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编辑部 2020-11-12 17:10:45 ℃
本期目录
·专题论文·
浙粤学人与汉宋兼采——朱一新《无邪堂答问》论学旨趣解析 於梅舫(4)
何以心系中国——基督教医疗传教士与地方社会(1835-1911) 胡 成(16)
晚清直隶的查学和视学制度——兼与日本比较 汪 婉(34)
党政商在民众运动中的博弈——以1928至1929年的北平为中心 齐春风(52)
红军与中央苏区创建初期土匪问题研究 张 永(66)
蒋介石对汪精卫叛国投敌之处置 孙彩霞(84)
“一二·一”运动时西南联大教授会出席情况简析 于化民(95)
收入增长与结构性贫困:近代冀中定县农家生活的量化分析 李金铮(105)
·问题讨论·
关于中条山战役过程中国共两党的交涉问题——兼与邓野先生商榷 杨奎松(121)
·学位文选·
民国时期的平民住宅及其制度创建——以北平为中心的研究 唐 博(133)
·读史札记·
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 黄岭峻(144)
也谈三海工程与海军衙门经费 陈先松(155)
本期摘要
[标题]浙粤学人与汉宋兼采——朱一新《无邪堂答问》论学旨趣解析
[作者]於梅舫(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博士后)
[提要]沟通汉宋以达学问胜境乃有清一代直至民国时期学界前贤一直努力的志业,因各家学力深浅与贯通程度不一,其眼中的汉宋实有不同,故兼采汉宋的做法往往各异。认识各家的异同高下,须在其所持言论之外,探求其人在兼采汉宋时取径与办法的不同。晚清学人治学,沟通汉宋蔚为风气,尤以江浙、广东为盛,后者颇渊源于前者,而又自具特色。晚清名儒朱一新,学出浙江诂经精舍,主讲于广东端溪、广雅等书院,与浙、粤两大学术圈关系极深,其学问交往,可资认识浙粤学人兼采汉宋的异同。朱氏治学路向以回复不分汉宋为高明,同时代的学人不加辨析,多把他看作广东陈澧一派,未必符合朱一新的自许。后人受此观点影响,所写学术史,难免偏差。以朱一新的言论为据,探寻其论学的语境与针对的事实,接近其论学的旨趣与本意,可以显现朱一新对于浙粤学术的认同或疏离,进而借此展现浙粤学人汉宋见解的同异与处理汉宋办法的高下。
[关键词]朱一新 陈澧 《无邪堂答问》 沟通汉宋 不分汉宋
[标题]何以心系中国——基督教医疗传教士与地方社会(1835—1911)
[作者]胡 成(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提要]在近代来华的基督教医疗传教士的记述中较多地记载了他们初到一地,虽曾遇到当地士绅和官府的排斥,却也得到一些普通民众的热心帮助;随着熟悉和了解程度的加深,他们与中国地方社会、普通民众多能成为和睦相处乃至相扶相助的邻里和街坊。此外,由于基督教医疗传教士在华的社会生活条件优于西方,医疗工作得到当地社会和普通民众的高度尊敬和慷慨捐助,致使他们很多人“心系中国”。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医疗传教士在中国社会取得成功,并非仅由于西方近代医学在治疗方面的优越及其个人的奉献精神,还在于中国作为一个高度世俗化的社会,普通民众的质朴、良善和地方社会的慈善传统。更重要的是,中国地方社会和普通民众对基督教医疗传教士的接纳和善待,深刻影响到这些随不平等条约而强行闯入的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重新认识和文化反省。
[关键词]中外交往 基督教 医疗传教士 西方近代医学 地方社会
[标题]晚清直隶的查学和视学制度——兼与日本比较
[作者]汪 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提要]近代中国地方视学制度虽源于欧美、日本,但“省视学”的职权范围不仅超出了对教育的内在事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指导、监督的一般定义,扩大到教育的外在事项(校舍、校具、学校财政),而且有权检查各地学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各地办学经费收支等等。特别是“省视学”兼及人事权,对于不称职的教员、学堂管理员甚至劝学所总董(县视学),可商由提学使即行撤换。这一方面反映了此制度建立伊始,对职能、权限的界定模糊;另一方面也符合清朝试图通过地方“视学”以加强中央对地方教育控制之本来目的。
[关键词]晚清教育 地方视学制度 查学
[标题]党政商在民众运动中的博弈——以1928至1929年的北平为中心
[作者]齐春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提要]在国民党统治北平的起初二年中,北平市党部领导的民众团体商民协会以中下层商人的代表自居,积极推动民众运动,与北平商界上层发生了两次激烈的冲突。在冲突中,国民政府和北平地方军政当局与商界上层站在一起,反对市党部及商民协会的主张,双方呈对垒态势。市党部与商民协会由于没有实际权力,其目的常常难以达到。国民党中央对市党部的要求则虚与委蛇。中央、地方各党政机关对这些纠纷的态度和处理手法不同,缘于国民党内存在着新旧之争、党政之争,其根源是“打天下”、“坐天下”的路线之争。
[关键词]党权 政权 商权 民众运动 博弈
[标题]红军与中央苏区创建初期土匪问题研究
[作者]张 永(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提要]土匪问题是红军和中央苏区创建初期的重大问题。国共分裂后共产党遭到血腥镇压,残存的力量撤退到偏远山区坚持武装斗争,这些蛮荒地区通常有众多的土匪武装。当时中共军队很弱小,收编土匪武装可以迅速壮大革命军队,土匪成分在早期红军中占不小的比重。但收编的土匪武装必须经过艰难的信仰和组织改造,才能成为真正的红军,而不能充分改造的部分则不得不通过严厉清洗解决。通过收编、改造、清洗三个步骤解决土匪问题的过程,显示出共产党依靠信仰和组织的力量,能够把动荡农村中复杂、落后的庞大人力组织起来,创建具有坚定信仰和严格纪律的新型军队。依靠这样一支军队,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政治秩序,并最终通过农村包围城市主宰了中国的命运。
[关键词]土匪 红军 中央苏区 共产党 信仰 组织
[标题]蒋介石对汪精卫叛国投敌之处置
[作者]孙彩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审)
[提要]蒋介石对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处置,贯穿于汪逃离重庆潜入越南河内、在南京建立伪政府的全过程。在汪出走河内阶段,关于蒋的处置,在一些问题上尚值得商榷。在汪筹建伪政权过程中,蒋实施的处置,彻底揭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和汪精卫的卖国嘴脸。汪从此失去了曾被寄予的号召力和权威。这期间,蒋还接应日本的和谈,使日本的蒋汪共组政权的计划落空。
[关键词]蒋介石 汪精卫 抗日战争
[标题]“一二·一”运动时西南联大教授会出席情况简析
[作者]于化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提要]昆明发生“一二·一”学生运动期间,西南联大教授会先后召开过9次会议。教授会会议的出席率,是反映联大教授参与运动程度的参考标尺。通过对5个学院100多位教授出席会议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出席率与运动前后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一般在40%到50%之间。这一现象反映了教授会的内部情形相当复杂,并为准确认识教授会在运动期间的作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关键词]学生运动 西南联大 教授会
[标题]收入增长与结构性贫困:近代冀中定县农家生活的量化分析
[作者]李金铮(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教授)
[提要]20世纪上半期冀中定县的农家生活状况,为近代中国农民生活水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例证。在此时期,农家收入有所增加,但因占有或耕种土地面积的不同,又有一定的阶层之别,只是这种差别不是特别悬殊而已。农家收支水平也有些微改善,但入不敷出的农户仍占一定比例,显示了总体平衡和部分不平衡的实态。农家生活如以恩格尔系数衡量,几都属于绝对贫困型。但与恩格尔定律有别的是,收入较少、处于饥饿状态下的农民,其恩格尔系数并不必然高于收入较高的家庭,食品比例的增加反而意味着生活的改善。由此,恩格尔定律应做一定程度的调整。当时的人均摄入热量和蛋白质,以现代营养学标准衡量,虽有一些差距,但不是很低。当然,更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即:食品消费结构的严重失衡,如食粮占绝对优势,且以杂粮为主,肉蛋、调味品极为少见,这显属低级生存性消费。农民的穿着也非常糟糕,居住以土房居多,卫生条件极其低劣。诸如此类,恐怕是农民营养指标尚可但寿命仍然很低的原因。总之,所谓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或不断恶化的观点皆值得进一步推敲。
[关键词]关键词 定县 收入增长 恩格尔系数 结构性贫困
[标题]关于中条山战役过程中国共两党的交涉问题——兼与邓野先生商榷
[作者]杨奎松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提要]以往研究1941年中条山战役①的著作论文并不少见,但研究到中条山战役过程中国共两党的交涉及其相互态度问题的,却只读过刘贵福的一篇。②因为刘文占有资料有限,因此多少有点语焉不详。近来读邓野《日苏中立条约在中国的争议及其政治延伸》③一文,见有专节讨论,而且引述了多种国民党方面的史料,尤其是文章注意到,中共的一切政策策略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对谁有利,对谁不利”这一标准,眼光独到,颇具新意,读后很有收获。不过,邓文注意到国民党对中共抗日态度发生怀疑,同时却又根据毛泽东当年说国民党用“激将法”引诱八路军参加作战的说法,得出蒋介石此举是“一石二鸟之策”,说蒋的目的是“中共如果出兵,可以消耗其实力,如不出兵,则以放弃抗日立场之名,从政治上打击中共”。甚至说,日本人这时是一面大举进攻国民党守军,一面却主动配合重庆朝野对中共的攻击,故意散布“中共与日军不冲突”的消息,“为重庆朝野攻击中共提供口实”。最后则认为,因为毛泽东“识破”了蒋介石的“激将法”,日本攻晋南的中条山,毛泽东却执意要部队到晋东南和冀南去作战,“就是不在晋南”配合国民党守卫中条山战略根据地,从而使“蒋之激将法失效了”。依据史料分析论证,得出某种分析或结论,是很正...
[关键词]
[标题]民国时期的平民住宅及其制度创建——以北平为中心的研究
[作者]唐 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秘书处主任科员)
[提要]民国时期,南京、汉口、北平等城市为缓解低收入市民居住困难,由政府出资,选定地块,兴建租金低廉的平民住宅。这是国民政府寻求解决城市住房短缺、房价过高难题的一种带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尝试,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思路和见解。特别是北平市还制订了有关平民住宅的地方法规,设置专门机构,实现了政府对廉租住房在分配、使用、修缮、征收租金、维持秩序等方面的有效监管。然而,由于政府财力所限,平民住宅出现供应严重不足、居住资格监管不力、居住环境恶劣和物业管理滞后等问题,其建设没能坚持和扩大,其制度也逐渐形同虚设。
[关键词]民国 北平 平民住宅 制度创建
[标题]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
[作者]黄岭峻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提要]民国年间,问卷调查之于中国,尚属新鲜事物。即使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知识分子,此种方法也较少使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群体的政治态度时,较多地是根据个人的言论与媒体的观点来得出一个相对普遍的结论。这多少要冒一些以偏概全的风险。当然,问卷调查亦非灵丹妙药,它在测试广度方面的功效远大于测试深度方面的功效。不过,由于其罕见,如有发现,便显得弥足珍贵。2008年3月,笔者在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的特藏室(Special Collection of YDSL),查阅“北美中国学生基督教联合会”(Chinese Students’Christian As-sociation in North America,简称CSCA)的档案时,发现一件该联合会相关人士于1948年组织实施的问卷调查资料,调查对象为当时在北美留学的所有中国学生,调查内容则为这一群体关于中国政治的看法。就知识程度而言,中国留美学生可谓当时中国知识群体的精华,他们的政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亦可反映中国知识群体之上层的一般态度。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这一罕见资料介绍给读者,以图对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尤其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研究有所助益。一、关于此件资料此件资料...
[关键词]
[标题]也谈三海工程与海军衙门经费
[作者]陈先松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提要]三海的修缮是光绪中叶规模较大的皇家工程。关于三海工程与海军衙门经费的关系,叶志如先生认为,海军衙门于光绪十六年十月之前共拨借银229万余两,光绪十六年十月之后垫放了前期工程拖欠银66万余两,并在正常岁修及万寿庆典中又拨借了约141万余两,总计共拨借银约436万余两。①这一结论为多数学者认同。②笔者认为,叶先生统计含混,且忽略海军衙门拨借款的归还情况,其结论似有欠妥之处。一、光绪十六年十月前的海军衙门拨借款三海工程的兴修始于光绪十一年(1885)五月初九日,至光绪十六年十月止,为工程修建的第一阶段。此期间挪用海军衙门经费的数额,叶文有如下表述:“奉宸苑工程处从光绪十一年四月至光绪十六年十月……从神机营、海军衙门借拨白银二百二十九万余两。”③那么,叶文中229万余两的统计数据又是如何得来的呢?叶先生另文刊布了其搜集的三海工程大修史料,内有一件光绪十一年四月开工至十六年十月止各项收发银两数目清单。笔者摘抄其中包含“神机营”或“海军衙门”字样的进项如下:(甲)“神机营奏拨修理围墙银十万两”;(乙)“神机营、海军衙门借拨银六十五万两”;(丙)“由海军衙门借拨夫匠加钱银十七万五千八百三十五两”;(丁)“由海军衙门先后借拨...
[关键词]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3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5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