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九月间,八路军第五纵队挺进淮海开辟了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沭阳县成立了抗日人民政府,徐学颐参加了革命工作。这年冬,徐学颐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1941年11月成立泗沭县,将沭阳县原第七区划归泗沭县,徐学颐任该区丁集乡第一任乡长。
徐学颐遵照区委指示,一面在群众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教育,一面组织地方抗日武装,挑选乡丁,按自然村成立自卫队。该乡大徐庄、潘卢庄、潘腰庄、后徐庄、张庄、潘圩等处群众抗日热情高涨,相继成立了自卫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42年8月19日凌晨,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营和土匪大约四五百人窜到城南进行大“扫荡”,企图在汤圩安设据点,消灭丁集乡的抗日武装。得到情报后,第七区组织力量在潘腰庄、张庄以北一线进行反击,由第七区直属连连长张焕亭率领两个排埋伏在潘腰庄向北一条小河堆两侧;大徐庄、张庄、后徐庄自卫队在时庄一带;徐学颐带领乡丁居中防守。天明后,敌人从汤圩出动,分东西两路向大徐庄猛扑过来。日伪军在机枪掩护下,向直属连发起进攻,同时分兵向南企图卡断直属连后路。直属连被迫向陈圩转移,西路之敌很快占领了丁集,东路伪军由17匹战马组成的骑兵小队冲过自卫队防线,越过大徐庄形成一个包围圈。因敌众我寡,自卫队被敌人冲散,徐学颐率领自卫队员徐学澍、沈佩珠、徐学震、徐国旭、徐国民、张洪盛等退守到大徐庄西北角一个小圩子里,圩内还有部分跑反的群众。小圩子只有两户人家,外有果针圩,内有墙头圩,东北角有一座两层土炮楼,便于防守。徐学颐对战士和乡亲们说:“我们天天说要抗日打鬼子,今天鬼子、伪军送上门来了,怎么办?”大家齐声回答:“打!”他接着说:“我们今天来个伏击战,叫敌人尝辣酸汤!”他指挥大家各就各位,准备狠狠地打击敌人。
这时,日军主力向乔王尚“扫荡”,伪军象一窝蜂似地拥进大徐庄,有的向小圩子集合。圩里的9名战士,11枝步枪,还有两架子母炮,人人手扣扳机,瞄准仇敌。徐学颐的母亲也守着一架子母炮,参加战斗。这种子母炮长6尺5寸,口径2寸,每架炮都有3个火药筒,筒里装满土火药,碎铁块,能够边打边装,连续不断地打下去,是老百姓看门守圩子的好武器。徐学颐在小炮楼上看到杀敌的大好时机已到,大喊“—、二、三!”只听步枪、子母炮同时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毙伤一大片敌人。伪军中了伏埋,一面派人到向日军报告,一面把圩子包围起来,组织火力掩护,抢夺死尸、伤员,又被毙伤数人。日军接到求援报告,放弃当天“扫荡”乔王尚计划,中午赶到大徐庄增援伪军。激战中,自卫队员沈佩珠、徐国盛等壮烈牺牲,徐学颐、徐学澍身负重伤。区直属连30余人从南面增援,几次冲锋,但因敌人火力猛烈封锁,未能增援上。徐学颐当机立断,先叫哥哥徐学震把圩子内的群众藏到一个容积较小的地下室内,然后自己留下掩护其他队员从圩子南面分散突围。
这时,敌人的炮弹一个接着一个落到小圩子里,徐学旭、徐学澍两人身上的伤势越来越重。敌燃烧弹爆燃了圩里的草房,浓烟滚滚,烈火冲天。徐学震隐藏好圩内妇女和小孩,冒着烟火在西屋里找到徐学澍和徐学顾,他俩满身鲜血,但仍然紧握钢枪倚立在一个粮囤旁。徐学颐对徐学震说:“哥哥,不要管我了,快冲出去,记住这笔血债,为抗日救亡继续战斗!”
不久,日伪军点燃了村中家家户户房屋、草堆等,徐学颐、徐学澍在烈火中壮烈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沭阳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徐学颐烈士,把徐学颐烈士出生的村庄命名为学宜(颐)村。(史料来源:中共沭阳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印《沭水东流(第四辑)》)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