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东北抗联烈士 > 内容正文

《东北抗日烈士传》——赵敬夫烈士传略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1-04-25 16:47:22

  赵敬夫烈士遗像

  (1916—1940)

  赵敬夫同志,原名白长岭,1916 年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1932年参加抗日活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参加抗日联军第三军,历任五师宣传科科长,三师八团政治部主任,三师代理政治部主任,抗联三路军三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在朝阳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一

  敬夫同志,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里。1926年入桦川小学读书。他天资聪慧,喜爱文学,曾代表金县学生登台讲演。他感情深沉,富有表情,使得听座席上的旧县长竖指称好。敬夫同志酷爱学习,每天放学回家很少玩耍,他经常一人在屋里学习。敬夫同志生活注意节俭,他经常从父亲给他的零花钱里节省一部分,偷偷买书。在他的书柜里珍藏着鲁迅、柔石的著作,还有《三国演义》、《水浒》、唐诗等好多书籍。这些书籍对敬夫同志涉猎历史知识,培养文学才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书中那些揭露社会黑暗,唤醒人民革命的诗篇,那些见义勇为舍身取义的动人事迹,都给少年的赵敬夫留下了很深印象。

  1930年敬夫同志考入桦川中学。这所中学是当时桦川地区先进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他在这里结识了地下党员唐瑶圃(姚新一)、张耕野同志。

  敬夫同志,善于思索、探讨问题。他发现张耕野是个富有正义感的教员,很愿意和他接近,一遇问题他就找张老师请教,现实生活中很多弄不懂的问题,他要求老师给回答。张老师也很喜欢这个学生。于是便注意培养他,启发他的阶级觉悟,有时还借一些进步刊物给他看。敬夫同志思想上的门窗被打开了,他决定投到中国革命事业中去。

  他积极参加唐瑶圃、张耕野同志组织的各种抗日活动,和进步同学一起到街头巷尾去讲演,宣传抗日主张。和同学们一起编排剧目宣传演出。1934年初,赵敬夫同志到桦川中学师范班学习。一次,一个亲日派教员,在课堂上大肆奚落学生,敬夫同志愤然站起,据理驳斥,使那个亲日派教员无地自容。

  同年春,佳木斯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抗日救亡工作迅速开展起来。敬夫同志看到形势有了迅速发展,心情豁然开朗。在党组织的培养下,经张耕野同志介绍,1935年赵敬夫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了党支部宣传委员。从此,敬夫同志在革命的道路上,迅速成长起来。

  二

  1935年夏,敬夫同志因打了亲日的教员而被开除学籍。党组织又把他派到中共依兰县委,担任县委委员,负责共青团工作。敬夫同志为人乐观,性情活泼,很适合做青年工作。他经常奔走于县委与基层组织之间,上传下达,布置检查工作。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协助基层组织,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动员同学们参加抗日队伍。在操场和宿舍里,他经常和一些进步同学谈话。他工作大胆、谨慎。一次, 学校团组织准备发展一个人,这个人家里是开药铺的。敬夫同志知道后详细了解了这个人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后,建议团组织暂缓发展,继续审查,结果没过多久,这个人终因贪图安逸,害怕危险而退出了抗日救国会。一天,他和一个同志约好时间,在依兰北门外会面,结果那个同志去晚了。敬夫同志严肃地批评了那位同志,说:“个人蹲监、牺牲是小事,贻误党的工作是大事。”使那个同志懂得了纪律是胜利的保证,没有纪律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在中共依兰县委的领导下,敬夫同志工作非常努力,团的工作十分活跃,一大批进步青年迅速成长起来。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后加入了抗日队伍。

  1937年初,因依兰县委的活动被敌人发现,敬夫同志被迫转移到佳木斯高级师范读书,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10月,北满省委决定在海伦一带建立上江特委,委派赵敬夫和另外两同志完成此项工作。敬夫等同志到了海伦,恰巧遇上了抗联三军张光迪师长的部队。当时张师长正率五师七十三团二百余人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活动,敬夫同志兴奋异常。他一边寻找海伦地下县委,边协助部队做些工作。

  1938年5月,海伦县委被敌人破坏,敬夫同志返回松花江下游向省委领导汇报情况。

  三

  7月,赵敬夫同志被分配到三军五师任宣传科长。他随三军五师姜福荣的远征先遣队,一路长途跋涉,向海伦通北远征。敬夫同志经常率领小部队,利用夜间突破封锁线,深入村屯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向群众说明我抗日联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赢得了群众的同情和支持,使我军兵源多次得到补充,军需给养基本得到保证。

  远征路上,敬夫同志十分活跃,他经常协助姜福荣同志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腊月的天气;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战士们却穿着单薄的衣裳,有时晚间又要唾在冰冷的雪地里,当寒冷和饥饿侵袭着每个战士的时候,敬夫同志就出现在战士们中间。他给战士们讲故事、唱歌,活跃部队空气。这次远征他写了一首诗歌,题目叫《远征歌》。诗中写道:

  万里长征,

  山路重重。

  热血奔腾,

  那怕山路崎岖峥嵘。

  纵饥寒交迫,

  虽雨雪狂风,

  我同志,

  慷慨勇往直前,

  不怕牺牲。

  奋斗!

  冲锋!

  为革命,流尽血,

  事业成,变为光明。

  敬夫同志就是这样,时而挥笔做诗,鼓舞士气,时而撒传单贴标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抗联战士,都说敬夫同志是个“多才多艺,十分难得的好同志”。

  1939年5月,抗联三军召开军领导干部会议,决定将三军缩编为三个师。三师七十三团改编为八团,姜福荣同志任团长,赵敬夫同志任政治部主任。同时决定姜

  福荣、赵敬夫率领三军八团,配合王钧同志的六军十二团,在克山以北,讷河以东,嫩江东南的平原地区坚持游击活动。

  一天,部队从讷河县南部-一个屯子出发,经过一夜急行军,翌日拂晓前头部队八团到达克山、克东、拜泉三县交叉的勤俭区,住进了张信屯,十二团宿营在相距二华里的东屯。没料到我军这次行动被敌人发现。敌人以两个混成旅的兵力,不停地追击。我军刚刚宿营,早饭还没烧好,敌人从西南面包围了张信屯,占领了场院,情况十分危急。团长姜福荣当机立断,指挥部队突围。敌人占据有力地形,我方兵力无法展开,几次突围没有成功,部队伤亡很大。姜福荣组织部队再次发起冲锋时,突然被一颗子弹打中,当即牺牲。八团只剩下二十几名同志。在这关键时刻,敬夫同志挺身而出,大声喊道:“同志们,团长牺牲了,团部还在,大家听我的。”战士们立即振作起来,敬夫同志决定选择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东北面做为突破口。他一面组织几个战士,接二连三轮番向敌人进攻,一面动员屯子里的群众,帮助部队扒墙,伺机突围。下午二点,十二团王钧同志在东面掩护八团突围,给八团全体战士增添了勇气。于是敬夫同志集中兵力于电子东北面,再次向敌人发起冲击。王钧同志在外面掩护八团突围,形成两面夹击之势。突破口被打开了,我军突围取得胜利。

  四

  同年12月,敬夫同志担任三军三师代理政治部主任。此后他驰骋在黑嫩平原。

  1940年春,东北抗日斗争进入极端艰苦阶段。为有力打击敌人,李兆麟代表北满省委决定将所属部队整编为三、六、九、十二支队,王明贵同志任三支队队长,赵敬夫同志任政治委员,王钧同志任参谋长。他们率领部队转战于讷河、嫩江、德都一带。

  4月,三支队袭击嫩江东四站的警察署和自卫团。4月下旬部队到达嫩江东的沐河屯,这里驻扎着伪军董连科的山林警察队。董连科原是土匪“三省”,投降了日寇,压榨百姓,杀害我抗日干部,与我抗日联军有不共戴天之仇。三支队决定拔掉这颗钉子。经过了解,沐河屯没有城墙,便于我军进攻。警察大队长董连科不在家,敌人只有四十多人,武器装备不如我军,缴他们的械是不会费力气的。但王明贵、赵敬夫还是决定夜间偷袭,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王明贵、赵敬夫指挥部队越过冰冷的河水,来到沐河屯外,埋伏起来。深夜,当人们都已进入梦乡之时,我军突然攻进沐河屯里,先占领四个炮台,接着包围了警察所,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都成了俘虏。这次战斗,缴获一挺轻机枪,几十支大枪和许多子弹。战斗结束后,召开了群众大会,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俘虏经过教育后释放,部队又返回朝阳山。

  7月14日,部队迅速打开嫩江县东的科洛站,俘虏伪军十余名。

  缴获油印机一台和大批纸张。当时我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和张兰生同志正在朝阳山里办一个短期训练班,学习用品十分困难。支队决定敬夫同志进山学习,并把油印机送到总指挥部。

  7月下旬,王明贵同志率支队由科洛河往南行进,掩护敬夫同志从小道进山。但是敬夫同志的行动,被伺机报复的沐河警察大队长董连科发现。他率领讨伐队进山“讨伐”。这个土匪出身的家伙,非常狡猾。常出没在这一带,地形很熟。他顺着脚印一直跟踪到朝阳山里,以多于我方几倍的兵力,从三面包围了我三路军总指挥部,以密集的火力向我军扫射。我军奋起反抗。敬夫同志率领总指挥部的教导队四十余人一连打退敌人数次冲锋。三挺机枪不停地扫射,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来,无法接近我军阵地一步。敬夫同志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同志突围。李兆麟同志在敬夫同志的护送下离开阵地。敬夫同志返回阵地后,指挥战士分批撤退。敬夫和一个姓李的同志两人负责掩护。一个战士走到他跟前,要求代替他担负掩护任务时,他说:“你们快走…一句话没说完便中弹牺牲,年仅二十四岁。

  敬夫是个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他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勇于牺牲自己生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将永远被后人歌颂。

  (孙雅坤)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