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0-10-07 15:56:58 ℃
二、全文提要:
《上海俄文生活报》与布尔什维克早期在华活动 李丹阳 刘建一
[内容提要]《上海俄文生活报》是1919年由谢麦施科等倾向社会主义的俄侨在上海创办的,约在1920年初获得苏俄政府资助。是年春,肩负建党使命的吴廷康一行不仅以该报编辑、记者的身份来华,而且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设在报社内。从此,《上海俄文生活报》不仅成为东亚书记处拥有的一个宣传工具,也成为布尔什维克在华活动的掩护机关。由于报社成员协助隐蔽在报社内的苏俄、共产国际派遣人员,从事在华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活动,整个报社作为一个群体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发挥了特殊作用。1922年底,因来自俄国的资助终止而导致《上海俄文生活报》的停刊,但报社许多人员仍继续为布尔什维克工作。?
[关键词]《上海俄文生活报》
中国往何处去:1930年前后台湾的左右论辩 谢国兴
[内容提要]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在中国大陆与日本大为流行,当时处于日本统治之下的台湾受此影响,社会文化界研究谈论社会主义之风亦盛,并进而影响社会与政治运动的发展。1926年至1931年间以《台湾民报》及《台湾新民报》为战场,文化人陈逢源代表右派,求学中国大陆的许乃昌、蔡孝干,以及台湾社会文化运动的健将蒋渭水(先右后左)代表左派,在中国未来应该走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曾有过延续数年的辩论,其中也涉及台湾的未来前途问题。这场论辩与台湾当时社会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纷扰与分裂同时进行,厘清其经过与分析其时代意义,除了有助于理解台湾地区历史文化与中国大陆的互动之外,对思索中国当代历史进程,亦具启发参考价值。?
[关键词]台湾社会主义运动 台湾文化协会 台湾民众党 陈逢源 许乃昌 蔡孝干 蒋渭水
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孙中山对新文化派的回应 桑兵
[内容提要]五四运动以后孙中山反驳有人用世界主义反对其提倡民族主义,具体所指,外部渊源主要是英国的罗素、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和德国的社会主义者马克思,内部则几乎涵盖国家主义以外新文化阵营各个派系的代表,甚至包括一度倾向社会主义的国民党人如戴季陶等。世界主义自清末取代以天下观为主导的大同思想进入中国,由于“西方”在中国人的观念世界中地位日益上升,以及欧战宣告国家主义破产,世界主义在以西为尊的新青年中渐成流行趋势。经过与外力压迫下不断高涨的爱国情绪相融合,形成“世界的国家主义”或“世界主义的国家”观念,与孙中山改造后的民族主义虽有分歧,亦存在沟通的基础。随着民族危亡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新文化派重新回到民族国家的立场。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取舍,始终是困扰后发展国家的两难选择。?
[关键词]孙中山 世界主义 民族主义 新文化
试论清末新政时期政区变革的几个问题 李细珠
[内容提要]政区变革是清末新政改革的一部分,政区变革的得失是清末新政成败的一面镜子。本文探讨清末新政时期的苏淮分省以及察哈尔、热河、绥远、西康建省问题,具体考察各种建省动议的前因后果,以期为观察清末乃至民初的相关政治变革问题提供一个视角。
[关键词]清末新政 行政区划 江苏 蒙疆 川边
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湖州双林镇为例 赵世瑜 孙冰
[内容提要]自宋元至明清,中国的工商业市镇有了较迅速的发展,而明清江南地区的市镇发展尤为研究者瞩目,但在这样一种从乡村脱胎而来、却又没有在帝国行政体系占据一席之地的新型聚落中,权力的组合与运作究竟如何进行,我们的认识还较模糊。通过发生在晚清湖州双林镇上的风波,并由此回溯该镇的各种权力资源自明代以来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地方宗族、士绅、民间祭祀组织、外来人口以及官府在处理矛盾冲突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看到后起士绅把持的慈善组织──崇善堂日益凸显的核心作用,从而透视区域社会的权力变迁。?
[关键词]市镇 权力网络 双林镇
20世纪上半叶天津娼业结构述论 江沛
[内容提要]本文在概述天津娼业历史沿革的同时,从公娼业的变迁与构成、娼业人员群体构成、娼业行规、娼业经营与收支分配、暗娼业活动特征等方面,对20世纪上半叶天津市娼业结构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试图从社会史角度透视娼业的变动规律。在娼妓、窑主、嫖客的构成及其生活实态等问题上,揭示出与以往认识有所不同的特征;并认为,在近代中国,娼业的存在首先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其次才是一个伦理问题。?
[关键词]娼业结构 公娼 暗娼 嫖客 天津 近代
清末广州居民的集庙议事 邱捷
[内容提要]在清末报纸有关广州的新闻报道中,“集庙”是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组。所谓集庙,指的是某一个街区的居民在街区的庙宇中议决处理本街区的事务。街庙通常有固定的收入,而绅商则是街区的领袖人物。“集庙”讨论的问题包括本街区的公益事务、解决各种民事纠纷、处理被获案犯、向官府提出街区的要求或申诉。官府往往会把一些事件交坊众集庙议处,而坊众有时也会集庙抗议官员、团勇、警局的不公对待。广州的街区组织和坊众集庙议事的方式,对研究中国的“市民社会”,相信会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清末 广州 集庙 市民社会
“迷拐”、“折割”传闻与天津教案 董丛林
[内容提要]“迷拐”、“折割”传闻,对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教案的发生来说,不只是一般性诱因,更是重要且直接的激发因素。该案的清方主办人曾国藩,曾一度把查究有关传闻内容的虚实作为办案的关键,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中的“迷拐”传闻没有查究清楚便悬置起来,最后不了了之,遗留下百年谜局,但也不妨把对有关传闻的可能性的解析作为诠释津案的要项之一。?
[关键词]迷拐 折割 传闻 天津教案 张光藻 曾国藩
陈独秀早年事迹的新资料 邬国义
(一)《励学译编》(TheTranslatoryMagazine)是20世纪初我国早期翻译刊物之一,1901年4月3日(光绪二十七年二月望日)创刊,在苏州出版。这一月刊为吴县汪郁年、戴昌煦等所倡设的励学译社主办,“采东西学术、格致诸学”,各译全书,分期连载;发行所在苏州胥门内养育巷北女冠子桥墩,并在上海、无锡、安庆、杭州、南昌、南京、江阴、日本等地设有代售处。据《励学译编》第1期载,安庆代售处及代售人是:“安庆,南门内名利栈隔壁陈仲甫先生”。至第2期(光绪二十七年三月望日,1901年5月3日出版)以后改为:“姚家口藏书楼何春台先生”。第5期之后作“姚家口皖省藏书楼”。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1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3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