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编辑部 2020-11-13 08:13:17 ℃
目录
专题论文
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郑师渠 (4)
“权力外移”与晚清权力结构的演变(1855—1875) 王瑞成 (28)
复杂性与现代性:晚清检疫机制引建中的社会反应 余新忠 (47)
战后之疫:1944-1947年滇西鼠疫研究 曹树基 (65)
晚清海关洋税的分成制度探析 陈 勇 (76)
美国军方对华态度溯源 ——第15步兵团之研究 王成勉 (88)
问题讨论
论康有为从经古文学向经今文学的转变 ——兼答黄开国、唐赤蓉先生 房德邻 (100)
政治风向与基层制度:“老区”村干部贪污问题 徐进 杨雄威 (115)
读史札记
清代存留养亲与农村家庭养老 周祖文 (129)
书评与文评
孙中山形象建构与政治文化史研究 ——评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 李里峰 (137)
学术综述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会议学术组 (145)
“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 ——第四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黄鸿山 朱从兵 (156)
关于举办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2012)的通知 (159)
书讯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128)
内容摘要
[标题]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作者]郑师渠
[摘要]1919—1924年,杜威等五位外国名哲来华讲学,实为欧战后西学东渐的文化壮举。讲学在助益思想深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思想界的分化与演进:其一,对其时中国反省现代性思潮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为梁启超等所谓“东方文化派”理论观点的形成与文化诉求提供了立论的依据,进而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中国思想界思维空间的展拓,增加了内在的张力。其二,五四后新文化运动最终归趋“以俄为师”的社会主义,其在思想层面上的展开过程,也明显地打上了名哲尤其是杜威与罗素讲学的印记。至于泰戈尔讲学受到了中共的抵制,杜威与罗素受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于自己的观点与学说有所修正,则反映了名哲讲学与中国思想界间的互动。
[关键词]五四 外国名哲 中国思想界 新文化运动
[标题]“权力外移”与晚清权力结构的演变(1855—1875)
[作者]王瑞成
[摘要]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辛酉政变三个相继发生的重大事件,促成了湘军、淮军和总理衙门等一系列新制度的创设。这一制度创新的共同特点是王朝应对外部危机而采取的横向分权,在体制外形成新的制度和权力中心,并与共同的对手之间构成三角权力制衡,呈现权力外移而非权力下移的特征。在战时体制向常规时期体制的过渡中,曾国藩和所统湘军走上战后复员老路而趋于衰微;左宗棠和李鸿章则在变化了的大环境下,寻找到自强新目标,将战时外移的权力延展到新的体制外新机制中。最终,以李鸿章和淮军为核心的洋务体制,整合了由内转外的各种新势力和新制度,形成与王朝旧体制并存的双轨制结构,并在与外国势力抗衡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权力架构。由此可见权力外移而非权力下移才是甲午战争前权力结构变动的主导趋势;而中国内部纷繁曲折的制度创设和权力结构变动是这一时期历史之变最重要的内涵,也是晚清史真正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湘军 淮军 总理衙门 权力结构 洋务体制
[标题]复杂性与现代性:晚清检疫机制引建中的社会反应
[作者]余新忠
[摘要]对检疫这一源自西方并具有一定横暴性的“现代”防疫制度,晚清大多数官员和士绅精英,尽管对具体做法不无微词,但基本上还是将其视为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促进国家现代化的爱国和进步之举;而民众往往由于自身的利益受损而心怀不满,甚至进行反抗。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观念的保守与进步,其实还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和权力关系。虽然检疫制度不无防疫的效用,但亦非以追求健康为唯一指针,同时也是种族、财产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者,基于自身的利益,以科学和文明的名义,将相关的举措强行推之于社会全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利益和权力色彩。卫生检疫带给中国社会的,不只是主权、健康、文明和进步,同时也存在民众权利和自由在卫生和文明的名义下被侵蚀和剥夺的事实。
[关键词]晚清 卫生检疫 社会反应 权力关系 现代性
[标题]战后之疫:1944—1947年滇西鼠疫研究
[作者]曹树基
[摘要]1944—1947年滇西鼠疫之流行,在当时被认为源于缅甸境内,或源于日军的细菌战。但1940年代公共卫生调查的证据并不能支撑这一结论,而1950年代的疫情调查,也没有认同这一说法。在1950年代中期鼠疫自然疫源地理论形成之前,人们对于一个地区鼠疫疫情的寂灭与复活,相当不解,遂将鼠疫疫情归咎为境外缅甸或日军散布的细菌。当时的调查员,为了使其调查符合这一预设的主题,不惜强解调查资料。这一研究中的缺失,为近年来鼠疫史研究中民族主义思潮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鼠疫 滇西 抗日战争
[标题]晚清海关洋税的分成制度探析
[作者]陈 勇
[摘要]海关洋税被视为经制外的新增税项,晚清政府开始有意将其纳入经制管理的轨道,但未能实行。在财权下移的背景下,洋税的“尽收尽解”使关税收支确数成为一个“未知领域”,中央不得其详。分成扣款促成外籍税务司全面介入中国关税的征收,在关权受损的同时,也使清廷得以“以税司之报告,核监督之账目”,基本解决了关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按税课之盈绌,坐扣经费之多寡”的经费提取原则,在将海关经费纳入正式经费系列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关税分配过程中存在的“激励不兼容”状况。晚清政府的汲取政策,特别是清末的财政摊派,导致分成制的破坏。分成制的运作显示了晚清中央政府企图加强财政集权的努力。
[关键词]晚清海关 洋税 分成 财政收支
[标题]美国军方对华态度溯源——第15步兵团之研究
[作者]王成勉
[摘要]驻扎在天津长达26年(1912—1938)的美国第15步兵团,是过去研究中美关系学者普遍忽视的研究对象。事实上,这个不起眼的军事单位却意外孕育出一些美国军界的中国专家。在1940年代迄1950年代初期,许多涉华事务的重要将领都是出身于这个步兵团。他们早期的对华经验也成为后来处理对华事务的重要参考。本文即探讨这个步兵团早期在华的驻扎情况,主要军官的在华经验,并检讨这些经验的影响。
[关键词]第15步兵团 中美关系 美国军方 天津
[标题]论康有为从经古文学向经今文学的转变——兼答黄开国、唐赤蓉先生
[作者]房德邻
[摘要] 康有为于光绪十二年(1886)前后写的《民功篇》和《教学通义》受到今文经学家龚自珍的影响,表现出某些今文经学观点。光绪十四、十五年康在京师进一步转向今文经学,这是受到了喜好今文经的当朝权臣翁同龢、潘祖荫等的影响,也受到了廖平所著“平分今古”的《今古学考》的影响。光绪十五、十六年之交康在广州会见已经转向今文经学的廖平,受廖平谈话的影响,他完全转向今文经学。随后康在弟子们协助下写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这《两考》没有袭用廖平的《辟刘篇》和《知圣篇》,因为广州会见时廖平并没有给康看过他的“两篇”。长期流传的康“两考”抄袭廖“两篇”之说乃是不实之词。
[关键词]康有为 廖平 教学通义 新学伪经考
[标题]政治风向与基层制度:“老区”村干部贪污问题
[作者]徐进 杨雄威
[摘要]1947年4月刘少奇在晋绥提出严厉整顿基层村干部的看法,之后他与各解放区高层领导进行交流。薄一波、刘澜涛等各解放区领导有着处理村干部问题的丰富经验,因此在承认村干部确有“贪污”等问题的前提下,皆委婉提出不宜采取群众斗争的方式处理。但刘少奇出于对党员腐化导致亡党的担心,仍然坚持彻底整顿村干部的决绝办法,并在7至9月的中央土地会议上将其看法上升为党的意志予以执行。由于中共权力集中、政令畅通、动员能力强大,当其发动大规模运动之时,各级干部必须遵守党的决策,各种报纸也必须凸显党的决策,村干部贪污罪行才会一时之间显得罄竹难书。但村干部在看似表现最为突出的“胜利果实”和村款等方面的贪污问题,往往与中共既有的基层制度有直接关联,并不如整党运动中所宣扬的那么恶劣。
[关键词]刘少奇 老区 村干部 贪污
[标题]清代存留养亲与农村家庭养老
[作者]周祖文
[摘要]犯罪存留养亲作为传统中国法律的一项特殊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徒、流及死刑犯的犯亲老疾无人侍养问题。在存留养亲之下,即使死罪犯人也能获得免刑,奉养年老有疾的父母、祖父母。正如《刑案汇览》所言:“查犯罪存留养亲,原系法外之仁,非为凶犯开幸免之门,实以慰犯亲衰暮之景。从北魏到清末,存留养亲制度存续长达1400余年。有清一代,犯罪存留养亲的适用最为完善和广泛。《大清律例》规定:“凡死罪非常赦所不愿者,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待,家无以次成丁者,开具所犯罪名奏闻,取自上载。若犯徒流者,止杖一亩,余罪收赎,存留养亲。”
[关键词]
[标题]孙中山形象建构与政治文化史研究——评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
[作者]李里峰
[摘要]回顾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从政治史到社会史再到新文化史的范式转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文化史研究异军突起,渐成蔚为大观之势。由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 导夫先路,以林恩·亨特(Lynn Hunt) 主编的同名论文集出版为标志,新文化史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研究范式,并逐渐取代了社会史的主流地位。出人意料的是,此时政治史反而从社会史(它一度被界定为“排除了政治的历史”)的“垃圾箱”中重见天日,融入新文化史研究的大潮,形成了新的史学分支学科和交叉研究领域——政治文化史。近30年来,借助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进行深入探讨,成为西方政治史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标题]“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会议学术组
[摘要]2011年10月12-15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民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183人齐集一堂,围绕着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以及100年来各界对这场革命的纪念与阐释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共收到论文153篇。以下是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讨论的主要问题的简要介绍。
[关键词]
[标题]“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第四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黄鸿山 朱从兵
[摘要]2011年8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西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的11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提交论文90余篇。会议以“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为主题,与会学者围绕社会保障史研究及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
[标题]关于举办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2012)的通知
[标题]书讯《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摘要]这是一本研究发生在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的学术著作。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1期
下一篇:《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3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