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东北抗联烈士 > 内容正文

《东北抗日烈士传》——冯治纲烈士传略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0-07-18 08:51:23

冯治纲烈士(1908一1940)

冯治纲同志使用的手枪

  冯治纲同志,中共党员, 1908年生于吉林省公主岭。1909年他全家来到汤原县太平川耿贵屯居住。父亲冯绍忠和长兄冯治国都参加劳动,种自己家的十垧地。冯治纲青少年时代,先后在太平川和汤原镇读书。小学毕业后,因成绩优秀,被汤原县司法科录用为雇员,后升任科员,做审案记录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失业回家,帮助父兄种地。1932年到格金河,被金矿局经理刘纪三采用做文书、会计工作。不久,格金河金矿由于日、伪军的进攻而停止生产,房屋被烧毁,设备被破坏。冯治纲激于爱国热情组织了“文武”抗日队,以后又加入汤原游击总队,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团长、军参谋长、三路军西北指挥部指挥兼第二支队长等职。他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一定贡献。1940年2月牺牲。

抗日烈火燃胸膛

  位于小兴安岭东北侧的黑金河、格金河、亮子河三个金矿,靠近三江平原,战略地位很重要。我党很早就注意这里的工人工作,有的党员就在这里安家落户。

  1932年1月8日,中共汤原县委组织的化妆宣传队,在格金河金矿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抗日救国宣传,受到矿工的热烈欢迎。此后,汤原县委先后派共产党员宋瀛洲、裴敬天等到这里做工人和金矿局的上层工作,奠定了党的工作基础。

  1932年下半年,松花江下游两岸的焦旅、屠旅、老五团等东北军余部,在日本关东军打拉政策之下先后投降。有爱国思想的下级军官和士兵,形成了数十股大小不同的抗日义勇军。在广大工农群众抗日怒潮的推动下,格金河经理刘纪三也组织了十余人的护矿队,汇入抗日斗争的激流。在这支队伍里的冯治纲,当年二十四岁,颇有文彩武韬,英俊有为,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和勤劳勇敢的人民,有民族气节,抗日坚决。刘纪三依靠他出谋划策,团结队内外的抗日志士,为维护民族尊严和金矿的开采权利,以汤旺河、小兴安岭为天然屏障与日伪军兜圈子,展开拉锯战。

  1933年,日本关东军和伪军开始向汤原各个金矿进攻。黑金河和亮子河先后被日伪军占领,唯独格金河金矿经理刘纪三在共产党和工人的支持下,与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同年冬,刚刚诞生的汤原游击队,根据中共汤原县委的指示,进驻周大勒勒三号木营纵深地带的原始森林进行政治军事训练时,恰巧与冯治纲所在的护矿队相会。冯治纲得到了夏云杰同志的帮助,了解到共疳党建立的游击队,有奋斗纲领,有政策、路线。与已往的任何部队相此都有本质的不同。他从这支抗日旗帜鲜明,纪律性强,斗志昂扬的汤原游击队身上看到了抗日的前途和希望。从此他认识到共产党是真正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党;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是真正抗日的队伍。因此,他积极地建议刘纪三协助、配合汤原游击队抗击日伪军。

  在我党的鼓舞下,金矿经理刘纪三也带领一支护矿队配合汤原游击队深入平原活动。1934年4月的一天,这两支抗日队伍先把太平川号称梁二爷的自卫团三十余支枪全部缴械,并向群众进行了抗日救国宣传。次日,虽受到日军的追击,但由于我军主动转移,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几天后,伪汤原县公署又把太平川自卫团团丁拼凑在一起,重新发了武器。戴洪滨 和冯治纲率领队伍,再次解除其武装。仅隔两天,伪军屠旅副旅长刘XX,调动伪军自卫团共四百余仆从,携带重机枪和大炮,在于罗锅屯把游击队从东、南、西三面层层围住,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汤原游击队队员和格金河金矿的护矿队员,都在硝烟弥漫地隆隆炮声中乘隙突出重围。只有冯治纲、冯治国、黄炮、季货郎四人为掩护负伤的米方田未能突围出去。从上午抵抗到下午,直到弹尽力竭,冯治纲和米方田各自骑着一匹战马,冯治国和季货郎分别用力拉住马尾,冒着密集的枪声开始突围。刚冲出村外大约五百米远,这位与汤原地方党和抗日救国会有密切联系,为游击队曾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侦察敌情、筹备粮款等艰巨任务的爱国者冯治国不幸中弹光荣地牺牲了。他为抗日做过许多好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这次战斗以后,金矿经理刘纪三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吓破了胆,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惜命厌战的情绪日甚一日,一心想脱离抗日行列,带着家脊回克山家乡了,他还要求冯治纲同他走一条路。

  冯治纲和刘纪三的想法截然不同,他把自己和全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认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妻离子散,骨肉分离,家破人亡的根本原因。无数同胞被屠杀,哥哥牺牲在战场上,大敌当前,岂能贪生怕死,只顾个人安危、苟且偷生,做抗日战场上的逃兵。他向刘纪王表明了自己的革命立场,争取刘纪三继续抗日到底。因为立场不同,思想不能统一。最后,冯治纲下定决心,就在小兴安岭叉巴气这个地方与刘纪三分道扬镳。愿意跟着冯治纲继续抗日的有郭复东等同志,重新组成了一支抗日的小部队,跟着戴洪滨领导的汤原游击队走出深山丛林,杀向平原,深入群众与日伪军展开了生死存亡的斗争。

走党指引的路

  当时活动在松花江下游一带的从东北军余部中分化出来的反日义勇军,因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招架不住日本关东军的进攻,逐渐分化、瓦解,丧失了战斗力。我党领导的汤原游击队又处于幼年时期,力量还很薄弱。于是,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根据形势的变化,认为执行全民族反日统一哉线政策,r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团结出切抗日义勇军,开展大规模的抗日革命战争是当务之急。这时,冯治纲领导着刚从格金河护矿队分化出来的队伍主要是由金矿工人和破产农民所组成,是最有希望转变成为党领导的基本抗日武装力量的。后来,汤原中心县委负责人夏云杰同志为了使冯治纲的队伍迅速发展起来,团结更多的抗日义勇军共同抗日,根据冯治纲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特点和全体队员的一致意见,也赞成他们命名为“文武队”。从此,冯治纲同志领导下的“文武队”,在党的亲切关怀之下,扎根在工农群众中,驰名于汤原抗日根据地。

  1934年5、6月间,根据汤原中心县委指示,“文武队”配合汤原游击队,攻克了靠近山边又与平原相连接的姜家屯。以此为据点,又连续攻破了长发屯和二道岗,创造了汤原太平川抗日根据地。

  太平川是冯治纲同志的家乡,这里有他的父老兄弟和亲朋故友,休戚相处的乡土关系,是他发展抗日队伍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不到两个月,“文武队”已从原有七名队员发展到二十余名。冯治纲在这里协助汤原县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救国会,通过亲戚关系对太平川自卫团长张传福进行了争取、教育工作。使他很快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决心摆脱日伪政权的控制,走上抗日救国的光明道路。1934年10月,汤原游击队队长戴洪滨根据汤原县委决定,在太平川救国会员王甲长家与张传福会面,进一步对其进行抗日前途的教育并坚定其反正抗日的决.心。冯治纲率领“文武队”密切配合戴洪滨按预定计划和信号完成了接应张传福及其自卫团反正抗日的光荣任务。

加入汤原游击总队

  1934年秋,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汤原游击队改名为汤原游击总队。“文武队”在党和群众的支持下,队伍发展到六十余人,光荣地加入了汤原游击总队,编为一个中队,冯治纲任中队长,领导五、七队。1935年11月,冯治纲同志在孙把头木耳营与第三军军长赵尚志会面。冯治纲同志对赵尚志早有所闻,初次见面更是格外亲切和尊重。彼此之间,连续五天形影不离,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有时谈到深更半夜才能入睡,从个人的革命历史到抗日的现状和未来,谈得心投意合。冯治纲对赵尚志坚贞不屈的革命性格和远见卓识的伟大理想,表示钦佩和敬仰。赵尚志认为冯治纲是一个有勇有谋,顾全大局,抗日坚决,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干部。这时,赵尚志同志加强了对汤原游击总队的帮助。三军部队和汤原游击总队经常在一起联欢,大唱革命歌曲,鼓舞士气,振奋革命精神,还开展了讲战例,讲革命道理等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这些都给冯治纲同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936年1月初,汤原游击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并发表了成立《宣言》,冯治纲同志被任命为参谋长。他于同年1月24日,参加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四军军长李延禄、六军军长夏云杰、六军代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及下江义勇军领导人在浩良河联、合召开的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会议。冯治纲同志在会上做书记工作,记录并整理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联席会议决议》等文件。他深受与会同志空前团结的热烈气氛所鼓舞,抗日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强。

  这次会议以后,冯治纲同志以满腔的革命热情,一直在紧张而繁忙地工作和战斗。1936年3月间,他与夏云杰同志共同领导六军三个团,通过地下党员和抗日救国会员做内应,袭击了鹤岗煤矿瞥察队并两次伏击了从佳木斯开往鹤岗的军用火车。狡猾的敌人,改变了单纯军事进攻的策略。从1936年开始,日本关东军在松花江下游一方面派大批日军对我军进行围、追、堵、截;另一方面又火烧民房,强迫归屯, 实行保甲制,设防御线,坚壁清野,企图切断反日队伍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根据党的指示,冯治纲同志率领六军部队运用游击战术与日本关东军、伪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斗争中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自觉地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誓与日本帝国主义拚到底!同年7月,他指挥六军三团在萝北县活动时,亲自带领一支手枪队,潜入凤翔镇,出敌不备,迅速地解除了伪军营部两个步兵排和自卫团的武装,得迫击炮一门,炮弹百余发,长短枪百余支。经教育后释放了伪军营长,体现了我党瓦解伪军的政策。同年秋,冯治纲同志根据,六军军部的决定,率领六军部队到松花江南岸开辟了依兰、桦川农村抗日根据地。

夜袭汤原

  汤原县城西、北两面是气势雄伟的小兴安岭,西南和南面是日夜汹涌奔流的汤旺河和松花江。盘踞在这里的日本宪兵队、伪军和瞥察大队,经常倾巢而出,向我抗日部队频繁进攻,爱国群众残遭杀害,地下党员横遭逮捕,对汤原抗日根据地危害十分严重。

  抗联六军司令部,研究了打入到汤原警察大队里去的救国会员王福林、李居善传出来的情报,认为趁敌骄狂不备之机,攻克汤原县城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次攻城的艰巨指挥任务交给了冯治纲同志。

  1937年4月28日,是一个春色浓郁的早晨,太阳还没有露头,冯治纲同志在曹二虎屯,集合了参战部队做了战斗动员。他特别强调了这次攻城是运用游击战术的特点,以少数兵力,里应外合打击敌人,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动作敏捷。傍晚,六军留守团和汤区游击连二百余名抗日战士,沿着黑金河口,顺着山路,悄悄地开赴汤原城下。夜间十二点钟,城门上传出了安全信号,按预定的行动计划向城内进攻。

  英勇的抗日战士,顺利地越过了汤原县公署墙外的深沟以后,剪断了铁丝网,借助软梯,纵身跃入院内, 迅速地靠近了伪县公署、瞥务局、拘留所、弹药库、总务科、监狱等重地。在激烈的战斗中击毙伪警察官六名,伪职员三名。罪大恶极的日本副县长宫地像驼鸟一样,战战惊惊地卧在办公桌底下,被战士抓出来立即枪决。

  这次战斗,战果辉煌,缴获迫击炮三门、轻机枪三挺、步枪三十余支、炮弹九十六发、子弹三万五千发、马三十五匹。砸开监狱,释放了七十名“政治犯”。

  拂晓,日本守备队向我军反扑,经激战压住了敌人的火力,我军安全地撤到城外。战士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兴高采烈地奔黑金河后方密营走去。

  夜袭汤原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惩罚了罪恶累累的日寇、走狗;鼓舞了抗日战士的斗志,振奋了下江人民抗日斗争的热情。

西征

  1938年,日本关东军增兵近三十万。被敌人称为“共产乐园”的三江平原,变成了日伪军的重点“讨伐”区。十余万日、伪军、兴安军、警察联合“讨伐”队,疯狂地推行“治标治本”、“集团部落”、“经济封锁”等毒辣政策,残暴地强迫广大农民归屯并户,实行保甲制度,使我抗日根据地党和群众的组织以及抗日部队先后遭到严重创伤和巨大损失。在这种形势下,为了使敌人聚歼我军的阴谋破产,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第七次常委会做出决定,号召云集在三江平原的抗日联军第三、六、九、十一军有计划地分批转移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嫩江平原,开辟新的游击区,建立新的游击根据地。

  1938年5月,冯治纲同志与李兆麟同志在萝北县老等山召开了六军部分团以上干部会议,共同分析了下江抗日斗争形势,统一了认识,做出了分批西征的决定。首批西征部队由六军一师六团、六军二师十一团、二师教导队组成。军事指挥由冯治纲同志负责,陈雷同志为首批西征部队的临时党委书记、政治负责人。会议开过后,冯治纲同志以忘我的精神,忙着调集部队,筹集粮草,一直为实现西征计划而奔波不息。地下党和爱国群众为了使他集中全部精力操劳于抗日民族解放事业,”把他的-家老幼从汤原太平川根据地转移到绥滨偏辟的农村,安全地度过了战火纷飞的春秋。

  1938年7月,冯冶纲同志与下江人民和亲人告别了,率领首批西征部队向大兴安岭西部地区进行战略转移。中途在鹤立镇东攻打了黄花岗村的伪军,夜间进入兴山(鹤岗市)解决了给养。又在一天夜里,西征部队路过太平川耿家大院时,恰有伪军刚刚进驻,冯治纲本拟一举歼灭,以震军威。但因敌扼守重要据点,群众建议不打,秘密地送出粮食,以济抗联部队西征。不料,在黑金河露营遭到日伪军的阻击,二师师长张传福在战斗中牺牲,临时党委书记陈雷同志身负重伤,部队的粮食和马匹大部失散,西征部队的指战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冯治纲同志表现了胜不骄败不馁的坚强意志,临危不惧,坚定、沉着,妥善地安排了重伤员,又果断地指挥部队继续西征。他鼓励大家要咬紧牙关,发扬抗联战士的艰苦斗争的优良传统,再一次经受住生与死的考验,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是爬也要爬到嫩江平原,完成党交给我们西征的历史使命。当时,西征司令部把全部储存的粮食分给每人只有一碗米,主要靠野菜、野果充饥,但大家并无任何怨言,而是充满着高昂的革命热情,团结一致,携手前进。路上,,打仗、爬山、过河走了数百里,不顾“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难喘”更不顾“烟火冲天起,蚊吮血透衫。”大家想的是民族解放“重任在肩”,团结、奋斗,早日击败日本侵略者!

  1938年10月初,冯治纲同志与金策、王明贵同志率领的第二批西征部队先后在海伦八道林子胜利会师。这时还发生了由于韩铁汉在通北县柳毛沟叛变,首批北征部队受挫的不幸事件。三、六军部队在海伦集结后,面临许多急待解决的大事,主要是如何在新区打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局面。是等北满省委做出决策再执行呢?还是立即召开干部会议,共同研究办法呢?当时,冯治纲同志以为党为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议北满省委委员金策同志,不失时机地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冯治纲同志外,还有三军六师师长张光迪、三军六师代师长王明贵、六军军部组织科长陈雷、六军一师政治部主任李云峰,六军二师十二团政治部主任王钧。为了迅速改变嫩江平原的抗日斗争局面,冯治纲与金策同志又召开紧急会议做出决定:1.成立统一领导各军的西征指挥部筹备会。2.王明贵率领六军三师留在海伦,准备充足的给养,接济李兆麟同志率领的第三批西征部队。3.张光迪、陈雷、李云峰率领三军六师七团、六军一师六团继续往德都、嫩江一带西征。4.六军二师十二团由王钧同志率领继续北征并讨伐叛徒韩铁汉。与会同志都认为冯治纲同志在新的革命形势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发扬了民主,集中了集体智慧,统一了步伐,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会后,西征部队的全体指战员都充满着坚定的信心,认真地执行了会议的决定,开始了新的征途。

  1938年12月下旬,李兆麟、李景荫率领的第三批西征部队到达海伦八道林子与六军三师会师。在这里,冯治纲同志向李兆麟同志全面地汇报了工作。李兆麟同志充分肯定了冯治纲同志到达海伦后取得的优异成绩并派他到讷嫩地区率领三军八团和六军十二团与日伪军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威震嫩江平原

  在通北东山,六军二师十二团的全体指战员,热情地迎来了参谋长冯治纲同志。为了开辟德都、讷河、嫩江新区,这支熟悉山路的轻骑部队,顶着鹅毛大雪,冒着刺骨的寒风,仅仅三天的时间,就到达了德都县田家船口。部队还没来得及休息,忽然发现从远处开过来一辆满载瞥察队的汽车。战士们跃跃欲试,渴望就地把他们消灭在阵地上。冯治纲同志立即命令王钧同志把部队布置好,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敌人的汽车越来越近,眨眼间停在我军的阵地上。“打”!冯参谋长一声令下,机枪、手榴弹齐发,打得敌人蒙头转向,四处逃窜。几个战士从汽车底下活捉一个日本人,经过审讯才知他是木黑俊一警尉。冯治纲同志当即下令枪决了他。对俘虏的二十五名伪警察,解除武装后,经过教育全部释放。这次战斗指挥果断,打得英勇顽强,消灭敌人彻底!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提高了抗日联军的军威。

  六军十二团从田家船口到讷谟尔河北的龙门山与三军八团会师。由此又深入平原往讷河转移,在谷家窑遭到三千余日伪军的包围。枪炮声、吵骂声混成一片,形势十分危急。我军指战员面对着超过我十倍兵力的凶恶敌人,沉着地坚守在阵地里。这天上午,有两个伪军站在十四号屯的墙头上,向我军显示威风,冯治纲同志瞄准他们打了两枪,两个伪军应声倒了下,敌人再也不敢跃武扬威了。下午,敌人频繁调动兵力,封锁我军进山的通路。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冯治纲同志,选择黄昏前突围的有利时机,率领部队向村南方向冲出重围。敌人被我军突如其来的冲杀,打乱了阵脚,自己互相射击起来,伤亡惨重。

播下革命火种

  抗联三军八团、六军十二团突破谷家窑重围以后,转入嫩江县境内活动。这个地区有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人迹罕见的茂密森林,蜿蜒纵横的大小河流,一望无际的平川阔野,尤其有热情支持抗日斗争、非常仇视日本帝国主义反动统治的爱国群众。冯治纲同志根据多年抗日斗争的经验,认为我军必须长期在这个地区扎下根、站住脚,得到群众的支援,这是关系到远征部队能否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于是,他在1938年12月,向李兆麟同志提出了在讷嫩地区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议。不久,中共北满省委派方泳玉、尹子奎、耿殿君、女陈、王恩荣等六名地方工作人员配合部队开辟、创建讷河、嫩江、德都等县抗日游击根据地。

  我抗日部队到达嫩江平原以后,向群众广泛宣传抗日救国政策,特别是我军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给予人民以深刻印象。讷河县龙河--带的人民与抗日联军建立了密切联系。尤其耿殿君等做地方工作的同志深受群众的拥护,群众甘愿冒生命危险保护他们的安全。在讷北三马架、倭都台、南阳岗、天字十九号和讷南头站、马家窝堡、栾成海屯等地建立起来的抗日救国会组织,宣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高了大民群众的觉悟,壮大了人民的抗日力量,有力地支援了抗日联军打击日、伪军的斗争。

  1939年5月,六军十二团在讷河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缴了三合屯的警察署,得了许多胜利品。7月10日,这支部队又来到讷谟尔河北岸吴家烧锅,准备在夜间进攻北兴镇。没料到在这里俘虏了德都县副县长和两名农业科长,还得到三匹大马。冯治纲同志为了顺利地完成攻克北兴镇的作战计划,立刻想到利用副县长搞一次调虎离山计。他命令两名战士,骑上缴获的骏马,把副县长带到龙门山李向阳警察署附近枪毙了。德都县的警备队长听到这一消息,气的火冒三丈,调了五百多日伪军,象疯狗似地扑到龙门山。就在这个时候,六军十二团在冯治纲同志的指挥下,轻而易举地把北兴镇警察署和自卫团缴械。当日伪军从山上转到北兴镇时,我军已把缴获的枪支、弹药和给养,迅速地转移到讷河抗日根据地。冯治纲同志把从北兴镇缴来的枪支,武装了讷河青年救国军,后改名为讷河人民抗日先锋队。这支五十余人的地方部队,夜起明散,打敌人,抓特务,惩汉奸。还经常配合六军十二团,打击日伪军。同时,还源源不断地往部队输送新鲜血液,壮大抗日队伍。

攻克讷河

  1939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挑起诺门汗事件。中共北满省委号召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西征部队,破坏敌人后方,牵制日伪军的侵略魔爪。冯治纲同志为了打开讷嫩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在同年“九一八”国耻纪念日,组织了攻克讷河的战斗。

  在攻城之前,打入讷河镇里去的地方工作同志,曾到哈拉巴岐山向冯治纲同志报告了敌情,然后回到讷河镇,随时注意敌人动向,配合部队实现攻城计划。

  9月15日,冯治纲同志率领三军八团、六军十二团全体指战员从哈拉巴岐山出发,谨慎地绕过各警察署,于9月18日晚到达讷河县城外十三公里处待命。

  夜深了,全城一片寂静。冯治纲同志根据魏永久从城里带回来的可靠情报,布置三路进军:冯治纲、姜福荣同志指挥三军八团攻打北大营;王钧同志指挥六军十二团攻打警务科、监狱及银行;讷河人民抗日先锋队攻打警察训练所。

  战斗是23时打响的,三路进攻都很得心应手,没费多大气力就把几个堡垒突破了。我们的战士换上了警察服装,在路上活捉了伪军团长孙承义。那些负隅顽抗的参事官之流,都在激战中送了命。我军打开了子弹库、粮库,用卡车和马车把几百支步枪、三万多发子弹和大批给养都运往根据地。从监狱中解放出来约三百名“政治犯”,也拿起了武器参加到抗日军的行列。

  天明,战斗结束。冯治纲同志当即指挥部队往根据,地转移并乘胜扩大战果。他命令穿着警察服装的六军十二团指战员,迅速去缴孔国警察署。当时,佩带着警正肩章的王钧同志,下了汽车突然出现在孔国警察署长的面前,板着严肃的面孔,怒斥署长是‘废物”,不支援讷河是私通红军。立即下令没收了警察署的全部枪支。紧接着,又给龙河警察署长陈xx打了紧急电话,命令他带领全体瞥察和自卫团立即出发支援讷河。我军在南阳屯和他们碰头,又是在严厉的指责气氛中缴了几十支枪。当他们发觉是被红军缴械时,真是丧魂失魄,毛骨悚然。攻击讷河的胜利,给予日伪统治政权以沉重打击。经过长期苦战锻炼的东北抗日联军,不仅能够在平原和山林中战斗,也能攻打敌人严密防守的城镇,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提高了讷嫩平原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

壮烈牺牲

  抗联西征部队到达辽阔的嫩江平原之后,很快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抗日烈火越烧越旺。日伪统治者恐慌万状,调集大批军警东征西讨。仅从1939年6月至12月,我抗联西征部队与日伪军交战七十五次之多,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不得不承认“最活跃的是冯治纲”部队,“巧妙地运用了游击战术,适当及时地离合聚散,奔走纵横数百里的草原上,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

  1939年末,中共北满省委任命冯治纲同志为东北抗联三路军龙江北部指挥。奉命之日,他召集了全体指战员发表了就职宣言。在宣言中表示,“誓率所部抗日战士,与日寇周旋于龙江旷野,促使日寇早亡,复我大华领土。……”1940年2月4日,在阿荣旗三岔河上游的任家窝堡与日本关东军、伪兴安军遭遇,战斗非常激烈,冯治纲同志就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

  为了纪念烈士,当时曾有追悼歌词:国土沦丧,人命草菅苦倍尝,八载星霜,黑水波涛如泪浆,荒草长堤尸遍野,孤塚神伤,夕阳下,古道旁,风凄凉,悲声杀气壮。甘南游击,战马驰骋走单骑,血染征衣,壮志未艾恨无极,慷慨捐驱痛别离,旌间铭题,雪前仇,永弗替,追悼烈士,腊月二十七。

  冯治纲同志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名字永远铭记在松花江下游和讷嫩地区抗日人民的心坎里。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悼念这位赤胆忠心,为国捐驱的抗日英雄,继承烈士革命遗志,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奋斗不息!

(赵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