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0-10-07 16:19:05 ℃
二、全文提要:
严复与何启──两位留英学生近代化思想模式的探讨 林启彦
[内容提要]严复、何启二人,先后在19世纪70年代留学英国,留学的时间几乎同时。严复留学时间颇短,而何启时间较长,但似乎并无机会碰面。前者习海军,后者习医学及法律。回国后,二人有不同的事业发展。何启以香港为基地,施展其所学之长,服务香港社会,成为一位重要的华人领袖,对香港的民政建设,建树良多。严复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并积极介绍西方的学术思想,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们二人有关中国近代化的改革蓝图,从提倡的初始即出现不同的取径,从而显示两种不同的近代化模式。严复认为英国的盛强,不在其船坚炮利,而在其学术之至真和风俗之至善,他深受斯宾塞学术思想的影响,视民质的提升为强国的根基,以自由主义的学术思想启蒙国人。力倡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用渐进的方式使中国社会迈向文明进步,最终成功近代化。何启熟悉英国的政情,深叹其政制之美,视英国的强盛与进步之基乃其政治上的公平、自由和民主。力主中国应修明内政,引进英国各项先进的政经制度以为中国改革的张本,期望清廷通过政制的全面革新来实现近代化的目标。严复以西学来改造中国,取态是温和而缓进的;何启以西政来革新中国,取态是迅猛而急进的。
[关键词]严复 何启 留英学生 近代化思想
梁启超论新民德与国民生计 李长莉
[内容提要]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借鉴西方社会经济理论,运用量化分析和经验实证方法,对于国民生计、国民职业与民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生计憔悴之逼迫”是造成国民道德腐败堕落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民德与国民生计的进步为正比关系,“生利”与“分利”是衡量民业价值的标准,使占人口半数强的分利之国民变为生利之国民是改造国民道德的一条途径等一系列新认识。这些认识开拓了从民生入手改造民德的新思路,也开启了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民德问题的新学理,给后人认识民生与民德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学术上的启示。
[关键词]梁启超 新民说 国民生计 国民道德 科学方法
从援今文义说古文经到铸古文经学为史学──对章太炎早期经学思想发展轨迹的探讨 刘 巍
[内容提要]章太炎的经学立场经历了从“援今入古、以古统今”到“专宗古文”的演变,而《訄书》的修订正是其经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期。孔子为“良史”说的宣示,从孔子、左丘明、司马谈及迁父子到刘歆之学一脉相承的“历史之学”的新谱系的建构,“六艺皆史”论的发轫,意味着章太炎独立的新古文经学的奠基。其前后变迁呈现出“从援今文义说古文经到铸古文经学为史学”的清晰轨迹。这与章氏跨越“纪孔、保皇二关”的政治反思、“民族主义”的学理建构、“中国通史”的编撰所体现出来的“经学的史学化”的努力等因素息息相关。
[关键词]章太炎 康有为 晚清经学今古文之争
中国红十字会经费问题浅析(1912-1937) 张建俅
[内容提要]中国红十字会主要的财源有三:捐款、会费、政府补助。其中捐款是该会最为重要的经费来源,因此为何募款及如何募款便成为该会在募捐时相当重视的议题。在募款的理念上,同胞爱、积功德乃至人道主义,都曾经被提及,民国初年积功德的诉求,似乎更为有效。会费则是另一个重要的财源。中国红十字会在支出方面,大致有灾难救济、医疗卫生、战地救护、国际救援、推动会务、投资理财等项。对投资理财的重视,是该会有别于传统慈善组织的特点,对于结余经费不再只是消极储蓄保值,而是积极投资以期获利。
[关键词]红十字会 慈善组织 救济 募捐
侵华日军军风纪研究——以第十军为中心 程兆奇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作为否认侵华日军暴行的更进一步表现,日本不断有人对日军军风纪大加称赏。由于日方文献在战后遭到了大规模焚毁,而日本又一直有人不承认事发当时中国和西方文献的客观性,使得这一并不遥远的既成史案在日本成了混沌的疑谜。然而,即便据侵华日军仅存的第十军和中支那方面军法务部日志(后者所录案件亦以第十军为主)及近年面世的第十军法务部长日记等有限的文献,仍可证明日军所到之处进行了频繁的强奸、杀人、放火、抢劫,所谓日军军风纪特优的论调完全经不起日军自己留下的文献的检验。
[关键词]日军 第十军 法务部日志 军风纪 暴行
民间传统借贷与农村社会经济——以20世纪初期(1900-1930)赣闽边区为例 温锐
[内容提要]对20世纪初期即苏区革命前赣闽边农村民间传统借贷的状况、运作及其与社会经济关系的重新考察表明,当地的农村民间借贷关系不仅具有普遍性,利息也不是学术界长期所认定的那么高,而且它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性,其具体的运作则具有很强的市场趋向性。同时,边区民间传统借贷的负面作用也是明显的,民间借贷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而是政府如何加以规制与调控的问题。
[关键词]20世纪初期;赣闽边;民间传统借贷;市场趋向性;农村社会经济;政府规制与调控
民国时期方志搜求热考述 张升
内容提要 民国间的方志搜求热,持续时间大约从民国初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这一时期的方志搜求,主要是采用购买、征书、接受赠送这几种传统的方式,但又有所发展与创新;方志搜求热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当时学风的变化、资政与修志的需要、外国对中国方志的利用、地方图书馆与藏书家对乡邦文献的重视等因素的影响。持续了20余年的这次方志搜求热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造成了书市的变化、方志外流严重、方志专目的兴起、重印方志的繁盛等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民国 方志 搜求 图书馆 藏书
回首杂忆 汪敬虞
民国议会史研究述评 薛恒
清末民国年间日本对华调查报告中的财政与经济资料 陈锋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