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9年国庆典礼上,毛泽东与陈明仁上将(左)握手。(林宏贤翻拍,原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开幕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都有,唯独缺少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你是第一个,你来了,代表性就全面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对陈明仁说。戎马50余载,前25年陈明仁为国民政府南征北伐是国军将领;后半生投身人民解放军,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领衔30多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发表“起义通电”,打开长沙城的大门,震动整个战局。陈明仁在自传中写道,湖南和平解放让自己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机会”。
对陈扬钊而言,那两个月是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父亲的起义,也让此前被迫送往湘西的家眷们陷入险境,直到湘西解放才脱险。“每天都提心吊胆,想着如何躲过追捕,住过的地方不能回头”。
如今,9 3岁的陈扬钊满头银发,端坐广州家中,想起当时情景。亲人重逢时眼泪直流,平时严肃地“撇嘴巴”的陈明仁也异乎寻常地动情:“全家安全回来真是万幸。”
父子兵
陈明仁、陈扬钊都在21岁投身黄埔
陈扬钊在广州的居所,朴素宽敞,散发着黄埔的印记。毛泽东在接见国庆观礼代表团时与上将陈明仁握手的经典合照,摆在客厅显眼的位置。书橱里,装着有关父亲陈明仁和黄埔的诸多传记书籍。客厅橱隔上摆着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一张与黄埔校友最近一次合影在右边。
陈扬钊听力不太好,超过一个小时的谈话,已显得十分吃力,但忆起黄埔往事,他立马挺直脊背,专注投入地诉说。
陈明仁、陈扬钊,分别是黄埔一期和黄埔第十九期的学生,一对父子兵。许是巧合,他们投身黄埔的年纪,都在21岁。
1924年春,21岁的陈明仁怀揣30元银洋旅费,投考军政部讲武学校。其时招生已停止,“开后门”招录他的讲武学校校长程潜,也是他的黄埔引路人。同年9月,讲武学校与黄埔军校合并。陈明仁成为黄埔第一期学生。25年后,也是这位老师程潜,与陈明仁一同率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2年,中国3/4国土已被日军占领,陈明仁正率部抗击日军。21岁的陈扬钊在贵阳花溪高中毕业,询问在贵阳布防的父亲,“我参军好不好”,陈明仁很高兴地同意了。
“父亲去黄埔是因为军阀混战,到处不太平。我是在抗日时期,当亡国奴,谁也不干。”背着十几斤重的米和衣物,他和100多名同伴一路翻山越岭,每天步行30公里,整整走了45天,从贵阳走到成都黄埔军校并入学。
陈扬钊说,在军校受训时,吃饭、出操、走路、穿衣、立正都非常严格。“站的时候不挺胸就打,腿没靠紧就踢你,就跪下了。”
“这个家族受到了父亲以及黄埔军校的影响,是从头到尾的,主要是爱国爱民。”陈扬钊说。解放后,他转业被分配到北京,在国务院人事局担任文案,此后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任职,1954年先后在广东省政协、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参事室任职至离休,在广州60年。如今,耄耋之年的他还常去黄埔旧址,也有台湾的同学回来找他叙旧。
“成名”战
惠州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亲发口令,“向陈明仁致敬”
1972年陈明仁查出癌症后,曾总结说,“我这一生,做了几件别人做不到的事:一是打惠州首登城头;二是敢骂蒋介石;三是打日本没输过;四是守四平40天;五是湖南和平解放。”
1925年1月,陈明仁从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五营见习排长。
当年10月强攻惠州,是第二次东征时的“硬骨头”,也是陈明仁的成名之战。这位刚刚从黄埔军校毕业9个月的弟子,性格倔强,不肯服输,骁勇善战,让蒋介石刮目相看。
由于惠州守敌顽强,炮火猛烈,许多强攻登城的黄埔学生一个个中弹倒地,陈明仁最敬爱的团长刘尧辰也中弹身亡。时任连长的陈明仁决心以死报国,不攻破惠州城决不生还。
身上带一支驳壳枪,4个手榴弹,手里拿着旗帜,陈明仁直攀云梯,跃上城墙顶。“到顶上后,首先以手枪向敌人射击,接着抛掷手榴弹,敌人猝不及防,立即四散。”在炮火的掩护下,他将旗帜插于惠州城楼,紧接着东征军顺利攻破坚城。当时在他身边的黄埔子弟,还有蒋先云、陈赓等。
蒋介石从望远镜中见此情景,问举旗登城的人是谁?旁人告诉他是陈明仁。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召集部队讲话时,请陈明仁出列,蒋亲发口令,吹三遍军号,“向陈明仁致敬”,全体官兵举枪致敬,并当场升任他为第三营营长。
此后,陈明仁被认为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蒋介石多次公开称赞陈明仁是“黄埔一期的一面旗帜”。
陈扬钊说,惠州一战后,父亲青云直上,由中校营长,又升任黄埔军校上校大队长、上校团长,旅长,至1933年他已擢晋中将师长,时年30岁。
顶撞“蒋校长”“我这个中将师长算什么啊?你想怎样便怎样”
这个蒋介石的嫡系“宠将”,也是军中少有敢于公然顶撞蒋介石的。
1941年冬,蒋氏夫妇抵昆明后驱车西山,恰逢陈明仁部队在西山构筑国防工事,看见他的部队军容不整衣着破烂,蒋介石大为震怒,下令撤去其师长职位,调任为无实权的副军长,明升暗降,并把陈叫到昆明训斥。
见面后,蒋很生气,责问陈明仁为何将士兵带成叫化子似的?公路上常有盟国人员经过,给外人看见有损军容国体。
“我的部队衣服没穿好,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衣服是你发给我们的,质料这样坏,只穿一星期就破了。”陈明仁说,站在黄埔学生的立场,不愿意蒙混欺骗蒋介石。蒋见部下居然反过来批评他,大发脾气,陈明仁也横下一条心争辩。蒋介石以他侮辱领袖为由,要宪兵押解到重庆惩办,后来又改口说“你回去,下次再如此,我就要办你”。陈明仁不吃这一套,偏不走,“我如果犯了国家哪一条法令,应该办罪的,便请在这一次办,不要等待下次办。”一边说,一边将中将领章撕下来往蒋介石的桌前一掷,“我这个中将师长算什么啊?你想怎样便怎样,我现在不要这个官了!”
两人因此闹不愉快,幸好有龙云、关麟征等在云南的高层人士劝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望蒋介石宽宏大量,平息了此事。这场风波很快在军中传开,陈仁明得了一个“傲上将军”的美誉。
陈明仁也没有令蒋介石失望。
1942年,陈明仁参加了中国远征军,率领部队反攻滇缅,屡战屡胜。1943年冬,在滇西缅北会战中,陈明仁以副军长名义指挥71军,经过大小几十次激烈战斗,先后历经强渡怒江、跨越高黎贡山、松山大战、闪击龙陵等战役。尤其回龙山一战,陈明仁统一指挥陆军、炮兵和盟军所有参战空军,是远征军滇西反攻以来最干脆利落、酣畅淋漓的一次攻坚战。此役被美国随军记者作了长篇通讯报道,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致电蒋介石说,“陈明仁将军是中国陆军之名将。”
回龙山战役后,陈明仁晋升为71军军长。他的自传里写道,“任71军军长后,对于作战特别认真,当时,凡是其他部队拿不下的任务,都由71军来担任。”对整个滇缅战局的扭转,陈明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陈扬钊的印象里,父亲陈明仁和日本人没打过败仗。“他人很机警很聪明。父亲的功绩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有一点肯定很少留意,那就是我父亲一生经历过无数次战役,但从来没有挂过花。”
四平之战
陈明仁主动表示内疚,毛泽东说:“两军相战,各为其主嘛!犹如划船,都想划赢呀”
陈扬钊在黄埔军校求学3年间,陈明仁正在云南、贵州等地与日军抗战。“我和父亲有书信来往,父亲叫我在黄埔军校一定要用功学习,好好毕业。”1945年4月12日,陈扬钊拿到黄埔军校毕业证书:“兹有本校第十九期第一总队步兵科学生陈扬钊,二十五岁,湖南醴陵县人,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留校两个月后,陈扬钊主动要求去了父亲的71军,当见习排长。这个职位也和陈明仁刚从黄埔军校毕业时一样。
1946年4月,陈扬钊乘坐美国的运输舰到东北,一路上打过两次仗。
此后不久,陈扬钊就离开了部队。他毕业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国共两党内战拉开战幕。“内战打死的都是中国人,自己人打自己人没有意思,牺牲了也没什么意义,何况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他向陈明仁提出想暂时离开军队,回南京读书。陈明仁同意了。1946年9月,陈扬钊请辞回到南京金陵大学读书。
巧合的是,这段经历和陈明仁也有相似之处,北伐后到抗战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蒋介石大肆进攻红军,陈明仁比较消极,后来到陆军大学学习了3年,直至抗战爆发,陈明仁回到战场,立即显出他虎将风范。1949年,陈扬钊从金陵大学毕业后又回到父亲的部队,协助陈明仁起义。
作为校长的蒋介石,一直对陈明仁有着特殊的师生感情。陈明仁则曾笑称碰到硬仗的时候,蒋介石才想起自己。但是20多年后,历史似乎又给蒋介石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1947年,陈明仁奉蒋介石之命,固守四平街。陈明仁日夜督战,死守四平40多天,巷战19个昼夜,顽强抵抗住东北民主联军的进攻,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国民党守住了四平街阵地。
此役则被国民党认为是有史以来守城防御战最成功的战例。陈明仁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国民党最高奖励勋章)并擢升为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自传里记录,四平之役后,一直对他心存忌妒的陈诚向蒋介石告状,陈明仁被撤销职务,安排在南京总统府任中将参军,实则闲居家中。
两年后的9月,身份已经为解放军的陈明仁被毛泽东邀请在家里吃饭时,主动提到四平之战表示内疚。毛泽东说:“两军相战,各为其主嘛!犹如划船,都想划赢呀!”并对他说“我看林彪打仗不如你哟。”
尽管如此,陈明仁在上世纪50年代完成的自传中还是写道,四平之战“造成我平生一段罪恶最深的历史”。
湖南起义
考虑到3000万的父老乡亲,他有不忍,“决不让长沙闻到枪声”
蒋介石不知道,因其不能主持公道,陈明仁早已隐怀异志。陈扬钊说,父亲性格固执,好强,替蒋介石打了那么多胜仗,结果突然被撤职,那段时间非常压抑,他想不通。
在自传里他写道,“我虽然当时对共产党没有认识,单独投降,心中还很畏怯,但我认为只要能够救人民、救湖南而牺牲小我以成全大局,我是愿意的。我下了决心之后,便向程潜主任保证不再变更,我个人内心也从来没有一点后悔的意思和退步的想法。”程潜是他初入讲武学校时期的校长和老师。
1949年8月4日下午,由程潜和陈明仁领衔,30多名国民党军政要员签署的“起义通电”正式发表,为人民解放军南下广东和挺进大西南打开了通道,毛泽东赞扬“义声昭著,人民欢迎”。陈明仁在自传里称,“在我人生的历史上写下了划时代的最光荣的一页,从此自己也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机会。”
陈扬钊说,事后父亲有谈起起义的缘由。“蒋介石希望能在长沙再打一个四平街的保卫战。如果真的这样,整个湖南长沙损失就太大了。”考虑到3000万的父老乡亲,他有不忍,“决不让长沙闻到枪声”。加上蒋介石对他的不公待遇,逼得好强的陈明仁另找出路。“当时他压力很大。”
陈明仁的家人,也经历了一次“起死回生”的大转折。
起义的前后两个月,是陈扬钊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生活条件艰苦是其次,更可怕的是我们性命堪忧啊。”通电起义后,国民党行政院彻夜开会,一日数电催将陈明仁的家人扣起来。情况危险,陈扬钊带着家人在安江、洪江一带东躲西藏、隐姓埋名,逃避追捕。国民党一个团挨家挨户搜查外来户,陈扬钊、陈扬铨两兄弟的家都被抄。
“住过的地方不能回头。”那两个月,陈杨钊和十几口家人换了数不清的地方。“每天都提心吊胆,想着如何才能躲过国民党的追捕。”
1949年10月20日,安江、洪江解放,在湖南长沙上麻园岭住宅阳台,陈明仁和妻子谢芳如接到儿孙安全脱险的电报,3个月来紧锁的眉头终于展开。身边陈秘书拍下这一画面,陈明仁在照片上写下:“儿孙陷匪区近三月迨安(洪)江解放后始得平安电报阅之喜甚。”
陈扬钊说,当时与父母相见时眼泪直流。“本来想着万一,我们就同归于尽,回不来了,一家人死里逃生,太高兴了。”他记得,陈明仁也少有地深情,对他和弟弟说,“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这几个月真难为你们了,全家能安全回来真是万幸。”
湖南起义,成为陈明仁人生的一条鲜明分割线。
从戎50余载,前25年他在国民政府军服役是国军将领,后2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
1949年9月,陈明仁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开幕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都有,唯独缺少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你是第一个,你来了,代表性就全面了。”1949年9月中旬,毛泽东对陈明仁说。
9月19日,毛泽东邀请陈明仁和程潜等人游天坛。到了天坛祈年殿,毛泽东特地从人群中召唤陈明仁:“子良,来,来,我们两个单独照个相。”历史留下的这张双人半身合影,也摆在如今陈扬钊的家中。合影后,毛泽东问陈明仁:“你准备放大加洗多少张照片分赠朋友?”
陈明仁顺口说:“洗十打。”
毛泽东风趣地说道:“少了嘛,洗五十打!这样就没有人说你被共产党软禁了。”
1949年11月1日,陈明仁所部7万余人整编为两个军6个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铁将柔情
“我父亲听我母亲的,感情好到我父亲离开我母亲一天,都要写信”
这位一生戎马的铁血将军,却最听老婆的话。
“本日芳如又未到,焦急之至,直到午后五时始接到巴东电报,她已抵巴,数日放心不下,今如释重负,办公也有心了,坐也安,睡亦安。”1939年10月25日陈明仁的日记这样写道。
“我父亲听我母亲的,感情好到我父亲离开我母亲一天,都要写信。”陈扬钊说。13岁的陈明仁娶妻谢芳如,不离不弃被传为佳话,育有两子扬钊、扬铨。“我母亲是乡下女子,不认识字。结婚以后我父亲教她读书写字,直到我母亲能看书写字翻译电报,做我父亲的私人秘书。”
惠州之战后,军中有人曾给陈明仁“做媒”,介绍廖仲恺的女儿,被陈明仁婉拒。“什么事都能答应你,这一件不能。”
1951年4月,妻子谢芳如患癌症去世。陈明仁第二天赶到时,长跪不起,声泪俱下。他亲笔为妻子写挽联,左联“千里归来,竟艰一诀,从此音容长杳,除非梦里相逢”,右联“川年恩爱,永矢同心,若论伉俪深情,敢谓世间少有”。
孙辈们对陈明仁的记忆,多是慈爱和疼惜,但要求严格,希望他们认真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文革”开始后的1968年夏天,8个孙儿女到湛江与陈明仁共同生活了一个月,这是难得的聚会。夏季团聚结束,1968年7月6日陈明仁写给家人的亲笔信里说,“扬钊荣辉及孩子们:分别已经十五天了,还未接到你们的来信,真是时刻挂心不安,一行十人旅途平安否?荣辉病情如何?回到广州后生活情形怎样?镇京等五人何日离穗返杭?这些我都急于要知道的……”
晚年的陈明仁生活低调。“作为上将,他从来不摆谱,去哪里都是一个人坐车或者步行前往。”陈扬钊说,父亲年纪大了反而话多一些,性格变和气,喜爱和家人聊叙日常琐碎。小时候则怕父亲,他平时没什么话讲,对人很严格,生气最爱“撇嘴巴”。陈明仁喜爱农活,晚年业余最大的爱好是种树种花种菜,还会自己熏制腊肉腊鱼,亲手制作酸辣椒、酸萝卜等各种湖南泡菜,备给儿女孙辈。
1972年陈明仁被查出身患癌症,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辞世,终年71岁。朱德、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送了花圈,叶剑英、聂荣臻等参加了追悼会。
魂归故里,与妻子合墓,是陈明仁的遗愿。2009年,经过一年的申请、审批,陈扬钊和弟弟陈扬铨把陈明仁的骨灰从八宝山迁出,与谢芳如合墓于长沙岳麓山。
自评
“我这一生,做了几件别人做不到的事:一是打惠州首登城头;二是敢骂蒋介石;三是打日本没输过;四是守四平40天;五是湖南和平解放。”———1972年陈明仁查出癌症后,曾总结说
家训
“剃头匠是最好的工作”
8个孙子孙女,有7个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实属不易,陈镇生、陈见苏还考上了清华大学。陈明仁曾教导他们:剃头匠是最好的工作,无论什么世道都有一口饭吃,劝诫孙辈们一定要掌握一门生存技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