉持“尽其在我”,“得尺则尺,得寸则寸”的方针,不激不随,努力做去。?

  [关键词]张謇 江苏谘议局 预备立宪

  从“杨月楼案”看晚清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动  李长莉

  [内容提要]1873年上海租界发生了一起良贱为婚案件,此案引起民间人士在《申报》上展开了一场争论。这一争论反映出当时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动中,关于良贱等级身份观念、乡党关系与宗族观念以及法律公正观念的变化,揭示了社会平等观念、家庭独立观念及依律执法观念等近代趋向的社会伦理观念的演生轨迹。生活方式的变动是这些观念演生的社会基础,非正统的民间伦理是其内在源流,而把西方作为富强榜样,则使这种观念变动与学习西方的近代社会变革相联系,反映了与西方近代社会伦理观念相汇合的趋向。

  [关键词]社会伦理 近代观念 上海 身份 宗族 法律

  战后上海美国电影市场研究  汪朝光

  [内容提要]美国电影一向垄断中国进口影片市场,战后美国电影在一度销声匿迹后卷土重来,利用种种有利条件,重又占据了上海电影市场的垄断地位。然而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国产电影业的复苏,上海电影市场的情况也在逐渐变化,尤其是在当时特定的经济环境下,美国电影原本赖以扩张的基石──拆账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并成为阻碍其发行的因素。因此,1947年以后,美国对上海的电影输出数量急剧减少,其在上海电影放映市场所占份额也逐渐下降。这一趋势与战后美国对中国全方位的渗透与控制有所背离,于此可见历史的复杂性与多视角观察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国电影 上海电影市场 拆账制

  近代华北集市的发展  龚关

  [内容提要]清末到民国前期是华北集市的一个重大发展时期,表现为集市数量大幅度增加,集市网络层级结构更加分明,其功能也有重大变化。同时,这一时期也正是华北地区集镇的勃兴时期。集市的发展和集镇的勃兴同步进行,集镇的勃兴并没有使集市黯然失色,集市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既是华北地区在近代尤其是清末到民国前期商品化快速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也是华北区域市场发展迥异于江南地区的一个特点。

  [关键词]近代 华北地区 集市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  黄正林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推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边区政府颁布了农业、工业、商业、金融、财政、税收、交通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经济法规体系。这些经济法规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它是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抗战时期领导经济、组织经济、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因此,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主张。抗战时期边区经济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规范了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保护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合法权益;并为新中国经济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经济立法 政策内容

  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概述  张海鹏

  一、晚清政治史研究没有热点 在对与晚清政治史有关的近200篇文章作了检索之后,一个总的感觉是1999年的晚清政治史研究没有明显的研究热点。比较而言,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值得重视。

  戊戌变法100周年过后,戊戌维新运动继续成为本年度晚清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据不完全的统计,本年度发表的与戊戌维新运动相关的论文不下80篇,是晚清政治史研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个领域。

  “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黄春生

  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史学会于2000年9月7至9日在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波兰、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及内地的150多位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向会议提供论文100多篇,围绕近代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的众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  杨奎松

  解放战争期间苏联是否向中共提供了军事援助,提供了多少援助,这个问题历来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引人注目,却又长期得不到确切答案的问题。而在我们自己避而不谈的时候,我们却无法避免前苏联公布它所掌握的资料,更无法避免中国和世界的读者会去相信它的资料。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这个问题渐渐变得不那么敏感了。一些回忆录的出版和一些档案文献资料的公开已经或多或少地涉及这方面的情况,当年曾担任过东北局重要领导的陈云也曾公开表示过不能因为强调自力更生,就否认苏联在东北问题上给予过重要帮助的意见。

  近代中国博览业的先驱陈琪及其著述  蔡克骄

  《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和1999年第4期分别刊载了梁碧莹教授的《民初我国实业界赴美的一次经济活动──中国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和马敏教授的《有关中国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几点补充》两篇文章。文章依据国内报刊资料和国外英文档案资料,对中国参与此次盛会的情况作了较细致的评述,但对中国赴美赛会监督兼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陈琪其人以及陈琪与中国近代博览业的关系着墨不多,对陈琪所撰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一书也未曾提及。笔者拟在此作一补充介绍,以期说明陈琪在中国近代博览会史上的地位,以及陈琪著述的史料价值。

阅读电子书返回顶部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