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024-06-08 17:13:57 ℃
目录
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 | ||
《共产党人》与党的建设 | 吴敏超 | 4-14+159 |
特约论文 | ||
张振鹍先生与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兼论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发展 | 侯中军 | 15-27+159 |
专题研究 | ||
二战的东方缘起:芮恩施的中日冲突观及其对美国外交的思想遗产 | 马建标 | 28-42+159 |
南京沦陷时期金陵大学的“两地办学”体制 | 蒋宝麟 | 43-54 |
青年论文 | ||
从“国际解决”到“单独交涉”:长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对外交涉 | 马瑞 | 55-68 |
1935—1937年中英金融借款交涉 | 王钊 | 69-84 |
1938年英国远东政策演变的动力机制 | 陆昆 | 85-99+160 |
景观、疆域与民族认同:以《松花江上》等抗战歌曲为中心的分析 | 刘洁 | 100-111 |
全面抗战时期“工合”运动海外经费之争与中外博弈 | 肖晓飞 | 112-127 |
学术评论 | ||
“建设”还是“侵略”:战后日本右翼的“建设东北论”辨析 | 孙瑜 | 128-138+160 |
会议综述 | ||
秩序的重建:194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跨国史论坛综述 | 陆祯严 | 139-145 |
第十届抗日战争史青年学者研讨会综述 | 李金操;张颖 | 146-150 |
书评书讯 | ||
抗战史研究如何“落地”于区域——读《抗战变局中的华东》 | 赵凌飞 | 151-158 |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出版 | 高莹莹 | 84 |
《太行山上:中国共产党太行根据地干部政治成长史》出版 | 高莹莹 | 145 |
上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23年第1期
下一篇:《抗日战争研究》2023年第3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